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毛皮動物胴體無害化處理列入財政補貼
山東省諸城市特種動物養殖已有40多年的歷史,每年特種皮毛動物出欄量1000余萬只,皮張產出量占全國市場的四分之一。多年來,諸城的皮毛動物產業呈現皮毛養殖零碎性、市場交易分散性、尸體處理無序性等“一盤散沙”的局面。為此,今年8月,諸城市政府決定進一步規范毛皮動物產業發展和毛皮動物尸體規范處理工作,相繼出臺了《諸城市毛皮動物胴體無害化處理暫行辦法》,政府決定把毛皮動物胴體無害化處理列入財政補貼。

一是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為進一步規范全市毛皮動物交易行為,杜絕路邊交易、占道交易、地頭交易現象,今年7月在全市集中設立了24個毛皮動物生皮交易網點。毛皮收購商或者養殖戶在出售水貂、狐貍時,必須持有交易網點手續,取皮后的尸體需要先到市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取得無害化處理證明后,再到畜牧部門辦理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這批皮張才能流出該市,從而實現了集中規范交易行為、維護了良好的城鄉環境、保障了食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
二是加強行業自律行為引導。7月底,市政府牽頭組織公安、市場監督管理、城管、畜牧四個部門對全市370余家報名單位進行聯合驗收,最終確定了24個具備經營場地、辦公場所和扒皮車間的交易網點,每個網點能獨立為養殖戶和外地客商提供扒皮、刮油、搓鹽等相關服務。同時,市政府對網點收集的水貂胴體強制性進行無害化處理,每無害化處理1只水貂胴體、1只狐貍(貉)胴體,給予集中取皮點1元、5元補貼,確保每年約6000余噸水貂、狐貍尸體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保障了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三是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市政府嚴格按照“誰上交補貼誰,誰處理補貼誰”的原則,分類分段實施上交和處理補貼。部門要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對出現的違法交易及不進行無害化處理行為進行嚴厲打擊,視情節依法處以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營業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建立健全監督舉報機制,暢通監督舉報渠道,鼓勵單位和個人對非法出售、利用毛皮動物胴體等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截至目前,共處理未經檢疫皮張案件17處,沒收貂皮6000余張。
(侯文博 劉培言 諸城市畜牧局 2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