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的質量控制探討
●趙明
目的:探討臨床尿液常規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方法:選取10000份尿檢樣本進行研究,尿檢樣本收集時間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分析臨床尿液常規檢驗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質量控制措施。結果:缺陷標本出現的影響因素包括標本的檢驗不嚴謹(61.11%)、運送不及時(7.41%)、采集不合理(25.00%)、申請被忽略(6.48%)。結論:通過加強對臨床尿液檢驗工作的管理,有利于減少錯誤發生率,提高尿液常規檢驗水平。
尿液;常規檢驗;質量控制
尿液的排出有利于將人們體內的代謝廢物及時清除,對機體內水與電解質平衡具有調節作用,尿液的尿量、顏色、成分等信息,能夠將泌尿生殖系統病變情況反映出來[1]。尿液檢驗在臨床中非常常見,屬于常規檢驗項目,其檢驗過程包括樣本采集、存儲、標本運送等環節,一旦任一環節出現問題,便會影響檢驗結果,導致患者病情難以確診,或者出現漏診、誤診等情況,降低疾病診斷準確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2]。為了提高臨床尿液檢驗的準確性,醫院必須加強對尿液檢驗工作的管理,增強檢驗人員的管理意識。本文主要分析臨床尿液常規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選取本院采集的10000份尿液標本進行研究,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00份尿檢樣本進行研究,涉及到的女性病患438、男性病患562例,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43.29±7.52)歲。質量缺陷標本108例,所占比例為1.08%,女性46例,男性62例,平均年齡(45.93±6.94)歲。
1.2 方法
由兩名專業人員對患者的尿液樣本進行檢驗,并給予綜合分析,明確質量缺陷標本產生的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對策。檢驗環節包括檢驗申請--采集標本--運送標本--檢驗。
在本次研究中,有108份標本出現了質量缺陷,從缺陷標本出現的原因上看,主要包括標本申請、采集、運送、檢驗環節存在問題,檢驗不嚴謹、運送不及時、采集不合理、申請被忽略所占比例分別為61.11%、7.41%、25.00%、6.48%。

質量缺陷標本產生的影響因素
3.1 尿液檢驗過程中問題產生的影響因素
尿液檢驗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檢驗項目,其檢驗過程包含多個環節,若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則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偏差,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診斷。從本次研究中發現,在尿液檢驗過程中的申請、采集、運送、檢驗環節均可能出現問題。①標本申請。標本申請屬于尿液檢驗過程中的第一執行環節,這一環節極易被工作人員與患者忽略;②采集。在采集過程中,尿液標本采集量、留尿時間、尿道口皮膚清潔情況、月經妊娠、劇烈運送、服用藥物等因素均會影響尿液標本的質量,從而影響檢驗結果;③運送。為了保證尿液標本檢驗的準確性,工作人員必須及時運送標本,確保標本的新鮮度。一般而言,在完成采集工作后,需于24h內,將標本送至檢驗室,否則標本會變質,影響經驗結果。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因尿液標本數量過多,工作人員工作量較大,極有可能出現標本運送不及時的現象;④檢驗。尿液檢驗結果與檢驗者的專業能力水平、檢驗材料類型、試劑類型、檢驗儀器型號等存在關聯。
3.2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的質量控制措施分析
3.2.1 申請單的填寫
在尿液標本檢驗前,工作人員要填寫申請單,確保內容填寫的準確性、完整性,針對使用過在皮質類固醇、維生素C等藥物的病患,在申請單上要特意說明,便于將假陰性、假陽性檢驗結果排除,提高尿檢準確性。申請單上所填寫的標本容器標志需與實際應用的容器一致,當工作人員接收到申請單后,要仔細核對相關信息。
3.2.2 患者準備工作
在采集尿液前,患者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醫護人員需向其講述尿檢的目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尿液采集前,患者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尿道口、周圍皮膚要保持潔凈,防止前列腺液、陰道分泌物將尿液污染[3]。利用一次性尿杯裝好尿液標本,完成尿液的采集后,需盡快送檢。
3.2.3 尿液標本的運送
工作人員要清潔標本容器,針對無法立即送檢的標本,需將其存儲于冰箱內,冰箱溫度調整在4--8℃間。若標本收集2h后,仍然無法送檢,則需取適量防腐劑,加入其中,給予冷藏(2--8℃)保存,在6h內,必須完成標本的檢驗工作。
3.2.4 標本檢驗環節的質量控制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員需做好儀器的保養工作,并定期給予檢修,必要情況下,要評估、測試儀器的技術性能。尿液檢驗科室可開展室間、室內的質量控制工作,確保檢驗的精密性,提高尿液檢驗水平。
3.2.5 尿液檢驗后的質量管理
完成尿液檢驗工作后,醫務人員要再次認真核對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檢驗結果進行核實。醫務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分析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科學性,經分析無誤后,才可將結果上報臨床[4]。護理人員要負責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尿液檢驗結果與檢驗時間,便于日后進行回顧性分析。
尿液檢查能夠將患者泌尿系統的病變情況反映出來,對于患者病情的診斷、治療均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利于臨床醫師獲取更多依據和診斷信息,診斷患者病情。從本次研究中發現,在10000份標本中,有108份標本存在質量缺陷,質量缺陷率為1.08%。為了降低尿液標本的質量缺陷率,臨床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尿液檢驗環節的管理,抓好各個環節的工作,堅持以患者為本的原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尿液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作者單位:南部縣人民醫院)
[1]謝玉芳,呂永衛.尿液檢驗質量控制及影響因素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7):2262-2263.
[2]邵君.尿液檢驗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11(19):2594-2595.
[3]張利霞.尿液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及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8(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