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 津
車改陣痛
◎本刊記者 李 津

9月10日,麗水市對2000多輛公務用車進行了封存停駛。按規定,全市保留的1052輛機要應急調研用車,納入了“公務用車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
徐玲是麗水市體育局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車改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她登錄“公務用車管理平臺”后,不到五分鐘,就預約好了出行車輛。
不僅僅是麗水,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公車改革參改單位于9月10日封車。
公務車改革的目的之一是節省行政開支。原來一輛公車一年的費用至少要十來萬元,現在算下來,每年財政節省大約17%左右。
曾有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代會上呼吁公車改革時說,公車浪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購買環節,存在超編制、超標準配備使用的問題。其次是使用環節,公車私用現象嚴重。最后是維修保養環節。權威調研結果顯示,一些單位一輛公車一年僅維修費用就高達10萬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車一年竟更換了40多個輪胎,平均每周換一個,其中漏洞之大可想而知。
“車改”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扎牢了制度漏洞。在浙江,探索早已走在前列。2002年,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開始嘗試公車改革,此后,車改在浙江遍地開花。杭州、寧波、溫州、嘉興都出臺了各自的方案。
2009年5月,杭州啟動市級機關第一輪公車改革。
“單軌制、貨幣化、市場化”,杭州車改被認為是迄今最徹底的車改之一。“單軌制”是指車改單位取消所有公車,所有人員參加車改,公車一輛不留,從制度設計上杜絕“既留公車又發車貼”。
2009年至2011年,杭州分三批完成市級機關車改,共收繳800輛公車,公車開支下降25%,兩年節約公務交通費用3443萬元。
杭州在全國首創公車補貼直接打進市民卡,可以在公交車、出租車、市公車服務中心、加油站、車輛年檢、車輛保險等與公務交通相關事項上支出,但不能取現,真正做到“專款專用”。
2012年,溫州、寧波、嘉興也陸續推出各自的車改方案。
溫州車貼共分7檔,從300元至3100元不等。根據溫州市的車改方案,取消所有市管干部用車,除省管領導干部、醫院學校、公安、檢察院、法院、國安、勞教所等執法執勤公務用車以外,所有公車全部拍賣。
這次公車改革涉及溫州市106家行政單位、207家事業單位,12000多人。約有1400輛公車被拍賣處置,約占公車總數的80%。留下約300輛執法、執勤車,也全部做了噴涂公車標識,并建立GPS監管系統跟蹤管理和監督。另外還有200余輛車進入該市交運集團組建的“公務用車服務公司”,為市級機關遠程和應急公務提供租車服務。
在公車改革中,溫州按照“近程貨幣化補貼、遠程市場化租車”的思路,在全國首創了“拉開車補差距”的做法。根據各單位日常用車“使用率”以及不同崗位的用車實際,從正縣實職到科員、辦事員共分三大類7檔,最高補貼每人每月3100元,最低的每月300元。這部分錢被統一打入每個人的“市民卡”中,用于跟交通有關的支出,不可提現或挪作他用。
如今,4年過去了,走在公車改革前列的地區改變了廣大公職人員的觀念,自駕出行已成常態。
經歷多地試點之后,2016年1月7日,浙江省“車改”全面啟動,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在編在崗的廳局級及以下機關公務員、參公人員和機關行政編制工勤人員全部參加。
3月31日,浙江省級機關公務用車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107家省級涉改單位共取消公務用車1528輛,一般公務用車取消比例達76.3%,所有取消的公務用車封存停駛。
根據此次車改的政策,公車取消后,將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廳局級為每人每月1650元,處級為1000元,科級及以下600元。
車改開始第一天,就有官員擠不上公交打不到車、步行80分鐘上班的新聞報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聞漸行漸遠,機關干部們安之若素,已經適應了沒有公車的狀況。
“以前同事們一有點小事就叫公車,有人甚至叫駕駛員幫忙去干私事。現在,我們用車需要經過嚴格審批,鉆不了空子了。”小王是紹興某局的機關干部,隨著公車改革進一步擴大參改范圍,9月,她所在的單位進行了“車改”。
“觀念要轉變,現在公務用車需要有正當的理由,不能越界。”小王告訴記者,“之前單位里有十幾位領導有專車,現在這種‘特權’沒有了,一年下來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領導不再有專車接送,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這種簡樸的作風,形象很好。”麗水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趙素琴說。
“一開始沒有公車確實不太適應,但是,拋開私心,我必須承認‘車改’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有位廳級領導說。現在他每天自己開車上下班,遇上限行,就提前出門趕公交。
小劉是某地一位年輕的鄉鎮干部,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他很快就習慣了“車改”后的生活。“車改前單位公車很有限,普通干部外出下鄉很難用上公車,大多數時候都是開自己的車。現在車改了,還能有一點補貼,也是對干部的一種關懷。”小劉說。
“車改”叫好之下,“吐槽”的聲音并非沒有。
“補貼不夠用。”有人直言不諱。
“車改”是否會演變成“無車不下鄉”的局面也成了焦點。“沒有公車,有的干部下鄉的積極性就被澆滅了。”有公務員向記者直言。由于補貼發到個人手中,不少人將此作為福利,下鄉督查和調研的工作能省則省了。

“吐槽”聲音,有關部門并非充耳不聞。
中央車改辦負責人表示,車改后,地方各級可保留一定數量的調研車輛,用于保障各級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及深入一線開展工作、處置突發事件。特別要求保留車輛盡可能多配備到基層和一線。
對于“補貼不夠用”的說法,之前中央車改辦負責人表示,各地可在中央的補貼標準上限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細化補貼標準,根據出行頻次,把崗位劃分得更細,更符合當地實際。
“各職級工作人員公務交通補貼標準將綜合考慮公務出行成本、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臺州市車改辦負責人說,“車改后,為防止出現既拿錢又坐車等踩紅線、踏雷區的行為,除嚴格規范公務用車管理外,要加大對車改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同時,鼓勵廣大干部群眾對違反車改政策的行為進行監督,確保車改工作取得實效和長效。
根據車改規定,臺州公務交通補貼從車輛封存停駛當月開始計發,公務人員不能在領取公務交通補貼的同時違規乘坐公務用車,同時對保留的公務用車通過組建平臺實行集中管理。原則上,被保留的公務用車也要有明顯標識,便于公眾監督。
率先車改的地區也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統一要求和政策,對上一輪車改進行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嘉興新一輪車改后全市預計每年再節省3900多萬元。
溫州新一輪車改市級機關公務交通補貼層級劃分為廳級、處級、科級、科員及以下四檔,補貼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1690元、1040元、650元、500元。縣(市、區)可參照市級機關補貼標準執行,節支率須達到7%以上的要求。新的補貼標準將從10月1日起計發,新車改補貼繼續使用市民卡交易平臺的車改補貼發放系統。
“下一步要通過招投標方式引進多家公司,開展分時租賃,讓機關干部像使用公共租賃自行車一樣,市民卡一刷就開車。同時,還想圍繞車改開通‘定制公交’與之配套。”溫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吳高宏說。
網約車也成了今后的另外一種可能。杭州網約車起步早、規模大,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專車發展中居于前列。倘若地方政府能夠積極利用此種社會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網約車參與到車改過程中來,那么下鄉公車數量不足的狀況,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去年,杭州就在全國率先啟動出租車市場的深化改革,計劃對出租車、網約車改革分兩步走。先期啟動的改革是針對被沖擊的傳統出租車,理順了杭州出租車產權關系,提升了傳統出租車競爭力。而在出租車改革結束后,相關人士透露杭州交通部門早已組織專家、學者,制定了網約車改革初稿。
雖然網約車改革新政暫時未正式實施,但是杭州運管部門早在發現網約車問題時,就多次約談各專車平臺,提出行政指導。
“黨和政府發交通補貼,咱預約專車,相當于轉移支付購買服務。”有機關干部說。
車改的方式還在不斷完善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車改帶來的沖擊已經超出了車改本身,正如一位機關干部所說,“車改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思想觀念。”

2012年12月,平陽縣實行“車改”后,統一對全縣公務用車打上了明顯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