摘要:利用柞蠶卵為引誘寄主,制作蜂卡,掛卡于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中,誘集大蠶蛾平腹小蜂寄生。結果表明,大蠶蛾平腹小蜂在闊葉林中寄生率最高,達10.83%,6月中旬寄生率達到高峰期,可以達到10.74%;針闊混交林中寄生率較低,為8.29%;針葉林中寄生率最低,為4.42%。
關鍵詞:平腹小蜂;寄生蜂;生物防治
項目基金:延邊州科學技術局2013年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應用平腹小蜂防治森林害蟲研究》,項目編號為2013AC03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1.029
平腹小蜂(Anastatus spp.),屬膜翅目(Hymenoptera)、旋小蜂科Eupelmidae。該屬種類較多,國內外分布廣泛,常寄生在鱗翅目蛾類卵內,在自然界中寄主較為專一。從上世紀50年代起,我國農業專家對荔蝽卵平腹小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用于防治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目前已廣泛應用。白跗平腹小蜂也曾在林業用于防治松毛蟲(Dendrolimus spp.),也取得較好防治效果。
目前,已知平腹小蜂天然寄主有柞蠶(Antheraea pernyi)、天幕毛蟲(Malacosoma neustria)、蘋果枯葉蛾(Odonestis pruni)等的卵。室內人工接蜂可寄生于柞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榆綠天蛾(Callambulyx tatarinovi)、楊枯葉蛾(Gastropacha populifolia)的卵。該蜂在沈陽地區的自然發生期為6月中旬~8月下旬,1年3~4代。世代歷期隨溫度而不同。以柞蠶卵為寄主的7、8月間接蜂 ,1世代平均約需23~27天,用舞毒蛾、楊枯葉蛾和榆綠天蛾卵的,分別為23 天、23天、20天。在大粒寄主卵中,蜂的發育歷期較長,羽化出來的蜂體較大。該蜂可營兩性生殖及孤雌產雄生殖。平腹小蜂也是吉林省落葉松毛蟲(Dendrolimus superans)卵期主要優勢天敵蜂種之一;調查顯示,該蜂控制落葉松毛蟲發生、發展,往往起著主宰作用。王東2011年~2013年在吉林省公主嶺市和平林場調查,松毛蟲平腹小蜂自然寄生率高達50%[1]。
筆者于2015年6月開始,在吉林省延吉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百草溝的林間,以柞蠶卵為寄主,對大蠶蛾平腹小蜂林間寄生率受時間序列影響的情況進行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硬紙、乳白膠、柞蠶新鮮卵若干、透明容器。制作蜂卡,每卡50粒成熟卵。
1.2 試驗方法
在百草溝鎮設3種林型:天然闊葉林、落葉松針葉林、針闊混交林。
在各棲地類型內,于6月中旬~9月中旬,每隔10~15 天掛柞蠶卵蜂卡。掛卡要求:高度2米,牢固,避雨水。每卡上用鉛筆寫明時間、地點、棲境。下次掛卡時,取回上次蜂卡。安全保存,由專人接收。
將取回的蜂卡每片單獨放置于透明容器(塑料瓶或礦泉水瓶)內,每日上、下午定時觀察出蜂情況。
2 結果分析
2.1 林型對平腹小蜂寄生的影響
由于林型、林因分子、時間序列不同,導致平腹小蜂的寄生率有所不同。從表1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闊葉林中平腹小蜂的寄生率最高,可達10.83%,從表3中可以看出,針闊混交林中寄生率較低8.29%,表2中顯示針葉林中寄生率最低4.42%。
結果說明,闊葉林中的大蠶蛾平腹小蜂寄生率更加理想,在生產中進行平腹小蜂生物防治,此類型林分是進行蜂種采集可的好場所。
2.2 掛卡時間對平腹小蜂寄生的影響
通過對表1至表3的數據進行統計,將3種林型的寄生率匯總,計算出3種林型林區依時間遞進的平均寄生率,統計結果見表4。
林間掛卡起始時間為6月中旬~8月下旬,其中7月上旬和7月下旬并未掛卡。由于針葉林比例較大,針葉林中投放蜂卡的數量最多,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總卵數數量少于針葉林。
如圖1,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在6月中旬有第一個高峰期,寄生率可達10.74%。隨后開始寄生率逐漸降低,在7月中旬又達到另一個高峰期,寄生率可達10.50%。高峰期過后寄生率再次開始降低。由于8月中旬及8月下旬掛卡較少,8月中旬僅在針葉林中有投放,8月下旬僅在針闊混交林中有投放,因此數據中8月下旬寄生率突然升高到8.2%并不能代表普遍現象。
3小結與討論
大蠶蛾平腹小蜂在野外條件下寄生情況依林型不同,以及時間序列不同表現不同的寄生率。在林型方面,闊葉林擁有最高的寄生率,時間序列方面,在6月中旬及7月中旬掛卡誘集平腹小蜂的寄生率最高。因此,野外采集蜂種時,或將平腹小蜂應用于生物防治時,選擇6月中旬、7月中旬在闊葉林中可得到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東.松毛蟲平腹小蜂人工繁殖技術[J].北京農業,2013(36):161.
[2] 張丹丹. 舞毒蛾平腹小蜂野外寄生柞蠶卵規律的觀察 [J].昆蟲天敵,2006,28(04):189-191.
[3] 于立民. 白跗平腹小蜂有效積溫的測定[J].吉林林業科技,2011,40(03):20-22.
[4] 吳猛耐. 林間釋放平腹小蜂防治銀杏大蠶蛾研究[J].昆蟲天敵,2001,23(01):27-29.
[5] 吳珍泉. 用柞蠶卵自然誘集平腹小蜂的初步研究[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2000,29(01):50-53.
作者簡介:吳啟發,大專學歷,汪清縣林業局百草溝鎮林業站,副站長,研究方向:營林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