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 董琰 付華艷
干休所老年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策略及效果觀察
●魏昌 董琰 付華艷
目的:討論干休所老年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策略,并觀察其臨床效果。方法:從干休所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收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選取106例進行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53例,對照組只進行常規防治,觀察組則采取綜合防治策略,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①防治后,兩組患者的SBP和DBP水平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兩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各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觀察組患者相關知識、相關技能以及認知和行為改變的發生率分別為96.43%、87.50%和80.3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07%、57.14%和50.00%,組間各項差異均有意義(P<0.05)。結論:對干休所老年高血壓病實施綜合防治策略具有顯著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血壓,增強他們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促進疾病治療預后效果的提升。
干休所;高血壓病;綜合防治策略;臨床效果
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高血壓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的同時也有年輕化的趨勢[1]。干休所高血壓患者具有的一些自身特點,如何提高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就需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綜合防治。為了探討干休所老年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策略及其效果,我們選取了106例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從干休所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收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選取106例進行研究。入選者的年齡均≥60歲,符合WHO制定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納入53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齡為60~82歲,平均為(70.63±2.26)歲。剩余53例納入觀察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齡為60~86歲,平均為(71.35±1.56)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等基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防治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防治方法,觀察組則采取綜合防治策略,具體措施包括:①建立健康檔案。對每一個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其中對患者的睡眠情況、飲食習慣、運動情況、生活方式、工作特點和用藥習慣等內容進行跟蹤記錄。②健康教育.定期舉行健康教育講座:首先,每月安排一個固定時間,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診斷標準、誘導因素、臨床表現、并發癥和預防措施等,每次講解完成后,可以組織患者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如果患者有疑問,可以當場解答。其次,播放和疾病防控知識相關的影像資料,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2]。再次,向患者發放宣傳冊,指導患者掌握自我護理技術,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配合治療。③嚴密觀測血壓變化:每月給予監測血壓1次,采取義診形式,為高血壓患者測量血壓,建立數據登記,了解血壓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相應的防治措施[3]。④用藥指導:告知患者先使用較強的降壓藥物,并告知相關的注意事項,讓他們熟練掌握用藥的具體方法,了解藥物的副作用,還要在用藥后密切注意不良反應。⑤心理干預:由于高血壓病的病程漫長,常有反復,其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受著明顯的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要針對性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利用健康教育講課時,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征,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4]。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血壓變化以及效果進行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壓變化
防治后,兩組患者的SBP和DBP水平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兩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各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壓病患者防治前后的血壓變化(mmHg,±s)

表1 兩組高血壓病患者防治前后的血壓變化(mmHg,±s)
組別SBPDBP防治前防治后防治前防治后對照組(n=56)165.27±12.89135.64±9.57*100.03±6.2390.03±16.12*觀察組(n=56)165.23±9.14123.58±8.65*101.26±5.8783.26±4.35*T值0.0207.2421.1133.141 P值>0.05<0.05>0.05<0.05
2.2 防治效果比較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相關知識、相關技能以及認知和行為改變的發生率分別為96.43%、87.50%和80.3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07%、57.14%和50.00%,組間各項差異均有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高血壓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對比[n(%)]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高發疾病之一,容易被大家忽略。基于這種現狀,我們認為加強干休所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開展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醫護人員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結合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對患者進行比較全面的心理護理干預。經常開展健康教育,避免外來因素的刺激,合理指導臨床用藥,使患者的健康知識明顯提高,認識態度、不良行為、生活習慣得到改善,開展心理干預則可以最大化的消除患者心理因素對疾病產生的消極影響,有效控制血壓。
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對干休所老年高血壓病實施綜合防治策略具有顯著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血壓,增強他們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促進疾病治療預后效果的提升。
(作者單位:魏昌,濟南軍區青島軍職以上退休干部休養所;董琰、付華艷,青島警備區第四干休所)
[1]傅世堂,陳由根,邵建新,等. 干休所高齡高血壓病患者血壓管理的思考[J]. 人民軍醫,2013,23(04):414-415.
[2]楊國權. 對軍隊干休所患高血壓病離休干部實施健康管理的效果探討[J]. 中國衛生產業,2015,10(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