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摘要】 本文介紹了數字微波通信技術的特點和空管通信系統的基本情況,并對長樂國際機場空管通信系統數字微波系統的技術改造方案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字】 微波通信 傳輸
一、引言
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迅猛發展和飛行安全的加強,國家對民航通信保障的要求日益提升。在“十二五”發展的大背景下,民航通信系統在近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業務類型不斷增加,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通信手段不斷更新。為了進一步推動民航通信系統的發展,迫切需要采用各種新型的通信技術。數字微波通信技術作為一種傳輸距離遠、不受地理環境限制、靈活性高的通信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邊遠臺站與主站間的通信傳輸問題。因此,了解微波通信的特點,加強對微波通信認識,意義重大。
二、微波通信的特點
微波通信具有良好的抗災性能,遇到水災、風災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 微波通信一般都不受影響。且微波通信具有靈活組網、傳輸質量好、低成本、建設速度快等特點。由于信息容量大、頻寬高,可以用于各種民航業務的傳輸,如數據、電報、電話以及電視等。在民航通信系統中,微波通信已與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等共同作為主要傳輸方式。
三、民航空管傳輸系統的情況
民航空管傳輸網絡主要用于空管核心機房節點之間以及空管核心機房節點與外設通信、雷達、導航臺站之間的信號業務傳輸,空管業務主要有語音信號、數據信號、網絡數據信號、控制及監控信號等幾大類。目前本地傳輸骨干網絡多采用的是SDH光環網。
民航通信系統的許多通信站點位于自然條件惡劣,地理位置偏遠的地區,若全部傳輸線路都使用光纖等有線傳輸,則建設費用會非常昂貴。對于這種鋪設有線線路困難的情況下,數字微波通信具有投資少、價格低、架設靈活,不受各種復雜地理環境限制的特點,能夠滿足民航通信系統偏遠地區通信站點的信號傳輸要求,同時也大大節約通信系統的建設成本。
四、微波環網
案例:長樂機場民航空管本場與雷達站間的微波環網改造
1、建設需求
在本場通信樓、航管樓和距離本場較遠的雷達站之間建設微波環網,并將微波環網接入本場原已建成的SDH光環網中,將傳輸鏈路實現雙環網模式。環網內任意兩點間鏈路中斷仍可通過第三點完成此兩點之間的正常通信,進一步提高了傳輸的安全保障。
2、環境勘測
因航路與無線傳輸走向存在交叉,為了保證飛機起降不影響無線傳輸業務,對現場環境進行勘測,結果如下:航管樓至雷達站:兩點間距離約19KM;無阻擋;通信樓至雷達站:兩點間距離約17KM,無阻擋;航管樓至通信樓之間距離約2.5KM,無阻擋。機場附近多雨水、霧等自然天氣,且對設備腐蝕性較大。
3、頻率選擇
最常用的微波頻率有7G、13G、15G。本次項目中有兩跳微波使用了7G,一套微波使用了15G,從組網圖中可以看出,使用7G的兩個站點之間的距離較遠,而使用15G的站點之間的距離較近。
4、總體系統結構
空管本場候機樓、通信樓和航管樓三地之間已建立SDH光環網。雷達站1離本場較近,目前通過場內光纜傳輸雷達信號,傳輸鏈路穩定。雷達站2地處偏遠山區,由于地勢、環境原因,目前只有一家運營商為雷達站2的傳輸提供一路光纖中繼線路。
本次項目是在航管樓-通信樓,航管樓-雷達站2,雷達站2-通信樓之間建設三跳1+0的微波環網,微波設備提供STM-1(155M)光口;并在三個站點各建設一臺華為METRO1000光端機,微波的155M光口與METRO1000的155M光口相連,航管樓、雷達站及通信樓各自上下16個E1、4*LAN業務。組網請見圖1。
5、各站點微波傳輸電路質量計算結果
6、斷點測試
經業務信號接入測試得出:三個站點之間通過微波鏈路形成了一個保護環網,這個環網中某一跳微波即使出現問題中斷,整個網絡上的業務會發生自動保護倒換,而使業務不中斷。若無法通過天線傳輸,可將metro 1000設備上的光纖接至ODF架仍可實現通信。
五、結束語
本次微波環網的改造設計過程中,根據改造需求,經過合理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微波通信投資少、見效快的傳輸特點,完成了傳輸系統雙環網的設計和實現。雙環網的建立,大大提高了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自愈環節點大大增加,極大的緩解了通信系統運行的壓力。因此,采用微波通信作民航傳輸應急備份通信和邊遠臺站的通信是非常實用和有效的。
參 考 文 獻
[1] 譚久宏.民航空管臺站微波傳輸設計相關技術問題的探討.電子測試,2013.05
[2]謝威.淺論數字微波傳輸技術在空管光環網中的補環作用.數字通信世界,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