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米
邵婷走進了西單的一家服裝店。她想買一件蝙蝠衫。
小店三四十平方米的樣子,有點兒狹長。最里面是收銀臺,老板娘從后面出來熱情地招呼她。邵婷邊看邊往里走。遇到滿意的,就伸手去摸一摸面料,感受一下質地。最終,她挑了兩件,試衣間里有人,她就站在門口等,邊等邊對著鏡子往自己身上比劃。
邵婷沒有想到,她挑選衣服的整個過程被近千人在電腦或手機上議論著,甚至有人對邵選衣服的眼光提出質疑,而始作俑者是老板娘在收銀臺上放的一個白色攝像頭。攝像頭通過WiFi與一家名為“水滴直播”的網站相連,只要登錄它的網站或手機APP,就可以查看所有的在線直播。當邵的同事告訴她在直播網站上看到她時,這段不足5分鐘的直播已經結束。數據顯示,有2467個人瀏覽,還有不少人點贊。
“一想到有那么多的眼睛,背后就升起一陣涼意?!鄙坻酶嬲f。
邵婷只是眾多被直播對象中的一個。打游戲的、住旅店的、喝咖啡的、教室里自習的,甚至是街邊駐足的,只要攝像頭的管理者愿意,都有可能把實時的監控視頻分享到各大直播網站上。邵婷們就如同電影《楚門的世界》中的主人公楚門,生活中被無數攝像機包圍著,所有生活都被直播,自己卻渾然不知。
憑什么我被直播
李立完全沒想到,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男主角”。在名為花椒直播的網站上,李立居然看到自己在一家小店里狼吞虎咽地吃著麻辣燙,右手捏著筷子,左手還朝著辣椒瓶伸過去。他甚至清晰地聽到了自己的聲音,“再來點兒辣椒”。
“我的下巴都要驚掉了?!崩盍⑿稳莓敃r的心情。“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拍了我,竟然還傳到了網上?!崩盍⑾肓艘粫?,終于想到了一個合適的詞——侵犯。他頓了頓,“對,我受到了侵犯?!?/p>
李立去找店主理論,卻碰了一鼻子灰。店主告訴他,飯店是公共區域,不涉及到隱私問題。這個從事軟件開發的程序員竟然無言以對。
類似的視頻,燃燒了整個網絡。“我們每天穩定的直播臺有6000個,每天開著(的攝像頭)超過2萬個?!?60智能攝像機市場負責人張浩說。水滴直播需要依賴于360研發的360手持攝像機,從2015年3月31日上市到現在,它的出貨量已經接近200萬臺。
“人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電視臺?!睆埡频热嗽噲D將水滴直播打造成一個生活直播秀?!爸辈ナ窃诋斚?,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有什么?!痹趶埡瓶磥恚辈ナ且粋€亟待開挖的寶藏,“相比于微博、微信的表達方式,視頻更具有沖擊力。”
然而,新技術帶來的隱私問題,在開發者眼中卻有著不同的理解。“這不算侵犯隱私?!痹谥辈テ脚_方面看來,當人走進公共空間,就不存在隱私問題,與私密空間的攝像頭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這個說法很難說服邵婷和李立。在邵婷看來,盡管處在公共場合,店家又有什么權利將客人的影像公之于眾呢;李立更是義憤填膺,自己“胡吃海塞”的樣子,居然成了一場“演出”。
他們的共同疑問是,難道公共場所的直播沒有人管嗎?
公共場所也有隱私權
“這些人,知道他們被直播嗎?”幾乎每個直播臺都有這樣的留言。
人人成為電視臺的時候,人人也可能成為被直播者。林誠是河南許昌一所學校的班主任。在介紹欄里他寫道:歡迎關注我的班級,請文明評論。
林誠將一個攝像頭安在了教室里。起初,林誠只是想以此來監視學生上課和自習時的情況,后來他發現了居然還有“直播”這一功能。林誠的學生只知道老師在監控他們,卻不知道這些內容已經被放到了網上。
林誠并不覺得這是對學生隱私權的侵犯,“我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學生。”
張浩也持這種觀點。在他們的研發過程中,技術團隊曾咨詢過相關專家,對方的答復是,最多侵犯的是肖像權。
2009年,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湯嘯天完成了一項課題,專門研究公共場所監控圖像采集利用與隱私權保護之間的矛盾。這是國內首次進行此類調研。當時研究的一個前提是,城市中公共場所的攝像頭越來越多,公共攝像頭的安裝和使用與公民的隱私權間矛盾沖突不斷。
最終,調研報告的一個結論就是:不能因為身處公共場所,公民就要犧牲自己的隱私權。圖像監控的目的應該嚴格控制在維護公共安全、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范圍之內,不能允許超范圍使用圖像監控及其產生的視頻資料。
“公共空間的監控內容應該是空間里的具體狀況,比如說什么時候出現了煙火,什么時候人流開始聚集,而不是具體針對里面的人?!睖珖[天說,但在這些直播中,不管是直播者還是觀看者,其關注目標都是里面的人,實質則是偷拍或者非法窺視。
在中國,對公共空間的隱私權的侵犯似乎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升級。2003年的“接吻案”頗具代表性。上海復興中學以《校園不文明現象》為題,集中播放了學校攝錄的一些校園不文明現象,其中接吻的兩位學生被同學們在錄像中認出。
受到傷害的兩名學生向法院起訴,要求認定上海復興中學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名譽權和人格權。但后來法院做出判決,認為被播放的兩原告親昵動作,是在學校的公共場合,不具備隱秘性。
事實上,這都在湯嘯天的關注中。然而多年過去,國內在隱私權方面的進展卻依然不如人意?!爸钡浆F在,關于公共攝像頭的安裝到底要不要履行審批或者備案,誰可以申請安裝,圖像監控資料如何管理,這些在國家層面的立法中依然都是空白點?!睖珖[天說。
所幸近兩年各地陸續出臺的《公共安全圖像信息系統管理辦法》,都明確規定:“留存的圖像信息除按照本辦法的規定使用外,任何人不得擅自查閱、復制、提供、傳播,更不能作商用?!?/p>
“監控者在將這一手段作為安防用途的同時,就具有保管獲得資料的義務,更不能用作商業的用途,即便這種使用并沒有貶低、詆毀人格的性質,也是對個人隱私權的侵犯。”湯嘯天說。
私人攝像頭的出現使得場面更加混亂。數年之前,湯嘯天就已經注意到,私人安裝攝像頭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有的居民為保護自身利益,還在住宅的外墻、家門口的樓道里安裝了球形攝像頭,使得相鄰的住戶感到自己在他人監視下生活。
湯嘯天沒有想到,僅用了5年的時間,技術的發展就使得人們進入了一個全民都可監控、全民都被監控的時代。在技術面前,法律再次出現滯后?!八饺税惭b的單個攝像頭不能算作監控系統工程,自然也不在公安機關的審批范圍之內?!边@自然形成了監管的空白地帶。
在湯嘯天看來,中國也應該盡快制定有關圖像監控及其資料管理的法律,為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管理和應用提供法律保障,同時要盡快建立公共場所圖像監控引發爭議的解決機制,有效保障公民在公共場所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