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芮
摘 要:新《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與時俱進的環保法,對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企業及社會公眾這三大責任主體都予以重新定位,以此入手來分析新《環境保護法》對三大責任主體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新《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企業;公眾
號稱“史上最嚴的環保法”新《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年1月1日開始施行,這是一部與時俱進的環保法,致力服務于公眾對藍天碧水青山的美好期盼。對比1989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不難發現新《環境保護法》對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及社會公眾,這三大責任主體都予以重新“聚焦”。
一、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環境保護,政府責任首當其沖。新《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可操作性強的細則,這就意味著,新《環境保護法》授予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更多的監管權力,環保部門具有了獨立的執法權,與以往申請政府查封排污設備等措施相比,環保部門無疑扭轉了在執法過程中的尷尬處境。環境監察部門通過現場檢查,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設備進行查封扣押,對超標的排污單位進行責令限產、停產整治。設置“按日計罰”來解決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引入“行政拘留”來應對違法企業責任人未批先建、使用暗管排污逃避監管等情況。以遼寧省環保廳為例,制定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通知》(遼環發〔2015〕2號),組織全省重點打擊逃避監管的違法排污行為,貫徹執行新環保法各項配套規章。截止2015年11月底,全省行政處罰案件3052起,罰款合計19019.5萬元(其中省本級立案24件,罰沒款入庫272萬元),累計辦理按日計罰案件86件,罰款合計7325.6萬元,辦理查封扣押案件36件、限產停產案件76件、行政拘留移送案件118件。全面實施新《環境保護法》,必將形成了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的社會氛圍,為有效推動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全面實施,企業需要面對更為嚴厲的環保要求,“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不僅大大增加了企業環境違法成本,而且構成犯罪的部分違法行為還需承擔刑事責任,“有錢就任性”的企業必將代價慘重。2015年,遼寧省環境保護廳與省公安廳、經信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的通知》(遼公通﹝2015﹞33號),實現了環境行政執法和司法的有效銜接;與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對遼寧省環境違法企業采取停止供電措施的通知》(遼環發﹝2015﹞22號);與人民銀行沈陽分行、銀監會遼寧監管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對37家環境違法企業實施信貸限制措施的通知》(遼環發﹝2015﹞27號)。全省實施綠色信貸限制企業37家、實施綠色供電限制企業103家,移交公安部門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8起。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的提速整改,威懾了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愈演愈烈。在環保成為新要求、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需要重新定位和調整自身的生產經營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將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的理念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通過源頭控制與過程削減,最大程度降低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三、社會公眾
新《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新《環境保護法》中公眾參與原則是指公眾有權通過一定的程序或途徑參與一切與公眾環境權益相關的開發決策等活動,并有權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和救濟,以防止決策的盲目性,使得該項決策符合公眾的切身利益和需要。新法不僅扭轉以往過分依靠政府部門單打獨斗的環境監管模式,還展現了社會參與、全民互動的多元共治環境治理理念。讓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從紙上談兵一躍成為我國的具體立法。相信充分調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事業的熱情必將逐步形成并完善“政府-企業-公眾”的環保新格局。
與此同時,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把學習、理解和宣傳新《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項首要任務,通過開展學習新《環境保護法》活動,讓新法深入人心,真正融入工作和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4,24.
[2] 專家解讀:“新環保法”六大亮點.中研網,2014,4,25.
[3] 楊蘋.新環保法對提升社會環保意識的推進作用[J]. 科技論文與案例交流,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