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爽+梁婷婷
摘 要:由于其煤田的大規模開采,造成地表塌陷,該地區出現三十多處封閉式塌陷區,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本文依據塌陷區周圍生態特征,觀察分析淮北煤礦塌陷區現狀及其周邊生態環境,結合經濟開發最大化戰略目標,將塌陷區治理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互補共贏,既治理了環境,又加快了社會主義城市建設,對于促進農村和城市的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淮北市;煤礦塌陷;經濟開發
引言:淮北礦區一直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為我國工農業生產和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但是多年以來其煤田被大規模開采,由于煤田內可采煤層多而厚,加之大多采用走向長壁冒落法采煤,致使地表大規模移動變形,形成了約30多處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封閉式湖泊。采煤塌陷地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周圍生態環境由陸地生態環境蛻變為水生生態環境,人均耕地銳減,工農業生產用地矛盾日益尖銳,塌陷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呈現負增長。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淮北市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給淮北農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一、淮北煤礦塌陷區面積及生態環境特征
淮北市采煤沉陷區在平面分布形成了東(東湖片)、南(南湖片)、西(西湖片)、北(朔里片)和西南(臨海童片)五大片區,涉及十四個礦區。為了恢復采煤塌陷區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根據國家的要求和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淮北市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復墾方法,進行不同規模的土地復墾整治工作。近年來,雖然塌陷區的第二、三產業有一定的發展,但與農業相比,則相對薄弱。仍未被利用的塌陷區內原有水域主要是河流,區域內基本無人工養殖,著地表下沉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多處封閉湖泊,已雜草叢生,形成了小型生態系統。另有部分被用來排放污水、堆積居民生活垃圾。致使水體污染,夏天水藻爆發,惡臭難聞,污染嚴重,環境極其惡劣。開發農業雖然使塌陷區的生態環境和經濟得到了發展,要想更好地修復塌陷區生態環境,從長遠的發展角度看,還應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提高塌陷地的復墾利用檔次,促進復墾后土地的有效利用,目標是把淮北建設成集現代化工業、商貿、旅游為一體的生態城市。
二、淮北煤礦塌陷區經濟開發方向
(一)開發旅游。水是發展旅游的重要資源之一,位于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的楊莊煤礦塌陷區的南湖濕地和位于淮北市杜集區礦山集鎮的塌陷東湖濕地占地面積廣大,水質優良,水體深,土壤鹽漬較輕,污染情況較輕,風景優美,周圍交通條件較好,居住人員較多,適宜開發旅游。當前南湖已預備建設南湖濕地公園但因種種原因還未全面動工,被擱置已久。若是能充分利用其環境優勢,大力開發水上娛樂項目,建設風景區,開發旅游業,則能為淮北市帶來不小的經濟收入。
(二)開挖魚塘。適宜烈山區、朔里鎮等塌陷區。以洪山村、烈山鎮塌陷區為代表。該地區的深層塌陷區域面積大,體深,也有一定的荒洼灘涂。改造發展水產養殖為主,配套發展畜養殖業,樹蔬菜等種植業。對大面積水域采取圍網、拉網、網箱等多種方式分割養魚,荒洼灘涂地開挖高標準精度魚塘,行立體養殖,塘抬田建造的耕地用于果樹、蔬菜種植,展禽畜養殖等。對于水面大,水源充足的地方,以挖塘為主,造地為輔。淺層塌陷區域、水源不太充足的地方,以造地為主,挖塘為輔。
對于水深在0.5~1.5米的淺水域,主要進行圍、攔網養殖大規格魚種,為大水面服務。深水域可以根據水面的水質及地理特點投放不同的魚種搞增殖。
(三)復土造田。適宜于段園鎮塌陷區。段園鎮塌陷后的土地地貌條件較差,時鍋底朝天,期往往汪洋一片,既不能種莊稼,無法發展養殖業。在采用“挖塘造地,多種經營”的塌陷土地復墾利用實施方案后造地,魚塘之間和新造地邊緣,以大力發展林業。此外還可以在治理后的塌陷地上建立養鴨場和蔬菜基地。 段園鎮昔日廢棄的塌陷土地將會成為農民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源。
(四)填充造林。適宜于任圩林場塌陷區。該區地下水硬度大,水淺,壤鹽漬重,適于農業種植。煤礦區一般都配套建有大型坑口電廠,電廠產生大量的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自1986年開始,任圩林場在粉煤灰上覆蓋一層黃土,然后植樹造林。經過試驗,粉煤灰充填塌陷區,復土造林,點發展林業生產效果良好。目前栽植的楊樹、刺槐、水杉、雪松、龍柏等長勢良好,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小森林”環境。林場在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五)綜合養殖。根據實地考察研究,有的地區土地資源利用方式宜農、宜牧、宜林、宜漁,適于開發農、林、漁相結合的綜合農業。綜合利用塌陷區水域及其周圍的荒灘地,積極發展以水產養殖為主的漁、牧結合和養殖與種植結合,種、養相結合的高效生物體系,向生態漁業方向發展,從而發揮塌陷區的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羅愛武.淮北市采煤塌陷區土地復墾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25卷3期2002(9)286—289.
[2] 王秀云.淮北礦業煤炭資源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臨沂師范學院學,30卷6期2008(1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