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余建紅 通訊員 陳集鏡
泰順29劑“良方”富村
◎本刊記者 余建紅 通訊員 陳集鏡
泰順縣出臺強村惠民29項舉措,突出對癥下藥、精準發力,真抓實干、責任倒逼,進一步發揮農村經濟內生動力,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建立由縣委書記掛帥、縣長負主責,19家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強村惠民“三年行動計劃”協調小組。出臺了充滿“干貨”的《關于實施強村惠民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明確了培育產業促“強村”、發展物業促“強村”、深化改革促“強村”、規范管理促“強村”、合力幫扶促“強村”、加強領導促“強村”等六大方面29項具體措施。
該縣落實29項措施牽頭單位,并明確每年的發展任務數,給各單位下“軍令狀”。縣委農辦每年要培育現代農業強村5個以上,來料加工強村2個以上,縣旅游局每年要培育特色旅游村4個以上,縣經信局每年要培育電商強村5個以上等。同時,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列入鄉鎮、相關部門單位的考績內容,加大考績權重,作為鄉鎮黨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專項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
解決村級組織發展“先天不足”問題。對全縣291個村(占比97.7%),變原來財政兜底政策為財政保底政策,由縣財政全額補助村級運轉經費,其中人口1500以下的村保底給予5萬元,人口1500人以上的保底給予10萬元。
解決村級組織發展“后勁不足”問題。縣財政通過統籌資金投入,以發展鄉村旅游和現代農業、購置商鋪物業、購買電站股份、興建標準廠房或來料加工場所等方式,增加村組織固定經濟收入。目前,已經投入資金5600萬元,安排經濟薄弱村項目42個,安排扶貧重點村項目8個,安排購買水電站股份120個村,這些項目已實現年收益500多萬元。2016-2018年,縣財政還將安排5700萬元,用于“強村”項目發展。
對于“強村”成績突出的村干部,除了可以拿到按月發放的務工報酬外,還允許村級組織提取當年經營性收入新增部分的10%用于村干部工作獎勵,新增經營性收入越多,獎勵越多。
縣財政除了安排專項經費用于省級物業項目的配套資金外,每年還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安排600萬元獎勵資金,用于對當年經營性收入增長達到1萬元以上的村,按增長額的2倍予以獎勵,獎勵金額實行10萬元封頂;給為村級經濟發展而貸款的村集體實行5%的貸款貼息,使村集體降低發展成本。

泰順縣雅陽鎮金獅生態農業觀光園里58畝格桑花競相綻放,這個由當地福梅村、東安村、蓮頭村等5村共同開發的花海觀光項目,吸引了不少游客來此徜徉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