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像一束光,點亮了“文成公主”的舞臺

“看到他們如此的辛苦努力,我愿意為他們的付出而加倍付出。我們對這部劇已經有了深深的情感?!?/p>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執行導演 白芨


在《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開演之際,我有幸見到了導演白芨?!捌鋵嵑芏嗳丝吹搅宋枧_上演員的辛苦,但沒看到幕后工作人員的付出。每次有人采訪我,我總說你去采訪他們吧,他們才更讓人欽佩。”于是滿懷敬佩之情,我們走進了《文成公主》的幕后。
這個只有6個人的團隊,包攬了整場劇的所有道具,小到青稞麥垛,大到佛車太陽。他們的工作周期總是比其他部門要長,排練啟動前他們要提前一個月開工,等開演時他們也要提早半天檢修道具。
普倉決,道具組唯一的女性,和她聊天十分有趣,聽她講述每個道具的故事,言語中充滿了驕傲。為了使道具更精致更輕便,這四個年頭里,他們對所有道具進行了幾輪的摸索和創新。
她說:演出這么久,我們道具組從未出過問題,我喜歡這份工作,從來不覺得辛苦。很樸實很真誠的一段話,滲透著一股正能量。
全劇組約莫八百個演員,每人少則飾演兩三個角色,多則七八個,因此光服裝就有上千套。服裝組這6個人,要管理、修補所有的服裝,還要對貴重的服飾進行養護。
她們對這些服飾,從大唐到吐蕃,從皇帝到百姓,每一件都如數家珍,甚至連帽子上因官職不同而存在的細微差別,也能頭頭是道。她們要針對演員對每件衣服進行量身改造,除此之外,衣服的養護更為辛苦,為避免損壞衣服,所有的服飾他們只能全部手洗。
燈光組大概是對很多人來說是迷之團隊,白天幾乎看不到,只有等到夜幕降臨,才是他們忙碌的開始。燈光組的最大任務就是對光,每一幕里每個角色的用光都極為考究。
因為高原的特殊性,器材有時也會有“高反”,他們需要時刻保持應急狀態,把風險降到最低。近到劇場上的投影幻燈,遠到高山上的散光燈,他們每天都要不斷的調試和檢修。所以在每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這個迷之團隊總會忙碌到天明。
劇場一共有13個口,18個督導。每天排練完導演會把需要調整的問題跟督導商議,督導們再跟演員們進行修正。光就這些修改內容,導演助理已經寫滿了幾大冊筆記本。
劇中最壯觀的環節“打阿嘎”,為保證幾百個演員整齊劃一、動作流暢,督導們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排練時總能看到一位打了雞血似的督導,一邊扯著嗓子講重點,一邊大幅度做示范每次練完又針對每個演員進行指導。這位豪爽而熱血的藏族漢子,會為了喜歡的事業不眠不休的通宵達旦,也會因為半夜老婆送夜宵而感動到眼眶濕潤。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著最大的能量。白導說,這部劇就像是她的孩子,即使有重要的家事或工作也仍會把重心放在這里。這些演員和工作人員付出了太多,她愿意為他們的付出而加倍付出,她們對這部劇已經有了深深的情感。
或許這就是這部劇能夠成功的原因。雖然這些只是一小部分人,一些細碎的片段,但從每個人身上的能量足以感受到整個劇組的磁場,他們就像一束光,點亮了這個恢弘的舞臺。《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成就了他們,他們也成就了這部傳奇的史詩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