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紅 王曉穎 秦梅
消毒供應中心的安全隱患及護理措施
●周麗紅 王曉穎 秦梅
目的:探究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護理措施。方法:通過對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前期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探究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護理措施,對護理措施施行6年之前與6年之后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科室滿意度作分析和比較。結果:護理措施施行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達標率與施行前比較明顯提升,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有意義,即P<0.05;施行后科室滿意度明顯優于實施前,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有意義,即P<0.05。結論:通過對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護理措施,護理措施落實之后可以提升工作質量和科室滿意度。
消毒供應中心;安全隱患;護理措施
消毒供應中心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關鍵,負責醫院無菌用品以及診療器具、器械的滅菌工作,同時負責醫療相關用品的回收-清洗-包裝-滅菌-儲存-下送下收等一系列的供應環節[1]。如果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不達標、工作不到位,很可能使發生院內感染的發生概率增加,使醫患矛盾激化,出現醫患糾紛,所以只有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得到保證,才能使整體的醫療水平提升[2]。基于此,通過對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前期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探究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護理措施,將護理措施施行6年之前與6年之后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科室滿意度作分析和比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護理措施施行6年之前與6年之后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科室滿意度作分析和比較。實施前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共有工作人員8名,1名為男性、7名為女性,年齡介于35-52歲。職位:2名為主管護師、3名為護師、3名為護士、1名技術工人;學歷:2名大專、6名中專。6年中共接診住院患者數為11萬例。實施后工作人員無變化,6年中共接診住院患者數為11萬例。
1.2 安全隱患
安全隱患:①醫用物品管理。高壓蒸汽滅菌設備是消毒供應中心的重要設備,設備使用不規范、保養不足、未定期執行監測、未準確排除小故障等因素都會對設備使用造成影響,從而導致一系列安全隱患。②工作人員素質。工作人員在操作中簡化流程,安全意識和認識不足,專業素質不足,造成安全性降低。除此之外,工作人員的學歷水平參差不齊,并且年齡偏大,身體素質低下,對于操作技能和知識接受能力較差,有個別工作人員安于現狀,未能注重個人素質的提升,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偏差事件,進而出現安全隱患。③消毒物品質量。清潔質量不能達到標準要求,操作流程的更改和簡化使得銹漬、污漬等清潔不完全,消毒后,醫療物品的包裝未能達到標準要求,包裝材料的清潔度和質量不符合規定,標記、存放、裝載不規范,物品未分類擺放,存放時間超出有效期限。未能嚴格監測消毒滅菌程序。④工作質量問題。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實的不完善、不健全,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疏漏,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不到位,交叉感染的預防措施未落實。⑤職業風險。全院污染物全部集中于消毒供應中心,所以工作人員具有極高的職業風險,其中,74.5%為銳器傷,6.7%為體液、藥液感染[3]。
1.3 臨床觀察指標
調查實施前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達標情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向科室工作人員發放調查表,共發放48份,全部回收,回收率為100%,調查科室滿意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針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安全隱患及護理措施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_±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x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2.1 護理措施施行前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達標情況比較
護理措施施行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達標率為100%,施行前工作質量達標率為72.2%,卡方=5.807,P=0.016,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有意義,即P<0.05。
2.2 護理措施施行前后科室滿意情況比較
施行后科室滿意度明顯優于實施前,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有意義,即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措施施行前后科室滿意情況比較
基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提出以下護理措施:①完善管理制度。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進行進一步完善,對操作步驟進行規范,定期組織和開展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培訓、宣教,并以抽查、考核的方式對工作人員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監督和督促。要求工作人員對滅菌消毒的化學、物理知識和原理進行熟練掌握,同時掌握消毒滅菌的相關標準,遵循法律標準,使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人員的職業責任感和理論水平不斷提升[4]。②注重操作細節。對感染性物品的清洗工作,應先經過濕熱、浸泡消毒之后,才能清洗。對消毒液濃度進行定時測定,如果測定結果顯示濃度不足,則需及時更換。在醫療物品清洗的過程中,應依據從污至凈的原則操作,嚴把質量關。對于無菌物品的包裝,應由穿戴整齊的護理人員在專用打包室內進行,各類醫療物品必須有清晰的標簽,將帶有滅菌時間、品名、責任人、有效期、檢查人等內容的指示膠帶貼于包外,包布干燥、清潔、無破損、平整,對包裝好的醫療包在24小時之內進行滅菌。對消毒滅菌前后的醫療物品做好標記。③環境護理。重新規劃消毒供應中心結構和布局,對無菌室進出人員進行嚴格限制,定期由技術工人維護和檢查醫療設備儀器,如果發現儀器、設備出現問題,需及時處理,并與各科室工作人員做好交流和溝通,聽取建議和意見,反饋給護士長。另外,要求不同種類的醫療物品分類放置,且存放位置固定,儲存于無菌室的醫療物品與地面距離超過20.0cm、與天花板距離大于50.0cm、與墻壁距離大于5.0cm。無菌室的相關溫度和濕度應控制在<24℃、<70%。為保證無菌室內環境安全需用含氯消毒液每日擦拭1次傳遞窗口、2次儲物架,每月進行1次物表和空氣培養[5]。④對滅菌物品的接收進行規范。有些醫用滅菌包與滅菌質量要求不相符,我院院內消毒供應中心對帶滅菌醫療物品的接收工作進行嚴格的管控和監督,使院內消毒供應中心行為得到有效約束。
通過對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護理措施,護理措施落實之后不僅可以提升工作質量,而且還可以提升科室滿意度。
(作者單位:新津縣人民醫院供應室)
[1]黃潔.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02(33):569-570.
[2]高心愛.淺析消毒供應中心安全隱患及護理策略[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1(09):68-68.
[3]汪艷萍.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02(31):200-200.
[4]宋麗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安全隱患分析和護理策略[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03(03):91-92.
[5]王曉祺,張梅.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05):1127-112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