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強
(莊河市朱隈水庫灌區管理局,遼寧 莊河 116402)
?
城市供水面臨的問題與供水保障分析
徐洪強
(莊河市朱隈水庫灌區管理局,遼寧 莊河 116402)
摘要:文章分析了全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供水情況,分析可以看出飲用水基本能夠得以滿足,但是仍然存在著水質污染、水環境地質較差的問題,城市供水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和挑戰。為此,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采取相應的供水保障方案,確保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
關鍵詞:水資源;城市水源地;供水狀況;保障對策
1城市供水現狀
2015年,遼寧省地級市城市供水總量為311935 萬 m3,其中居民生活供水量為78231 萬 m3,三產供水量為43462 萬 m3,二產供水量為179853 萬 m3,生態供水量為10389 萬 m3。2015年,遼寧省縣級市城市供水總量為22958 萬 m3,其中居民生活供水量為7725 萬 m3,三產供水量為2845 萬 m3,二產供水量為11967 萬 m3,生態供水量為421 萬 m3。2015年,遼寧省縣級鎮以上的城市供水總量為348965 萬 m3,其中居民生活供水量為90162 萬 m3,三產供水量為47785 萬 m3,二產供水量為199750 萬 m3,生態供水量為11268 萬 m3。2015年,遼寧省縣級鎮城市供水總量為14072 萬 m3,其中居民生活供水量為4206 萬 m3,三產供水量為1478 萬 m3,二產供水量為7930 萬 m3,生態供水量為458 萬 m3。
2城市供水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由于發展快的原因,近幾年大部分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則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很多城市出現了超采區和海水入侵區;部分河流有一定程度污染,導致部分城市的地表和地下水源地水質超標;部分城市水源配置不合理,導致大城市與縣域的中小城鎮供水矛盾突出;生活與工業和農業、環境爭水嚴重;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區內企業無序開采地下水,導致資源和能源的雙重浪費;城市供水管網損失水量較大,需要管網更新和加強管理。
2.1地下水超采和海水入侵嚴重
地下水源地超采和海水入侵是城市缺水的重要標志。由于缺水,而導致超采,進而導致地下水采補失衡,形成了地下水超采區和海水入侵區。主要的超采區有沈陽市的中心城區超采區等14個。海水入侵區主要集中在全省沿海的大連、營口、錦州和葫蘆島等市,海水入侵面積由80年代初的50 km2發展到目前的790.5 km2。包括大連市的旅順海侵區、甘井子~市區海侵區、金州海侵區、瓦房店海侵區、金石灘廟上海侵區,葫蘆島市的六股河~九江河海侵區等。
2.2部分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水源地水質超標
由于一些河水長期嚴重污染,導致城市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次規劃共對全省14個城市53處集中式地表生活飲用水源地監測,有不合格水源地6處;不合格水量為0.49 億 m3,地下水源地中不合格水源有18處水質超標,超標項目為鐵、錳和總硬度。水源地水質不合格,導致凈水廠處理工藝更復雜,處理成本加大。
2.3大城市與縣域供水矛盾突出
沈陽市城市地下水源地大多分布在新民、于洪等縣域,鞍山在海城市有水源地,營口的永安水源在蓋州,營口的石門水庫原為蓋州的農業庫,盤錦的石山、華錦集團的自備水源在大凌河流域取水。隨著縣域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上述大城市在縣域建立的水源地已影響到各中小城市的用水需求,產生爭水矛盾[1]。
2.4城市供水損失有浪費現象
縣城以上的城市管網損失率為15%~10%上下,市政供水管網老化,跑、冒、滴、漏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較高;社會生活中的節水設備、節水器具、節水技術的推廣普及有待加強;高耗水的行業發展未得到及時控制;城市高層建筑的深基坑施工降水,造成大量地下水資源排入排水管道浪費水資源。
3城市發展需求分析
3.1城市人口預測
全省城市總的發展特點是城市人口規模在2020年前發展較快,2020年—2030年之間逐步趨緩。城市人口增長點主要為:各城市建成區向外延伸;各市、縣城市成立較多開發區。2020年、2030年全省城市人口將分別達到3166.6萬人、3660.16萬人,2020—2030年年均增長率為1.46%。
3.2國內生產總值預測
根據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理念,三產的發展是城市發展的重點,與工業的發展并駕齊驅。三產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在不斷升高,逐步改變了城市工業一頭獨大的格局。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基本國策的實施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省策的確立,建筑業在城市的高速發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根據遼寧省三大區域的戰略規劃,預測全省城市2020、2030年GDP分別為33783.48億元、64948.32億元,2020—2030年年均增長率為6.75%。
3.3城市需水預測
城市需水預測分居民生活、工業和生態環境分別進行預測。預測方法均采用定額法,并用彈性系數法、年均增長率法檢驗。工業預測按一般工業、高耗水工業、火核電分別預測,并用重復利用率提高法檢驗[2]。預測后,按大綱要求,把三產、建筑業需水量合并成公共生活,把一般工業、高耗水工業、火核電需水量合并成工業需水量。經預測,遼寧省2020年、2030年城市總需水量分別為65.99 億 m3、75.86 億 m3。水量預測詳見表1。

表1 遼寧省城鎮需水指標預測表 萬m3
4城市供水保障分析
4.1加快節水型城市建設
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節水優先的原則,保證全省城市與縣域、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緩解水資源緊缺和水危機,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1.1節水目標
根據全省城市節水的實際情況,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在2015年現狀和“十三五”計劃基礎上,在各水平年使各市節水技術、各項節水指標達到一個新高度。建立城市、行業完整的節水統計體系;深入開展“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企業”的創建活動;推進縣域的縣級市、縣城與重點鎮、一般鄉和鎮的節水型社會建設;推行節水型器具與設備,凡新建房屋必須100%采用國家標準的節水型器具,對舊有器具要全部落實改造。
4.1.2節水的途徑和措施
1)防治污染。有效地防治水污染是保護水資源的有效手段,目前各市都在加緊污水的治理工作,各市的污水處理廠正在抓緊實施,各市制定了污水排放的標準,限期達標排放。
2)防止超采地下水和海水入侵。沈陽、遼陽、鞍山的地下水超采較為嚴重。2011年省政府通過《遼寧省封閉地下水總體方案》,積極通過壓縮自備井,通過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度,地下水回灌等工作的研究,在有替代工程的情況下,力爭在2020年達到采補平衡,略有盈余。
3)建立節水生活。加強宣傳,使節水意識深入人心;制定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管理;合理調整水價,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和設備。
4)建立節水工業。遼寧省是我國傳統的重工業基地,原有的工藝設施能耗大、效益低,用水量大,必須加快改造。
5)突出抓好城市水資源規劃。對水資源的有效管理,必須制定一個符合客觀實際的城市水資源規劃。城市水資源規劃,要堅持“綜合治理,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強化節約,有效保護”的原則。
6)推廣研究節水新技術。大力推廣不用水或少用水工藝,實現循環利用、一水多用,推廣使用水質穩定處理技術,提高循環水濃縮倍數,減少新鮮水補充量,加強城市節約用水的科學研究,積極開發工業廢水,城市污水回收利用的新技術。
4.1.3城市需水預測節水指標的分析
1)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減少值。遼寧省城市到2020年、2030年地級市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減少量分別為21 m3/萬元、9 m3/萬元,減少率分別達到0.48%、0.39%,縣級市、縣城萬元增加值減少量情況見表2。
2)城市生活用水節水控制指標。各水平年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標準》的要求,提出的節水指標;詳見表2。

表2 2020、2030年城市節水控制指標表
4.2供水量分析
遼寧省城市供水總體思路是:全省城市近、遠期以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LXB供水工程、觀音閣引水、三灣水利樞紐、大連調水等為骨干供水工程來保障城市供水需求。通過分析,全省城市2020年、2030年供水總量分別為65.99 億 m3、75.86 億 m3,其中地表水量分別為51.29 億 m3、57.03 億 m3,地下水量分別為6.42 億 m3、6.43 億 m3,其它供水量分別為8.28 億 m3、12.39 億 m3,新增地表水源供水量分別為33.56 億 m3、5.66 億 m3,地下水源供水量分別為0.37 億 m3、0.37 億 m3;再生水(中水)利用分別為億7.43m3、4.12 億 m3。全省城市2020年、2030年減開地下水分別為億12.06m3、12.26 億 m3;原工程減少供水分別為2.58 億 m3、3.09 億 m3。城市供水量詳見表3。

表3 2020年、2030年遼寧省城市供水量表 萬m3
4.3供水保障工程建設
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業已通水,各市配套工程正在實施,在2015年已經竣工了;LXB供水工程在建,2020年前竣工;一些諸如猴山水庫、上窩鋪水庫等工程正在抓緊前期工作;大連調水工程也正在積極規劃之中。
5結語
通過對遼寧省城市飲用水水源的供水情況分析,目前全省城市飲用水基本保持平衡狀態,但是仍然是少量缺少,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水源地水質部分不達標、水環境污染嚴重,急需我們采取相應的保障方案,加強保護水源地,保障供水量,確保城市飲用水安全,為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白寶豐.基于遼陽市水資源保護措施的研究[J].水利發展研究,2014(11):56-60.
[2]才慶欣.南票區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09):27-29.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徐洪強(1974-),男,遼寧莊河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水文與水情等。
[收稿日期]2016-01-14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3-00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