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蓮

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環繞著我國最大的含油氣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位居盆地中部,氣溫最高可達80℃,最低-50℃,是著名的“死亡之?!?。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副總經理江同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1989年以來,塔里木油田發現和探明了輪南、塔中、哈得、克拉2、迪那2、英買力等30個大型油氣田,建成了2500萬噸級的重要油氣生產基地。”
資料顯示,這里已經累計探明油氣儲量當量25.5億噸,生產原油1.15億噸、天然氣超過2000億方,促成了舉世矚目的西氣東輸工程?!皣临Y源部最新資源評價,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量達168億噸,其中石油75億噸、天然氣11.7萬億方,具有廣闊的勘探開發前景。”江同文說。
5月9日—15日,在歷經沿途多個因為不賺錢而關門的民營油氣站以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進了這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氣銷售等上下游一體化的大型油氣生產供應企業。
氣化南疆:提供全國最便宜的氣
“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夠,晚上還要補?!边@是流傳在新疆和田地區的順口溜,也是記者在遭遇沙塵暴時的最深切感受。
但不只和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五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稱“巴州”),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和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貧困縣約占南疆全部縣市的一半。長期以來,城鄉居民主要使用煤炭、柴草作為生活燃料,由于常年砍伐胡楊、紅柳等荒漠林木,當地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更趨惡化。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塔里木油氣事業的發展,“氣化南疆”工程提上議事日程。根據中石油的部署,按照“長遠規劃、逐步實施”的思路,塔里木油田開始了堅持不懈的推進工作。

“死亡之?!薄⑸硥m暴……

塔里木油田的施工條件異常艱難。
據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黨群工作處負責人介紹,2013年7月,總投資62億元的環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建成投運,天然氣管道沿著沙漠邊緣地帶分布,總長超過2700公里,主干網絡超過2400公里,其設計年輸氣量19.12億立方米。2015年,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供氣已達7.42億立方米。整個塔里木油田對南疆五地州供氣33億立方米,冬季每天最高達1100多萬立方米,共新增氣化12個縣(市)、20個農牧團場,并向已氣化的縣市增加供氣量。
為了支持南疆的經濟發展,塔里木油田為南疆百姓提供了全國最便宜的氣,普通家庭一年下來做飯和取暖,2000塊錢就足夠了。喀什地區燃氣汽車已達2萬輛,按一輛車每天降低成本80元計算,一年所有“油改氣”車可降低成本5.8億元。
油氣勘探:做好地質學家的眼睛
塔里木是中國第四大油田,也是極具油氣增長潛力的地區,每一次油氣資源的新發現,對整個中國油氣產業都有著極大的意義。
物探是石油勘探的第一步工作,亦堪稱地質學家的眼睛,沒有他們在前方利用地震波等各種先進技術尋找油氣,也就沒有后面一個個令人振奮的發現。
但是,物探公司往往面臨著整個石油開發過程中最惡劣的環境。比如,昆侖山前區域的開發就面臨著山地復雜、設備難以運送、黃土層厚、地震反射波弱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南部老地層出露區斷崖林立、巖層堅硬,設備主要靠人抬肩扛,測量布點、檢波器埋置、鉆機到位及鉆井施工難度大,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加上施工區海拔高達1800~3200米,自然環境惡劣,雨雪、沙塵天氣多發,都給勘探帶來難以想象的困難。
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某處的塔里木物探處219隊,是塔里木油田正在沙漠前線執行勘探任務的作業隊,該隊組建于1961年,是油田公司的甲級地震隊,曾先后參加大慶、松遼、塔里木等石油會戰。這個具備沙漠、山地、農田、水網等各種復雜地形的二維和三維作業能力的物探隊,被油田公司譽為“塔里木探區最過硬的勘探隊伍之一”。
東方物探塔里木經理部總工程師王乃建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由于油價下降等因素,該公司今年的業務量比去年有明顯下滑,低油價導致的投資不足使得用于物探的投資額進一步壓縮。
為此,該公司開始了減員增效的努力,比如縮短工期;比如,向外開拓市場,找煤找礦找管道;比如職工代替季節工;甚至盡量精簡設備……
油地共建 :開發一區塊,建成一綠洲
從和田市區向東,過玉龍喀什大橋后一路向北,便可以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在茫茫沙漠里行駛約30分鐘后,眼前兀地映出了成片的綠色,掩映在綠色中的寬敞柏油馬路和嶄新的房屋,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就是沙漠。
一個沙漠腹地崛起的團結新村像世外桃源一樣浮現。
在戈壁大漠中興建團結新村,是2014年和田市實施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選址在這塊原本擁有豐富地下水資源的古河道附近。
為了解決路的問題,和田市利用塔里木石油物探留下的一條單行道柏油路與新村連通,隨著新村建設大幕的開啟,幾年下來,這里的綠色范圍愈來愈大。

百姓用上天然氣
該村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個由塔里木油田提供燃氣保障的團結新村已經成為油地共建的典范,這里的一期工程包括5000畝住宅區,20000畝設施農業區,5000畝畜牧養殖區,25000畝飼草料基地,45000畝特色林果業基地。新村為每戶居民提供676平方米的院子,其中房屋面積為84平方米。他們同時還為每戶修建了一座養殖圈,每戶分配一座溫室大棚和人均3畝的飼草地。據悉,僅溫室大棚,每一棟的年純收入就在2萬元以上,住進新村的失地農民已經愛上了這里。
油地共建遠不止于此。
塔里木油田開發之初,生態環境脆弱,滿眼都是連綿密布的沙丘,三天兩頭風卷沙飛,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如今,進入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每一處油地,都如同置身于綠色的海洋,棗樹成林,飛鳥鳴唱;位于沙漠腹地的塔中油田,已經建成各種綠地9280畝,隨著沙漠綠洲的出現,野兔、沙鼠、沙狐及白尾地鴉、小沙百靈、黑頂麻雀等多種動物也在此安家了。
據塔里木油田公司為實現“開發一區塊,建成一綠洲”的承諾,先后投巨資在前線各作業區進行綠化,油田總體綠化面積已達4812萬平方米,將近7萬畝。
塔克拉瑪干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20毫米,年均蒸發量高達3800毫米,在沙漠里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長436公里的生態防護林帶,每隔4公里就要打1眼水源井,抽取地下咸水利用滴灌方式為植物供水。塔中沙漠植物園高級工程師常青從植物引種篩選到植物園圃的建立,一直參與其間,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塔中沙漠植物園針對流沙環境適宜生存的沙生植物開展引種與利用試驗,他們先后從吐魯番植物園、南疆、北疆、寧夏、甘肅、青海以及非洲等地引進400多種荒漠植物,目前已經有200余種荒漠植物在塔中沙漠植物園保存了下來。
如今,經過10余年的“綠色”攻關,投資2.18億元建設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依靠種植紅柳、梭梭、沙拐棗等防沙固沙植物,已經形成了全長436公里的沙漠“綠色走廊”,舉世矚目。著名的西氣東輸工程為保護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克其克肖爾布拉克濕地,也增加投資使管線拐彎。
另據測算,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供應的天然氣可替代120余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萬噸。由于燒柴的少了,野生林木得到很好的保護,生態平衡向著自然、原始的方向轉變,山川更秀美,城市更舒心,區域生態保護水平得到提升。僅喀什地區相關統計數字就顯示,這一地區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期間的2.94%提高到4.02%,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4.9%提高到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