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劉 娜,馬仁光,王勝娜,張 娜
(河北省辛集市第二醫院,河北 辛集 052360)
?
甲殼質醫用創面貼聯合微波治療會陰側切口療效觀察
劉玲玲,劉娜,馬仁光,王勝娜,張娜
(河北省辛集市第二醫院,河北 辛集 052360)
[摘要]目的觀察甲殼質醫用創面貼聯合微波治療產科會陰側切口的效果。方法將自然分娩時需施行會陰側切術的患者68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40例采用Ⅱ號可吸收線常規皮內縫合會陰側切口后,取5 cm×5 cm規格的甲殼質醫用創面貼貼服于會陰側切口,術后常規口服抗生素治療3 d;24 h后會陰側切口微波理療,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3 d。對照組340例采用Ⅱ號可吸收線常規皮內縫合會陰側切口,側切口每天2次0.1%新潔爾滅消毒液棉球擦洗護理會陰,術后其他處理同治療組。觀察2組會陰側切傷口腫脹消退情況、傷口疼痛程度及傷口愈合情況。結果治療組第1,3,4天切口腫脹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產后第1—4天會陰側切傷口疼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會陰側切傷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甲殼質醫用創面貼聯合微波治療可促進會陰側切口愈合,減輕患者疼痛,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會陰側切;甲殼質創面貼;新潔爾滅消毒液;微波治療
會陰側切術是產科產婦自然分娩過程中的常見手術,會陰、陰道黏膜下靜脈叢豐富,切開后易出血,且球海綿體肌及部分肛提肌被切斷。而由于會陰與尿道口、陰道、肛門毗鄰的解剖關系,使尿液、糞便、惡露易污染會陰側切口,使會陰側切傷口易出現滲血、滲液、甚至感染、化膿,愈合較其他部位切口愈合較困難。故如何促進會陰側切傷口的愈合及控制感染非常重要。甲殼質創面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特性與創面的貼合性好,有較好的絕緣性,且易吸濕、透氣性好,能保持會陰側切創面清潔、干燥,不僅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還能止痛、止血和促進傷口愈合,性能遠遠超過傳統的醫用敷料[1]。微波治療在國內外已應用多年,其療效已得到醫務界的肯定。當微波作用于機體組織時,引起組織細胞中離子、水分子和偶極子的高頻震蕩。當微波量低時產熱低,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局部代謝,增強局部的免疫力,因此能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水腫吸收,消炎止痛[2]。2013年1月—2014年10月筆者采用甲殼質創面貼聯合微波治療會陰側切傷口產婦340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上述時期在我院經陰道自然分娩過程中行會陰側切術者680例,將這6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40例,2組年齡、體質量指數、總產程時間、貧血率、手術助產率、孕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1.2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碘伏消毒外陰,無菌接生,會陰側切口用Ⅱ號可吸收縫合線縫合,先縫合陰道壁黏膜層,然后縫合會陰皮下組織,最后皮內縫合會陰皮膚,切口碘伏濕敷,取5 cm×5 cm規格的甲殼質創面貼貼服于會陰側切口,適度按壓,貼服牢固即可。術后無需特殊護理,不限制活動,24 h后會陰側切口微波理療,每天1次,每次照射20 min,理療共3 d。對照組:無菌接生,會陰側切口的縫合材料及方法同治療組,側切口常規每天2次0.1%新潔爾滅消毒液棉球擦洗護理會陰,24 h后會陰側切口微波理療,每天1次,每次照射20 min,微波理療共3 d。2組術常規口服抗生素頭孢羥氨芐膠囊0.5 g,每天3次,連服3 d。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3觀察指標觀察會陰側切傷口切口皮緣對合情況、局部炎癥反應如充血、腫脹、疼痛和愈合情況。
1.4評價標準
1.4.1會陰側切口腫脹程度評價標準[3]輕度:會陰側切傷口僅切口邊緣腫脹,且直徑<0.5 cm;中度:會陰側切傷口的切口邊緣腫脹較前略有加重,但直徑0.5~1.0 cm;重度:會陰側切傷口的切口邊緣腫脹加重,直徑>1.0 cm。
1.4.2會陰側切傷口愈合情況評價標準[4]切口甲級愈合:會陰側切傷口處皮緣對合好,愈合良好,切口無紅腫、硬結,無滲血、滲液,無傷口裂開;乙級愈合:會陰側切傷口處皮緣對合欠佳,局部可見紅腫或硬結、縫線(線頭)反應或有傷口滲血、滲液和傷口裂開,但按壓切口無膿液流出;丙級愈合:會陰傷口處出現化膿性感染現象或裂開。
1.4.3會陰側切傷口疼痛程度評定標準[5]按照產婦對切口情況的自我感覺評定。輕度疼痛:疼痛程度輕或者僅有隱痛, 且不影響產婦對其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中度疼痛:切口疼痛程度比較嚴重, 以至于影響產婦母乳喂養,產婦因疼痛不愿主動喂養新生兒, 但對疼痛仍可以忍受,能獨自完成哺乳,不需要他人的幫助;重度疼痛:切口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產婦煩躁不安,母乳喂養困難,此時多需要應用止痛藥物。

2結果
2.1會陰側切傷口腫脹情況比較治療組第1,3,4天切口腫脹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會陰側切傷口腫脹情況比較
2.2會陰疼痛感覺比較治療組產后第1—4天會陰側切傷口疼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產婦對會陰側切口疼痛的自我感覺比較
2.3會陰側切傷口愈合情況治療組會陰側切傷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會陰側切傷口愈合情況比較 例(%)
3討論
由于會陰側切口的獨特解剖位置,前有尿道,后有直腸,易被尿液、糞便污染,產后陰道惡露流出也影響了傷口愈合,產程長短、產婦疲勞、機體的抵抗力下降也對傷口愈合有一定的影響;又或忽略了對產婦進行一系列有效的術后護理,從而增加了感染機會。而如果會陰側切切口愈合不良或發生感染,不僅會加重產婦的痛苦,還會影響母乳喂養。
甲殼質創面貼是一種新型醫用創面貼,與會陰側切傷口貼合好,對周圍的血液、尿液、糞便等易污染物有較好的絕緣性,且易吸濕、透氣性好,能保持會陰側切創面清潔、干燥,不僅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還能止痛、止血和促進傷口愈合。分析其機制為:①甲殼質中的正離子與細菌表面上帶有負電荷的分子相作用,對其吸附、包裹從而改變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阻斷細菌的新陳代謝,造成其凋亡;同時直接激活巨噬細胞,使其參與傷口壞死組織的清除,達到廣譜抑菌、抗感染的作用[5]。②甲殼素是帶正電荷的動物性纖維素,分子中帶有不飽和陽離子,對帶有負電荷的各類有害物質,如細菌、真菌、病毒等有強大的吸附作用,因此具有廣泛的抑菌作用,甲殼質對革蘭陽性細菌的抑制作用則更為顯著,對一般抗生素難以控制的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6]。③甲殼質可激活內源性生長因子,調節各種細胞間的合作功能,有利于肉芽組織形成和上皮細胞增生;加速多種免疫細胞浸潤到傷口部位,以清除傷口外來成分;刺激纖維母細胞的增生,刺激膠原纖維增生,從而達到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甲素和甲胺均是人體內自然存在著的氨基葡萄糖,因此它對人體組織細胞具有很好的親和性,不會出現變態反應,而且還是組織細胞繁殖的良好營養物,可促進人體表皮細胞的增長,加速切口組織修復,避免排異反應[7]。④甲殼質可快速止血、止痛:血液中紅細胞間相互排斥現象是紅細胞相互不會凝集的重要原因,相互排斥現象源于細胞膜上的負電荷。甲殼素和甲殼胺表面的正電荷與紅細胞表面的負電荷相互作用,使紅細胞與其黏附和凝集,實現良好的止血作用;同時帶給人體一種清涼、止痛、舒適的感覺,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對傷口疼痛有很好的舒緩作用,其止疼作用是因為甲殼質吸收了血管舒緩激肽[8]。⑤減少瘢痕形成:傷口組織中的纖維細胞的過度增生,是切口瘢痕形成的主要因素。實驗證明甲殼素和甲殼胺在傷口愈合的早期,可促使切口組織膠原纖維合成增加,而過多的膠原纖維則可以被甲殼質誘導,如多核粒細胞、巨噬細胞及表皮細胞、纖維母細胞等分泌的膠原酶所降解,從而使傷口部位膠原纖維的合成與分解代謝達到平衡。促進傷口組織膠原酶對膠原的分解吸收,從而抑制成纖維細胞的生長, 促進傷口組織表皮細胞的生長,加速切口創面愈合,以此達到切口的瘢痕減小或無瘢痕。⑥甲殼素和甲殼胺的大分子結構中含有大量的親水羥基(-OH),使這種新型織物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可有效地吸收切口創面滲出的組織液,使傷口局部保持干燥,更有利于防止細菌感染,也更有利于傷口的愈合。⑦甲殼素和甲殼胺均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以被人體內溶菌酶、甲質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分解,生成人體內存在的氨基葡萄糖被人體所吸收,構成組織細胞成分,所以甲殼質的生物相容性較好,而且免疫抗原性小、無毒副作用[9]。
微波理療是通過微波的熱效應和微波生物學效應來實現其臨床療效。微波的熱效應:將微波作為理療因子通過微波理療頭發射到待治療的組織內部,由于微波能夠被水分子所吸收,因此組織的溫度上升,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加大[10]。微波治療的生物學效應:由于促進了局部組織血液流動的加強,機體血液循環系統對治療部位的營養供給和新陳代謝也會發生顯著變化,主要包括以下臨床作用:①增加傷口部位組織細胞的血液供給。溫度促進了傷口部位的新陳代謝,也促進治療局部細胞再生和細胞功能的恢復[11]。②促進了人體對炎性物質的吸收,調整了切口局部組織細胞的生存環境,調整切口組織的酸堿平衡,間接達到消炎、消腫的效果[12]。③提高了傷口部位的免疫功能,使機體免疫細胞能夠有效保證組織的正常功能[13]。④微波的熱效應促進組織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的新陳代謝,減輕傷口疼痛。故微波理療能有效改善會陰側切傷口局部微循環,促進水腫吸收,消炎止痛[14]。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組第1,3,4天切口腫脹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后第1—4天會陰側切傷口疼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會陰側切傷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甲殼質醫用創面貼聯合微波治療可促進會陰側切口愈合,減輕患者疼痛,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莊興民,李想,張慧萍,等. 甲殼素/竹漿纖維交織醫用敷料的開發[J]. 上海紡織科技,2014,42(8):45-46
[2]龐玲,王永霞. 微波照射對促進外科腹部切口愈合的體會[J]. 包頭醫學,2012,36(1):21-22
[3]鄔家燕. 不同角度會陰側切對切口腫脹疼痛及愈合的影響[J]. 護理與健康,2010,9(9):770-771
[4]江莉,張志敏,鄭九生,等. 不同方法預防會陰側切傷口感染的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4):5687-5689
[5]周群飛,敖寧建. 殼聚糖創傷敷料膜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 高分子通報,2013,8(8):68-70
[6]任小君,李輝. 海敷康甲殼質醫用創面貼對腹部傷口愈合療效的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2014,25(13):102-103
[7]王麗菲. 海敷康甲殼質醫用創面敷料在剖宮產手術切口愈合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2013,23(7):3465-3465
[8]林曉虹,劉莉,馮桂榮. 醫用殼聚糖創面修復膜凝膠局部涂抹對胸部手術切口愈合的影響[J]. 護理學報,2012,19(11B):62-63
[9]余珍,石陸娥,孫永富,等. 殼聚糖醫用敷料的研究進展[J]. 健康研究,2012,32(4):298-301
[10] 羅桂珍. 剖腹產術后微波治療對手術切口愈合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5):124-125
[11] 李銀環. 微波法治療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療效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2011,20(3):310-311
[12] 蒲繼明,張延玲. 中藥聯合微波治療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5):3958-3959
[13] 易小龍,于紅春,張桂萍,等. 微波治療預防腹部手術切口感染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2014,54(42):84-85
[14] 鄭榮娟. 微波理療對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疼痛及愈合的影響[J]. 中國鄉村醫藥,2013,20(5):28-29
[收稿日期]2015-10-08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1-119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