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慧
與共和國同齡的父親,已經(jīng)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歲月染白了他的鬢發(fā),光陰摧彎了他的腰身,再也看不見年輕時的意氣風發(fā)……我很想為父親寫點什么,可始終不成篇章。或許,某些看似淡然的東西,其實在內(nèi)心深處總是慎重又慎重的,所以才不敢去碰觸吧。提筆書寫父親,頓覺要寫的太多太雜,不知從何寫起,還是先說說童年的記憶吧。
父親是教師,其才學在方圓幾十公里的老區(qū)算是較有名氣的。這可能源于爺爺作為私塾先生的傳承。父親寫得一手好字,在當年還沒有印刷品對聯(lián)的時候,每到過年或是誰家辦喜事,都會請父親撰寫對聯(lián),父親每每忙得不亦樂乎,而我們也得以耳濡目染,哥、弟和我的鋼筆字都寫得相當不錯。因此,早在童年的時候,父親的才華就成了我們做兒女的驕傲。小小的心田里,父親簡直就是我們的神。
猶記得,那年中考,父親冒著酷暑,以帶隊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陪著我上考場:怕我營養(yǎng)不夠,影響考場的發(fā)揮,特意很早起來給我沖好雞蛋;每場考完,又叮囑我要靜心,不要去考慮上一場的結果,保持好精力和心情去迎接下一場。可能正是由于父親的支持和正確的引導,我的中考成績突破了極限,榮獲全校第一名,這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而我也成為那一屆為數(shù)不多的被錄取者之中唯一的女生,這或許也成了父親最大的驕傲。而父親陪我上考場的情景,也成為我記憶深處最溫馨的一筆。
對父親而言,與共和國同齡的他,其實是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的坎坷。在工作上,他一身的才華并沒有得到重用,只是因為能者多勞的緣故,比別人干得多了許多。在生活上,自37歲開始,便有災難不斷地尾隨著父親,先是騎摩托車摔壞了腿,后來因為土地的事和人打官司;再后來,母親遭遇不幸離開人世……這一系列遭遇,導致父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其實,父親是一個善良的人,聽不得別人說三句好話,也不求別人給什么報酬;自己遇事時,也從不輕易麻煩別人。可父親又是一個要強的人,始終不肯服輸,不肯向別人低頭;有時甚至還很倔強,明知道娶了繼母會攬來一大堆負擔,可還是義無反顧地把這些負擔當作理所當然的責任,從不抱怨。
我的父親,和許許多多的父親一樣,在兒女的心中真的就是一座山,一棵樹,一把傘,為兒女們無私地付出了許許多多,也默默地承擔了許許多多。如果說,在兒女的心中,有一座豐碑的話,那一定就是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