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能希
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研究
●賓能希
目的:探究小切口手術對小兒疝氣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地鄉鎮衛生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疝氣患兒,并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并對兩組患兒的手術指標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2.0% VS 18.0%)(P<0.05)。結論:小切口手術對小兒疝氣的治療效果顯著,其具有創傷性較小、術后恢復時間段、并發癥發生率低的特點。
小切口手術;小兒疝氣;治療效果
疝氣在臨床上是多發的小兒疾病,且在男孩中的發病率較高,導致此病出現的原因是一些新生兒出生以后,他的腹膜鞘狀突未充分關閉,致使睪丸以及卵巢等腹腔內容物融入鞘狀突中,進而產生疝氣[1]。現階段,臨床上通常采用傳統手術進行治療,但此法需切割與縫合腹股溝韌帶,致使創口較大,術后恢復效果不佳。近年來,有關學者選擇小切口手術法對小兒疝氣進行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2]。本研究探究了小切口手術對小兒疝氣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100例疝氣患兒,均來自于本衛生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所有患兒經診斷確診,并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50例患兒中,有男37例,女13例,年齡9個月~9歲,平均年齡(4.7±2.6)歲。觀察組50例患兒中,有男39例,女11例,年齡10個月~10歲,平均年齡(5.2±3.2)歲。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年齡、性別等)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組間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對患兒實施全身麻醉,選擇仰臥位,對手術部位實施常規的消毒;將患兒的腹股溝皮下環上弧形皺紋皮膚充分切開,長度為10mm左右,隨后,將組織到顯露精索依次用蚊式鉗鈍性分開,同時,不斷向上延續,對外環口進行尋找;在精索內前方對疝囊進行尋找,將疝囊細致分離到頸部,將部分疝囊壁打開,同時,利用小剪刀實施鈍性分離,在對男性患兒治療時,需要利用濕紗布實施鈍性分離,能夠對男性輸精管進行保護;橫斷游離疝囊壁,直到內環口,使它和附近的組織徹底分開;在疝囊頸部利用1號絲線實施雙重結扎并將多余的疝囊切除;將精索與睪丸進行復位。將傷口縫合,同時,采用無菌紗布在傷口上覆蓋。手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時間為2d左右,有助于預防傷口感染
1.2.2 對照組
對患兒實施全身麻醉,選擇仰臥位,對手術部位實施常規的消毒;在皮橫紋下做一個長度為25mm的橫向切口,對皮下組織進行分離到顯露精索;講疝囊縱向切開,同時對其進行有力與分剝,對疝囊頸部選擇1號線進行結扎;對精索與睪丸進行止血與復位;將傷口縫合,同時,采用無菌紗布在傷口上覆蓋。手術完成后常規應用抗生素,時間為2d左右,有助于預防傷口感染。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手術時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情況準確記錄;在手術完成后,對患兒的并發癥情況密切觀察,并對患兒的住院時間準確統計。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中全部數據都選擇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利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選擇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手術指標的對比
由下表1可知: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兒手術指標的對比 (±s)
2.2 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的對比
由下表2可知:觀察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明顯比對照組的18%小(P<0.05)。

表2 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的對比 [n(%)]
疝氣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且男性的發病率高于女性,早產兒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臨床上采用的手術方法多種多樣,且不同的方法所具有的特點與適應癥也各不相同[3]。傳統的手術方法具有操作便捷、視野開闊的特點,但對患兒具有較大的創傷性,手術的切口相對較長,手術中出血量較大,極易致使感染等臨床癥狀的出現,對患兒術后的有效恢復造成不利影響。此外,患兒的耐受性通常較弱,對手術不能有效配合,也為治療過程帶來一定的難度。
小切口手術模式的應用,可以促使患兒臟器受損程度顯著降低,防止對臟器帶來不利影響。手術過程中,其切口相對較小,創傷性較弱,患兒術后恢復時間較短,住院時間較短。另外,采用無菌敷料覆蓋在切口,不需要再次進行拆線,可以有效防止對患者帶來的再次傷害,此種手術方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4-5]。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小切口手術可使患兒受到的創傷性顯著降低,促使其術后較快隨附,手術過程中的操作較便捷,促使手術時間明顯縮短;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2% VS 18%),結果提示,采用小切口手術對疝氣患兒的治療效果顯著,可以對病情的發展有效控制,降低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
總而言之,小切口手術對小兒疝氣的治療效果顯著,其具有創傷性較小、術后恢復時間段、并發癥發生率低的特點,在臨床的應用與推廣價值顯著。
(作者單位:博白縣博白鎮衛生院)
[1]陳興軍,馮同勝.51例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1):190.
[2]龐京文.90例腹橫紋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臨床可行性[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5):47-48.
[3]吳建軍.用下腹橫紋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0):210-211.
[4]顏自強,高寶珍,劉立蘋.采用腹橫紋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