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緣何解禁集體自衛權伊始,日本就咬住南海不放?從現實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歷史情結等諸多方面考量,日本此舉亦屬必然。
僅僅是一通電話磋商,甚至不用見面,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和菲律賓國防部長加斯明就達成了如下協議——日本自衛隊租賃給菲律賓5架二手TC-90教練機。這是今年3月29日日本施行新安保法、正式解禁集體自衛權后,首次將自衛隊軍機租借給他國。不出所料的是,日本將此行為付諸南海。

2015年10月18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相模灣正式舉行“觀艦式”。日首相安倍晉三登上日本海上自衛隊“鞍馬”號護衛艦。
緣何解禁集體自衛權伊始,日本就咬住南海不放?從現實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歷史情結等諸多方面考量,日本此舉亦屬必然。
橫穿南海外加兜售軍火
4月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有明”號和“瀨戶霧”號停靠越南金蘭灣;4月26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型直升機護衛艦“伊勢”號抵達菲律賓蘇比克港。這是時隔15年后,日本艦艇再次停靠蘇比克灣。這意味著日本艦隊已橫穿南海,并在菲律賓、越南同時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美國之后,又一個南海域外國家有目的地派遣艦只進入南海。按照日本國內《赤旗報》的說法,“進入4月以來,海上自衛隊艦船如潮水般頻繁涌向南海”。
在此之前,3月1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海上幕僚監部公布了本年度遠洋航海訓練的詳細信息,即包含自衛隊軍艦停靠蘇比克灣和金蘭灣的訓練項目。
蘇比克灣,是冷戰時期美軍的軍事基地。金蘭灣,是冷戰時期蘇聯軍事基地。在1970年代冷戰寒意正濃之時,美蘇兩軍的艦機經常在南海對峙。彼時,日本仍表面遵循其憲法第九條,亦即——“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于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盡管冷戰末期,日本已擁有金剛級驅逐艦DDG-175“妙高”號,成了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宙斯盾系統艦艇的國家,其海軍戰力,一度是東亞地區除美軍外首屈一指者,但因不擁有集體自衛權,日本海上自衛隊主要是跟在美軍屁股后面亦步亦趨。然而,從今年3月29日開始,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日本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動作。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對此也不得不防,畢竟美國在珍珠港吃過日本的虧。也難怪奧巴馬日前到廣島,不僅不可能就原子彈扔到當地道歉,更在出訪前奉送日本20余張核轟炸實景照片。
當然,日本的變化并非一夜變天,自2009年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頻頻利用應對索馬里海盜部隊通過南海的機會,大幅增加停靠新加坡等東南亞港口的次數,以此在南海刷存在感。按照日本防衛省官員的話說:“日本在南海展示存在感很重要。”軍事專家曹衛東則認為,日本近期頻頻派作戰艦艇赴南海,亦有想在南海試水海上自衛隊遠海訓練的企圖。
針對日艦進出南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4月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方仍在一些問題上對中方說三道四。“尤其在南海問題上,作為域外國家,日方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停止對中國指手畫腳。”
針對日艦停靠蘇比克灣,新華社亦曾毫不客氣地批評稱——“‘攪動南海的背后其實暗藏著日本‘軍事擴張的野心”。
前總參上校岳剛對此評價道:“某些國家執意要加熱南海軍事化,中方要配合對等回應,確保在南海掌握的主動權在握。”
回看如今日本要租賃給菲律賓的TC-90教練機,本是在日本海上自衛隊服役40余年的美制老舊飛機——此雙引擎螺旋槳式教練機,最高時速僅為220公里,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在天上飛的拖拉機。但即便如此,其1900公里的設計航程,已是菲律賓現有軍用飛機航程的兩倍,足可抵達南海深處。菲律賓本來希望得到日本退役的P-3C反潛巡邏機和相關雷達設備,但是日本稱,擔心菲律賓缺乏海上偵察經驗,無法分析P-3C提供的數據,轉而為其提供TC-90教練機。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南海的布局絕不僅僅只與菲律賓合作。比如2014年8月,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訪問越南期間,簽署了向越南提供6艘二手海上巡邏艇的協議。2015年5月,日本答應向馬來西亞轉讓雷達等裝備。特別是2015年10月1日,日本防衛省正式成立防衛裝備廳,專門承擔武器出口協調和自衛隊武器研發采購,擴大武器出口,加強對外軍工合作。此舉不僅在于追求軍售大國之地位,更在于對華地緣戰略的考慮——日本近年來一直將南海周邊國家視為其在這一地區施加影響的特殊外交對象,而軍售是一個極為有效的深化雙邊關系和軍事聯系的方法。
目前看,菲律賓是最為日本看重的國家,因此,租賃飛機只是第一步,日本還打算向其出售分量更重的武器裝備。

2015年9月5日,美國加州彭德爾頓營,美軍和日本自衛隊舉行代號為“黎明閃電戰”的聯合離島防衛演習。
心態失衡的“雙面人”
4月29日,由上海海外聯誼會中日分會主辦、上海電視臺外語頻道《中日新視界》等協辦的“TPP與中日經貿關系”高端研討會上,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吳寄南做了《中日關系現狀與趨勢》的報告。“目前,中日兩國關系的大勢正在向好發展。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但過去幾年,日本的所作所為對中日兩國國民感情有傷害,療傷的過程是曲折的。”吳寄南透露,“特別是中日戰略博弈有一些深層次的因素——無論是消極因素還是積極因素,都在增加。雙方面臨重新定位和調整關系。”吳寄南提到了中日兩國力量對比的逆轉——1990年,中國的GDP是日本的九分之一,2010年中國GDP反超日本,如今更是日本的2.4倍。1995年,日本的GDP占世界的17.5%,2013年這一比例下降到9.8%。中國的GDP目前占世界的13.1%。這還僅僅是經濟領域的對比變化,遑論1990年代,中國海軍主要的家底是從俄羅斯訂購了4艘現代級驅逐艦,而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擁有4艘金剛級神盾艦,兩者比較是有代差的;中國直到1994年才從俄羅斯引進了12架蘇27戰機,稱得上中國的第一批三代機,而那時候的日本空中自衛隊三代機數量是中國的N倍,光F15J戰機就超過200架。如今,無論是海軍還是空軍的先進裝備數量,中國都已超過日本。
不久前吳寄南深入日本,與其國內政商界人士深入交流,發現日本不少人對中日兩國力量對比之變化深感失望。“由此,其政壇的民族主義傾向加劇,鷹派政治家抬頭。特別是如今二戰后出生者開始占據政治舞臺的中心,他們對于當年的戰爭無負罪感。”盡管2014年開始,中國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兩國關系的做法,包括重啟中日首腦峰會,特別是習近平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使得中日兩國雙邊貿易總額降幅收窄,并在一些新的貿易領域有所發展。媒體時常矚目于中國大陸訪日游客人數井噴。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大陸游客到日本者達到499萬人,消費793億人民幣。兩項指標都已超過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但這些并不能引起一些不懷好意者態度的改變。難怪今年3月,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回答日本記者提問時說道:“因為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地聲稱要改善日中關系,一方面又不斷到處給中國找麻煩。這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雙面人的做法。”
某種程度上說,其在2012年開始釣魚島國有化,非但沒有占到便宜,還導致了中國海警船定期巡航釣魚島,這使得日本感覺必須尋找共同遏制中國的“小伙伴”。另一方面,作為島國、曾長期以貿易立國作為根基的日本,長期視東海、臺灣海峽、南海、馬六甲海峽一線為其海上生命線,對于中國在南海維護國家主權的正常舉動,日本視之為威脅。而從歷史深層次考量,二戰期間,日軍曾霸占了大半個太平洋,南海諸島曾經淪落其手。對于日本仍掛念著南海的歷史因由,吳寄南如此向《新民周刊》記者解讀:“1930年代的戰爭中,日本占領南海,南海諸島被日本人命名為‘新南群島,歸當時日占的高雄市管理。根據《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最終,日本放棄對臺灣和南海的占有。即便根據1952年日本與蔣介石方面的《日華和平條約》,南海諸島歸屬中國也是很清楚的事實,更遑論日本之后于1972年與新中國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白紙黑字提到日本‘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但因美國重返亞太,讓日本蠢蠢欲動,認為自己抓住了很好的機會,可以再次插足南海。”
按照海軍少將張召忠的話說:“你看日本二戰的時候,一共想建造29艘航空母艦,最后建成的是25艘。25艘航母,有24艘被干沉了。被干沉的這24艘航母,其中有7艘是被美國的潛艇給干沉的,有好多都是在菲律賓周邊完蛋的。南海這個地方,有很多事情和日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它二戰的時候在這里駐守過,所以日本一想起來好像這就是他們家的地方似的。”
如今,借美國重返亞太之機,“二掌柜”日本自然不會放過在南海有所動作。
南海東海“兩海作戰”
就現實情況考量,圍魏救趙般通過南海紓解東海困局,可謂日本挺近南海的首要目的。
“日本一方面是跟著美國攪局南海,另一方面是在南海悄然拉起‘朋友圈。而這一切的付出,既有日本追隨美國的目的,也有日本希望借南海制約東海,未來讓中國在南海和東海面臨‘兩海作戰的局面,其目的是‘抗衡中國,這也是基于日本‘國益的。”旅日作家蔣豐日前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如此寫道。
固然,日本在釣魚島沒有占到便宜,開始在南海拉幫結派,但日本并非沒有顧忌。與2012年日本拋出釣魚島國有化時不同,日本指責中國在南海“造島”,某種程度上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原因是日本在其國土南部、西太平洋海域、菲律賓海當中,有一塊咬住不放的所謂核心利益之一——日本自說自話稱之為“沖之鳥島”。 這一位于東經136度05分、北緯20度25分,在東京南偏西約1730公里、沖繩東南約1070公里、關島西北約1200公里的礁石,按照日本方面的描述,則是——“高約1米,由直徑僅為數米的兩塊巖石組成”,是島。而中國認為這里有5塊巖石,當海水漲潮前會有5塊巖石露出水面,漲潮時僅有兩塊巖石露于海面之上。
因為主張沖之鳥礁為島的話,日本可以依此主張47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和約25.5萬平方公里的外大陸架,所以自1987年開始日本就對之圍礁造島,筑起了混凝土墻。今年4月25日,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漁船“東圣吉16”號,在沖之鳥礁公海遭日本公務船攔查扣押,并強索176萬元新臺幣的贖金。臺灣屏東縣琉球區漁會對外稱:“沖之鳥礁只是礁石。但日本主張沖之鳥礁是島嶼,有所謂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日本以此扣押我們的漁民。”
在吳寄南看來,日本盡管會通過與美國如出一轍的方法,派遣艦只通過南海,售賣武器給相關國家,甚至在日前于廣島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上組織聯合聲明,對中國進行單方面恐嚇性行動,但其鋒芒所向很明顯只是為了興風作浪。如果其針對中國在南海的一些舉措而玩真的,那日本本身在沖之鳥礁的行動就變得很滑稽了。
長期生活在日本的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在南海,日本是充當所謂‘世界警察美國的‘協警,還是充當調和矛盾的‘老娘舅,目前日本人還是有選擇余地的。日本國內亦有人士發聲,認為不希望前兩年發生在東海的情勢在南海重演。”
對于日本已在南海展開的一些行動,張召忠分析稱:“美日軍事同盟是有分工的,日本現在發展的海軍武器, 90%以上都是用來反潛的。它現在所有的潛艇,最主要的目的是反潛;4艘直升機母艦,主要是攜載反潛直升機,也是為了反潛;其驅逐艦有22艘,這也是用來反潛的;100架P-3C,比美國還多,這都是反潛的。日本自己現在又研制了最新的P-1反潛機,這個現在已經裝備了33架,這都是反潛的。再過幾年,我估計日本會向南海派出更多潛艇來搗亂。”總之,日本在南海付諸的行動,用兩個字可以概括——搗亂!
值得警覺的是——既然“兩海作戰”,日本絕不會放棄位處日本列島以西的東海“主戰場”。岳剛透露的數據表明,日本戰機針對中國升空次數創新高,其中釣魚島空域占九成。“針對中國飛機的緊急升空次數較上一年度的464次增加了107次,有14起異常飛行,包括首次有電子偵察機和預警機飛經對馬海峽。”換言之,日本開始咬住南海不放的同時,絕不會在釣魚島松嘴,反而會咬得更緊。
日本在G7峰會上攪局南海
在5月18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洪磊對日本試圖推動與會各方就南海問題發表聲明如此作答:“我們對日方推動在會議上討論南海問題表示不滿。”
日本在G7外長會上加塞發表 “特別文件”,首次對所謂的“中國在南海推進軍事基地化”表示關切,并對單方面改變現狀表示強烈“反對”。這是日本首次在G7框架下拉攏西方大國,借勢上演對中國施壓的戲碼。早前,2014年6月G7布魯塞爾峰會舉行前,安倍晉三做了大量鋪墊工作,利用國際多邊場合“抹黑”中國,企圖將日本塑造為遭受中國欺侮的“受害者”、國際法和國際規則的“守護者”。日本媒體還放風稱峰會聯合聲明將點名批評中國。2015年4月,在德國呂貝克舉行的G7外長會單獨通過了一份關于海洋安全問題的聲明,涉及南海和東海局勢,這在G7歷史上尚屬首次。在2015年6月G7德國峰會上,安倍也極力塞入南海局勢、亞投行等中國話題,期望爭取G7盟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