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
與許多日本同齡人的校園生活不同,今年21歲的大阪男孩濱田脩平每天的學習,是從練習如何與老年人交流,給老人喂飯、洗澡、甚至換尿布開始的。
濱田脩平就讀于大阪保健福祉專門學校的介護系,這里專門培養給老年人提供介護護理服務的專業人員。“我母親就從事這方面工作,她說雖然很辛苦,但也很有樂趣,所以我選讀了這個專業。”濱田脩平表示,明年如果能通過學校考試,他就將取得國家的介護士資格。
隨著日本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養老護理已成為該國一大新興產業,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行業中來。然而,增多的介護人員依然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需求。
大阪保健福祉專門學校有關負責人介紹,全日本大約有300多家類似的教育培訓機構,每年可以培養2萬多名有介護士資格的學生。“然而社會的實際需求,則至少是這個數字的1倍。”他說。
5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超老齡化”考驗日本
日本有“銀發之國”之稱,是當今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最快的國家,現在5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老人。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老健局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日本國民平均壽命男79歲、女86歲,都是世界最長;其老齡化進度也遠遠高于其他國家,早在1970年日本就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占總人口7%),1994年便步入超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占總人口14%)行列。
日本在2000年在世界上首推養老護理保險制度(介護保險制度),國民需要交納一定的保險費,65歲后就可以接受這項保險提供的服務。需要介護時可提出申請,經審查確認后可享受保險部門提供的不同等級服務,被保險人只需承擔10%的費用。
構建居家養老模式 打造“30分鐘養老護理圈”
赴日采訪期間,記者探訪了大阪市中央區居家日間服務中心。走進中心二樓,老人活動室被布置得十分溫馨。在這里,老人們不僅可以唱卡拉OK,做手工,甚至還可以享受美容服務、康復訓練、洗澡等等。
像這樣的老年人綜合照顧中心分布在大阪的各個區。日本厚生勞動省老健局總務課長助理森真弘告訴記者,日本目前正在推進一項“地區綜合護理服務系統”。具體來說,是要打造“30分鐘養老護理社區”,在距離大概30分鐘路程的社區內,建設配備小型養老護理服務設施的新型服務社區,推行小規模多功能型自家養老護理和登門訪問看護。
森真弘說,多數日本老人即使需要養老護理仍希望在家生活,同時,目前養老護理人員的人數仍然短缺,這些現狀推動他們著手建立地區綜合護理系統。“不僅能夠提供醫療、養老護理和預防,建立在日常生活圈中也能夠隨時提供包括社會福利服務在內的各種生活支援服務。”
讓老年人活得更健康 “預防”成護理重點
在日本的養老護理制度,把需要護理的程度從輕到重分為七檔。隨著老年人年齡增大,健康情況變差,需要的護理程度不斷加強,政府所需承擔的費用也越來越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如今把養老護理重點放在提高老人的健康狀態上,主要是提高健康水平,以及預防特殊的生活習慣病。
日本在“介護(護理)保險”中,導入“介護預防”的思想,讓“預防”成為醫療政策的重點。“預防”的真正目的,是要幫助老人們不斷維持生活自理能力,讓老人們更健康、更有尊嚴地生活。
重視“預防”是目前日本養老護理保險制度改革的舉措之一。事實上,日本的養老護理保險制度正遭遇嚴峻的考驗。隨著老年人群日益增加,護理服務的增多,養老護理費用不斷上升,預計2025年將達到19-23億日元。
“日本養老制度改革的著眼點是——構建明朗和充滿活力的超老齡社會”。厚生勞動省有關官員說,主要內容包括向重視預防型模式轉型、改進養老機構補貼方式、確立新的服務體系、確保并提高服務質量、費用負擔形式和制度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