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 張鵬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汽車需求量仍將保持增長勢頭,由此帶來的能源緊張和環境污染問題將更加突出。
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既是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化工作對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與產業發展和能源規劃相適應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2014年7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完善充電設施標準體系建設。隨著我國政府多年的持續投入和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產業化和商業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也在進行中。
二、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標準化現狀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日本電動車輛協會先后發布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60多項標準,從電動車輛術語、整車的各類試驗方法與要求,到各種蓄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充電系統的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分門別類制定的標準或技術導則達61項,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純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標準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已正式發布的98項電動汽車國家行業標準,涵蓋了電動汽車基礎通用、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總成、基礎設施、充電接口和通訊協議等多項領域。我國正在制修訂的電動汽車標準還有77項,其中現有標準修訂16項,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電池回收利用等新標準制定61項。
與國外相比較,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基本處于國際前列位置,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在部分標準的制定中我國的要求更嚴、更細、更全。
三、湖北省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體系構建
我們結合國家的新源汽車體系和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構建了湖北省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體系。該體系分為5大類、15小類。
第一類為基礎通用標準,包括標志、術語、分類;
第二類為新能源車輛整車標準,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
第三類為關鍵系統及零部件標準,包括可充電儲能系統、驅動電機、電子控制、輔助電器;
第四類為接口及設施標準,包括燃料電池系統及部件、充電系統及接口標準;第五類為測試及評價標準,包括測試、評價。
目前,該體系所涉及的標準共286項,其中國際標準25項,國外先進標準98項,國家標準61項,行業標準37項,地方標準29項,已立項國家標準28項,計劃制定聯盟標準《高壓配電箱》、《電動汽車助力轉向系統》、《電動車用6m~8m空調系統》、《充電盒》、《電動汽車綜合測試臺架》、《車載發電機系統》、《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規范》8項。。
通過對98項國家行業標準、123項國外標準及29項地方標準分析研究,我湖北省新能源汽車創新聯盟可參照制定81項聯盟標準,具體為:基礎通用標準5項、新能源車輛整車標準16項、關鍵系統及零部件標準32項、接口及設施標準28項。
四、湖北省新能源汽車創新聯盟標準化發展規劃
湖北省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將會為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和應用提供標準指標、技術保障和方向指導,將會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環境,更好的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我聯盟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標準化工作:
(1)整車性能類。我國現行整車標準包括部分通用性標準和試驗方法,但覆蓋車型不全,整車互換性標準和技術條件還應補充制定6-12座及以上乘用車、4米以下及4米以上的商用車、用于物流及環衛的特種車等相關標準。
(2)可充電儲能系統類。我國現行電池標準中通用性標準、安全性標準、互換性標準和技術條件要求標準基本完整,但還應補充完善,應制定動力電池系統、車載充電系統、DC系統、高壓配電箱系統等相關標準。
(3)驅動電機類。我國現有車用電機標準已有試驗方法標準和技術條件,但缺少通用標準、安全性標準和互換性標準,應制定電機、電機驅動器、整車控制器、變速箱、減速箱等相關標準。
(4)電子控制類。在電子控制方面應制定發動機、發電機、連接器及助力轉向系統等相關標準。
(5)輔助電器類。在輔助電器方面應該制定空調、加熱器、空壓機、高壓線束、低壓線束等相關標準。
(6)充電系統及接口類。我國在電動汽車示范應用方面已開展大量的工作,但充電站建設的研究及其標準的制定仍處于起步階段,各示范項目充電機及相關系統部件僅適用于特定車型,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應制定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規范、車載充電機、非車載充電機、充電樁等相關標準。
(7)測試評價系統類。在測試與評價方面應制定電動汽車綜合測試臺架、整車測試系統、動力系統檢驗測試、零配件檢驗測試、標準及政策咨詢、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等相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