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 鄒昀
細菌耐藥性監測在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分析
●周錦 鄒昀
目的:分析探究細菌耐藥性監測在臨床微生物檢驗的方法及作用。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間本院收集到的600株非重復病原菌檢驗標本為調查研究對象,均進行細菌敏感性檢驗,分析細菌耐藥性。結果:600株病原菌中210株為革蘭氏陽性菌,390株為革蘭氏陰性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以及不動桿菌是最為常見的菌株。不同菌種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存在一定差異。結論:細菌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臨床應強化微生物檢驗力度以及細菌耐藥性監測力度,以便有效掌握各類細菌耐藥性的變化情況,為臨床用藥提供必要依據。
細菌耐藥性;監測;微生物檢驗
細菌耐藥性是指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受性,當細菌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后則會導致臨床治療效果大大降低,不僅增加了患者臨床治療時間,而且也較易增加醫院感染幾率,不利于患者康復[1-2]。故積極強化臨床微生物檢驗及細菌耐藥性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此次研究將以隨機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間本院收集到的600株非重復病原菌檢驗標本為調查研究對象,分析探究細菌耐藥性監測在臨床微生物檢驗的方法及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基礎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間本院收集到病原菌檢驗標本為調查研究對象,采集來源為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標本,采用臨床常規方法對病原菌檢驗標本進行培養、分離以及鑒定,最終獲得600株非重復病原菌檢驗標本。
1.2 方法
對培養、分離、鑒定完成后病原菌檢驗標本使用肉湯稀釋的方法進行細菌抗菌藥物最小抑菌濃度的檢驗,依據美國臨床標準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標準對細菌耐藥性進行評估鑒定,抗菌藥物藥敏紙片采用的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藥敏板條均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
1.3 統計學處理
將所有研究數據均錄入到WHONE5.4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并分析各類菌株種類以及對常見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耐藥性。
2.1 菌株分布情況分析
600 株病原菌中,210株為革蘭氏陽性菌,占總菌株數的35%。390株為革蘭氏陰性菌,占總菌株數的65%。常見菌株主要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以及不動桿菌。具體分布情況如下表1所示。

表1 菌株分布情況分析
2.2 常見菌株耐藥性監測分析
凝固酶陰性葡萄球對青霉素G以及氨芐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MRCNS)均為100%,而耐藥性(MSCNS)則分別為95%、93%。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以及氨芐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MRSA)均為100%,而耐藥性(MSSA)則分別為94%、90%,具體見下表2所示。

表2 常見菌株耐藥性監測分析
細菌均存在多種耐藥基因,加之近年來臨床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導致較多多重耐藥性菌株出現,這不僅大大降低了臨床抗菌藥物的作用效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院內感染幾率[3-4]。因此臨床應加大力度確保各類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強化對抗菌藥物的三級循環,重視對各類細菌耐藥性的監測,以便盡可能延長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期限[5]。在此次研究中發現革蘭氏陰性菌較之革蘭氏陽性菌所占比重更大,約為65.0%,而臨床最為常見的菌株則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以及不動桿菌。對常見菌株進行耐藥性分析發現大部分細菌均存在一定的耐藥性,頭孢他啶對變形桿菌的治療效果最好,環丙沙星對銅綠假單胞球菌、腸桿菌的治療效果最為理想,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以及金換色葡萄球菌則使用頭孢唑啉的效果最佳。大部分細菌對于青霉素G、氨芐西林的耐藥性較高,導致該情況出現的原因可能于這兩種藥物臨床使用率較高存在一定關系。
對細菌進行分離、監測的過程中應注意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操作,在進行細菌藥敏試驗時,紙片瓊脂擴散法雖具有操作簡便易行、價格低廉、便于推廣等優點,但其并不是適用所有細菌的檢測,故臨床應予以注意。細菌檢驗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建議采取分級報告的形式,如在細菌分離培養后,檢測結果為陽性,則可將該結果先進行報告,同時進行涂片染色,評估染色形態。醫生在進行治療過程中可先依據經驗診治,之后再進行治療方案修正。進行微生物檢驗的人員也要強化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專業操作技術水平的提升,以便提高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細菌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臨床應強化微生物檢驗力度以及細菌耐藥性監測力度,以便有效掌握各類細菌耐藥性的變化情況,為臨床用藥提供必要依據,確保臨床用藥合理性及有效性,從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醫院感染發生幾率。
(作者單位:湖北天門市疾控中心)
參考資料
[1]梁志洪,鄧家德,陳惠玲,等.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測探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41(28):5541-5544
[2]蔣翠霞,郭亞娜,師勇.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測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36(1):201-202
[3]張月玲,賈新勇,李蘭霞,等.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測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9(87):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