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意
T計劃,阿里游戲的野心
從誓言“餓死不做游戲”到如今拼命攻城略地,阿里巴巴的游戲之路已經走得越來越遠。早在2014年初,阿里巴巴就推出了移動游戲平臺,之后又收購UC優視并成立阿里移動事業群。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將手游業務交由移動事業群旗下的九游負責。2015年3月,九游正式宣布對阿里手游業務完成逐步整合,資源全線升級。2016年1月中旬,UC九游正式更名為“阿里游戲”并進行公司化運作,UC九游總裁林永頌出任阿里游戲總裁,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親自掛帥阿里游戲董事長。兩個月后,阿里游戲在其2016年戰略發布會上推出了“T計劃”,通過整合阿里云、阿里影業、阿里文學和匯川平臺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扶持優秀的開發者。

在云服務方面,阿里云推出游戲云2.0,包括速度更快的高爆集群、專業的游戲評測報告、金融級別的安全服務、手淘天貓上的億萬流量以及更多的海外節點等,開發者可以在與阿里游戲的合作中享受到阿里云提供的技術支持和資深架構師的上門服務。資金方面,可以得到最高100萬元人民幣的扶持;在IP方面,阿里影業和阿里文學是影視IP和網文IP的兩個原生平臺,在影游互動、泛娛樂爆發的大背景之下,它們與阿里游戲進行業務協同。據悉,阿里游戲已經儲備了大量影視劇、網文和動漫等各類IP資源,其中動漫和影視劇IP的占比超過60%,以后會將這些IP資源免費提供給優秀的開發團隊,共同打造精品游戲。
在游戲分發上,開發者最為看重的是流量,阿里游戲的做法是接入匯川廣告系統。匯川是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推出的效果廣告系統,廣告主可通過匯川在《UC瀏覽器》、《神馬搜索》和《PP助手》等平臺投放廣告,進行產品推廣。
實力懸殊,騰訊網易虎視眈眈
“T計劃”不可謂不好,但手游市場留給阿里游戲的時間顯然不多了。國內手游市場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絕大部分用戶和利潤被少數游戲巨頭所分割,幾乎成為了騰訊和網易的“二人轉”。據App Annie的數據顯示,在App Store中國區公司收入排行榜上,網易和騰訊同樣長期壟斷著前兩名的位置。
在國內游戲市場已經是一山二虎的局面下,阿里游戲為何還要偏向虎山行呢?原因很簡單,移動游戲日益流行使得這一市場具備了無法被忽略的吸引力。有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3.5億移動游戲玩家,超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預計在今年,中國移動游戲收入將達到66億美元,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移動游戲市場。
除了手游市場的巨大潛力,阿里游戲不得不咬牙前行的原因還有兩點。一是要打造文學、游戲和影視為一體的IP生態模式,二是要打通游戲與電商之間的聯系。當前,IP有多火已經無需細說。在IP運營和價值挖掘過程中,游戲、文學與影視一起成為IP一體化生態模式的主要載體。在這一點上,騰訊以傳統游戲部門為基礎,分別在2013年和2015年成立了騰訊文學和騰訊影業這兩個子公司,騰訊旗下的《英雄聯盟》也早已衍生出相關內容的網絡小說。同樣以游戲為核心業務的網易,除了《網易云閱讀》之外,也在2015年進軍影業行業,不僅與光線、藍弧兩個影視傳媒集團合作制作《夢幻西游》動畫電影,還與唐人影視合作推出《夢幻西游》游戲真人電影和真人電視劇等多個影視作品。至于阿里巴巴,阿里文學和阿里影業早已成立,如今將UC九游正式更名“阿里游戲”并將進行公司化運作,自然是在順應IP一體化運營的趨勢,從而挖掘IP資源的最大化價值。
而在游戲與電商之間的聯系方面,早在2012年6月淘寶就開設了“游戲交易”頻道。不過,當時平臺一經推出,各方紛紛指責馬云違背了其不做游戲的諾言。事實上,馬云是打了個擦邊球:在各家的平臺中,當時唯獨淘寶沒有參與游戲的聯運或者自制,只是提供了一個平臺。事到如今,阿里游戲自然不會放過游戲研發或聯運所能帶來的市場。已經在游戲分發領域占據一定市場的阿里游戲,如果可以在游戲研發行業打造出一定量級的產品,必然會為淘寶游戲輸送更多的產品和更有效的流量。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媒介平臺,那就是游戲直播,它可以讓玩家通過視頻內容來了解游戲內容。比起文字介紹評論以及口碑推薦外,直接觀看游戲內的精彩玩法無疑更能讓用戶找到自己期望的游戲。在這一點上,游戲巨頭騰訊早已經投資了龍珠和斗魚這兩大熱門游戲直播平臺。而2015年12月下旬,火貓TV也獲得了來自阿里旗下優酷土豆千萬美金的A輪融資。顯然,阿里巴巴早已為今后阿里游戲產品的分發尋找到游戲直播平臺這一新興渠道。
挑戰重重,虎口奪食仍需搏命
在騰訊和網易的虎視眈眈下,一款游戲想成功需要全方位的能力,除了品質過關外,還需要市場和運營等諸多方面的投入,優秀開發者獲得成功的難度正在不斷增加。林永頌表示,當前手游市場競爭近乎慘烈,有一部分從業者可能會比較浮躁,罔顧游戲品質,還有很多優秀團隊會因為僅某一個環節的能力不足便潰敗于“木桶理論”,非常可惜。有業內人士指出,阿里游戲“T計劃”背后透露出阿里在游戲領域的兩大戰略思考:一是多業務的矩陣效應,二是生態思維在游戲領域的落地。

“T計劃”中囊括了阿里云的云服務資源和阿里文學、阿里影業的IP資源以及阿里匯川的大數據流量資源,其動因是要發揮阿里集團游戲相關資源的矩陣效應。與傳統手游公司和渠道相比,這將是阿里游戲的差異化之一。而阿里游戲與阿里文學、阿里影業在IP領域的互動,背后是阿里基于IP運營為核心的大娛樂戰略。網絡作家南派三叔曾對文化娛樂領域的三種業態有過這樣一番表述:“我們把小說和漫畫稱為種子業務,把影視作為放大器,游戲稱為錢包業務”。對阿里巴巴來說,以阿里文學為“IP種子庫”,阿里影業通過影視改編放大IP價值,再由阿里游戲牽頭落地游戲產品,從而實現IP價值的最大化。
盡管阿里游戲的未來戰略已經很明確,但要在騰訊和網易的圍剿中分得一杯羹,必然還有許多硬仗要打。目前來說,阿里游戲的死結在于陷入了做不出成績沒有話語權,沒有話語權就沒有資源,沒有資源就做不出成績的死循環。從披露手機游戲平臺戰略以來,阿里游戲歷經了構建渠道、轉型發行和定制開發等一系列嘗試,但是均未取得理想結果。在電商帝國阿里巴巴里,游戲部門處于邊緣,加之其隸屬于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旗下,要整合集團旗下其他應用,調配資源無疑難上加難。
盡管有龐大的電子商務客戶群這個優勢,但在手游市場已近成熟的情況下,阿里游戲無論是從渠道還是發行入手都很難迅速打開局面,肯定需要時間的積累。

小編觀點
除了覬覦國內游戲市場的巨大規模,阿里游戲還將成為阿里打造文學、游戲與影視為一體的IP生態模式的重要一環,承載輸出IP資源和延伸IP價值的重任。同時,對于目前仍是主要營收來源的電子商務平臺,如果能在今后打通游戲和電子商務網站之間聯系,或者建立專屬于主播粉絲的電商平臺,預計能夠撬動百億級的粉絲電商銷售額,從而成為淘寶和天貓營收增長的引擎。不管游戲行業的道路如何兇險,阿里游戲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