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峰,衛政登,白利平,王若婧
?
PDCA循環管理法在提高ICU護士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
孫彥峰,衛政登,白利平,王若婧
PDCA循環管理法是由美國的戴明于1954年根據信息反饋原理提出的。PDCA循環包括P(plan)計 劃,即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原因,針對這些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D(do)實施,即按對策措施的要求予以實施;C(check)檢查,即檢查對策措施的實施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A(action)處理,即根據檢查結果,采取必要的措施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對未達到的預期目標進行進一步的改進[1]。現已普遍應用于護理管理工作及護理程序中。醫務人員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直接、最經濟和最有效的措施[2]。有研究表明,只要醫務人員正確嚴格地執行手衛生管理規范,就能使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下降50%[3-4]。洗手依從性是指醫護人員能夠堅持必要的洗手次數,而且洗手步驟、 時間和范圍均符合規定[5]。這種行為看似簡單易行,但臨床依從性并不理想。甄小靜等[6]研究發現,護士接觸病人前洗手依從性為42.4%,接觸病人后洗手依從性為68.4%。為提高我院 ICU 護士手衛生的依從性,對ICU護士執行手衛生的現狀進行調查,將 PDCA 循環管理法引入ICU護士手衛生管理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廣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ICU護士44名,工作年限1年~21年;職稱:護士2名,護師37名,主管護師4名,副主任護師1名。
1.2調查方法
根據2007年《WHO醫療機構手衛生指南》[7]推薦的手衛生指證以及 2009年12月1日我國實施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自行設計調查表,調查者每天隨機觀察護士有無按照洗手指證洗手。2015年4月(干預前)對ICU護士手衛生執行情況進行觀察,觀察時間為每天隨機在A班、P班、N班進行,并統計護士手衛生依從性及洗手正確率。2015年7月(干預后3個月)、2015年10 月(干預后6個月) 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調查,比較干預前后手衛生執行改善情況。所有入組護士均排除手衛生禁忌證。
1.3干預方法
1.3.1成立 PDCA 實施小組
成立PDCA實施小組,共分為6組,第1組~第5組均為7人,第6組9人,共44人。小組成員由督查員、組長、副組長和組員組成,涉及管理、質量控制和執行的各級護士。督查員由控質感染員及護士長擔任,組長由年資最高的護士擔任,組員為各層級護士。督查員從整體控質感染的角度出發,負責督促和指導。組長負責收集小組成員的建議,制訂計劃、組織實施和進行評價,制訂流程,負責培訓。組員參與制訂計劃、組織實施和進行評價,負責監督各級護士的執行力度,做好宣傳,以身作則。
1.3.2規范手衛生方法,完善手衛生設施
本病區80%的洗手池缺少護理人員專業洗手法操作流程圖,90%的洗手池未配置時鐘,導致部分護理人員無法保質保量完成七步洗手法洗手。針對這些問題,科室采取以下措施,包括:①制定“七步洗手法”操作流程圖,促使護理人員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②增加手衛生便利設施,包括配備時鐘,安裝一次性紙巾盒,以改善洗手設施,提高洗手率。每個床單位配備3瓶速干手消毒劑(分別在床左邊、右邊、床尾),注明洗手液的開啟時間(速干手消毒劑開瓶后有效期為30 d),并由兩名控質感染員及小組長定期檢查看有無過期,定期補充,且各治療車、病區門口及病人轉運車也均配有速干手消毒劑。
1.3.3規范化培訓
由質量控制感染員負責分批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理論培訓和操作演示。理論培訓主要學習手衛生對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性、手衛生與醫院感染的關系、個人防護知識及其他相關性知識。并現場培訓“七步洗手法”,進行操作演示。
1.3.4加強質量控制
采用三級質量控制方法,加強質量控制。小組成員負責第1級質量控制,小組成員都是臨床一線護士,在每天的A班、P班、N班都有不同小組成員值班,加強相互監督及自我監督。組長負責第2級質量控制,每班隨機觀察3次~10次的理論知識或操作演示,并記錄出現的問題,通過積累的問題進行下一輪的PDCA,并向督察員匯報工作。第 3 級質量控制由督查員(病區護士長或控質感染員)執行,對各小組工作進行督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負責總體上手衛生依從性提高方案的全面實施,并在晨會時間,強調手衛生的重要性和反饋護士們執行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護士洗手依從性與洗手正確性比較 例次(%)
3討論
洗手是防止外來細菌繁殖和傳播的重要手段,洗手方法簡單易行,清除手部細菌效果顯著,是消毒隔離一系列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8]。本研究通過在ICU護理人員手衛生管理工作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觀察對比干預前后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的效果。結果顯示,實施后ICU護士在洗手依從性及洗手正確性方面均較實施前有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采用PDCA循環管理可有效達到持續質量改進的目的,改善ICU護士手衛生狀況。通過此次研究發現提高護士手衛生依從性,需要有嚴密的組織,團隊的協作及各級醫務人員的密切溝通和配合,才能使簡單易行而且經濟實用的措施成為醫務人員工作的常規 。
參考文獻:
[1]王平,盧巖,徐朝艷,等.PDCA循環在我國護理領域應用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4):47-49.
[2]李六億,賈會學,朱其鳳,等.綜合醫院感染管理科設置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1):1386-1387.
[3]韓黎,朱士俊,郭燕紅,等.中國醫務人員執行手衛生的現狀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12.
[4]田素芳.醫務人員手衛生的行為干預與醫院感染的相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3):2888-2889.
[5]周智維,王崢崢.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手術室巡回護士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3,12(6):587-589.
[6]甄小靜,俞美定.監護室護士洗手依從性現狀調查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58-59.
[7]賈會學.WHO醫療機構手衛生指南解讀[J].中國護理管理,2009,9(6):7-9.
[8]彭湛賢,李曉燕,劉燕芳,等.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與認知情況的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4):1094-1096.
(本文編輯王麗寇麗紅)
Analysis of effect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in improving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 of nurses in ICU
Sun Yanfeng,Wei Zhengdeng,Bai Liping,et al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dong 510080 China
摘要:[目的]探討PDCA循環管理法在提高ICU護士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廣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ICU護士44名,應用PDCA循環管理法對護士手衛生依從性進行干預,自行設計調查表,調查干預前后ICU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結果] 采用PDCA循環管理法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干預后6個月ICU護士洗手依從性及正確性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PDCA循環管理法能有效提高ICU護士手衛生依從性。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法;ICU;護士;手衛生;依從性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 of nurses in ICU.Methods:A total of 44 nurses in ICU were selected in a third grade A hospital in Guangzhou city,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intervent for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of nurses.And nurse’s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was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ng in ICU by 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ICU nurses’ hand washing compliance and accuracy were compared respectikely before intervention,3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6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of ICU nurses.
Key words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ICU;nurses;hand hygiene;compliance
(收稿日期:2015-12-09)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8668.2016.01.017
文章編號:2095-8668(2016)01-056-03
作者簡介孫彥峰,護師,本科,單位:510080,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衛政登、白利平、王若婧單位:510080,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