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言】
所謂擬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即把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通常情況下,擬人的修辭手法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把非生物擬人化。如:仲夏夜,清風徐徐吹來,明月追趕晚霞,早早爬過山頭,掛在中天。2.把生物擬人化。如: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3.把抽象概念擬人化。如:真理從來不會彎腰。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陽光的真諦
□程應峰
新春第一天,陽光燦爛,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門前的桂花樹下,置身于溫和的陽光中,心情格外舒坦平靜。陽光從桂花樹冠的葉子間漏下來,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溫馨來。
二十多年前,父親扛著鋤頭將山中的野桂花樹移栽到家門前,日月輪回間,它們的主干從曾經的拇指大小長到如今碗口粗細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華,二十多年的風霜雨雪,將它們造就得根深葉茂,妖嬈動人。身在異鄉,老家門前的桂花樹成了我生命中的風景,一想到它們,我的心中就裝滿了父母的愛情。這二十多年的每一個春節,為了能夠陪伴在父母身邊,我總是沒什么理由可講地回到了鄉下。
父親站在門楣之下向遠方眺望。他鬢如雪,發如霜,目光有些滯澀了。順著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見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屬于我的家鄉的最高山峰——白羊山。若是有云繚霧繞,在家門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隱若現、撲朔迷離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樣澄澈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群撒落在山嶺之上,甚至歷歷可數,那種山野牧歌般的氛圍讓人充滿了對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陽光下,坐在充溢著鄉野氣息的故土情愫中,陽光的手指靜靜地在我的發間,在我沾染著日月風塵的臉上、手上摩挲,溝渠之水帶著春天的激情,唱著陽光的歌謠,在身邊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葉飄落在手中攤開的書頁間,白紙黑字間那一葉蔥綠,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低頭處,滿地都是鞭炮的碎屑,陽光下喜慶的紅色將新春的氣氛襯托得格外有神采。
父親走進房間招呼母親去了。去年,母親因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動換骨手術住院,母親陷入了病痛的折磨中。天各一方的兒女,偶爾回去探望一下,盡盡經濟上的孝心,呆一兩天也就不錯了。最終,呆在醫院的,只有白發蒼蒼的父親,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床邊,悉心照看著病痛中的母親。
過了一會兒,父親便將拄著拐棍的母親從屋內扶了出來。我搬來一張椅子放好,扶母親坐下。父親說,有陽光多好啊,你媽媽可以好好曬曬太陽,這樣,對她的身體恢復有好處。我看了看父親,父親的目光雖然滯澀,但對親情依然執著固守,散發著慈愛的光芒。他搬來一把椅子靠著母親坐下。陽光下,桂花樹影間,流淌著父親母親一生一世的愛情,那份化不開的情感,有如秋天來臨時那滿樹濃郁的桂花甜香。
陽光的真諦是什么呢?坐在父親母親身邊,沐浴在陽光的氛圍中,我想著這樣一個問題。我知道,任何時候,陽光都是無私的,也是無畏的,所到之處,它總在驅逐黑暗和迷障,將遙遠的距離拉近,使迷離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讓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剎那之間將生命看得百般珍貴,產生不舍的感覺;也可以讓一顆冰冷的心復蘇,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過沉郁的現在看到美麗的將來。親情之愛呢,有如溫暖的陽光,它可以讓花香濃郁,生活明麗,日子香醇。
(選自《騎在紙背上的心靈》,有刪改)
【專項訓練】
1.請從修辭的角度品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解題思路:這是記敘文中最常見的一種題型,通常采用這樣的答題思路:這個句子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具體表現了事物的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仿照文中的畫線部分,并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仍以“陽光”為題,寫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話。
解題思路:這類題基本上沒有標準答案,大家可參照以下步驟:A.分析句式、把握特點;B.聯想想象、拓展思路;C.檢查揣摩、形神兼備。
【拓展練習】
3.請談談你對文章題目的理解。
解題思路: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正確理解標題的含義或作用,能夠幫助同學們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答題時,大家可從標題的關鍵字詞、文章的寫作內容、故事發生的背景線索等方面入手進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