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駿(河南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監測監督站)
河南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問題分析及對策
□李承駿(河南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監測監督站)
文章從河南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現狀著手,通過對其中存在問題的探索及分析,明確了建立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宏觀上的解決對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民健康水平,解決農民生活生產用水,加快農村穩步脫貧和經濟發展的社會公益性基礎配套設施工程。
飲水安全;現狀分析;運行管理
為全面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專業化、供水商品化、服務社會化,達到持續利用、良性發展的目標,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安排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小城鎮建設和文明生態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工程建成后,如何保障工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可持續運營,發揮預期效益,更好地長期服務于廣大農民群眾是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2004年底河南省基本解決了農村嚴重缺乏飲用水的歷史,省委、省政府根據我省農村飲水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提出了農村飲水工作重點從飲水解困向保障飲水安全轉變,2005年起,河南省正式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省農村飲水工程覆蓋范圍涉及164個縣(市區),2150個鄉鎮,47189個行政村和18671所中小學校。2015年底全省人口10292萬人,其中農村供水人口8098萬人,占總人口的72%。
由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具有面廣量大、多數水廠供水保證率低且分散、用水戶經濟承受能力弱等特點,部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運行管理中還存在較多問題。
2.1 水源污染形勢依然嚴重
在采用打井為主要工程類型的地區,淺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水質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農村較為粗放的生活習慣,生活污水肆意排放、生活垃圾隨處堆放傾倒,以及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導致河流的富營養化和表層污染,同時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和重金屬通過雨水滲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直接影響農村的日常飲用水安全。目前農村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呈污染加重的趨勢,苦咸水范圍日益擴大,氟砷含量嚴重超標,農村水源污染形勢相當嚴峻。
2.2 分散式供水管理依然困難
根據各縣市的自然地理地形和建設規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分為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兩種模式。集中供水工程的生活水價持平或略超制水成本,產權主體基本可以自負盈虧,滿足長效運行需要。除此之外,絕大多數地處偏遠山區及邊緣地帶,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采用的是分散式供水模式。該模式供水規模小,建設標準低,水處理設施不完善、制水工藝落后,大部分農民還沒有把自身健康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不重視衛生防護和生活用水消毒。再加上農民用水意識淡薄,用水量少,收費困難,手壓泵井用水的傳統習慣一時很難改變,花錢用水難以接受。且水價大都低于制水成本,水費收入難以維持正常運行,造成工程設施無錢養護,技術人才流失。無法滿足安全長效運行需要。截至目前,分散式飲水工程占河南省飲水工程總處數的97.43%,后續管理難度很大。
2.3 重建輕管的意識依然存在
目前部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存在“有人建、無人管”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由于責任主體不明確或思想上不重視,對工程后續運行沒有具體的操作思路,對管理中的問題有畏難情緒;其二因為運行初期資金不足,技術和管理人員缺乏,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管理,粗放經營,同時宣傳工作不到位,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水質安全管理和監測工作尚未規范,水費收繳困難重重,千辛萬苦建起來的安全飲水工程難以發揮應有的效益。
3.1 完善供水措施保證飲水安全
一要加強水源地保護。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保護和監管工作。針對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不同特點,對取水口、泵站、水廠、調蓄水池、輸配水管網等分別劃定保護范圍,設置保護標志,明確保護措施,加強污染防治,穩步改善水源水質狀況。同時加強宣傳教育,積極引導群眾認識到保護水源安全和自身利益的相關性,鼓勵群眾自覺參與到維護水源保護行動中來。二要完善水質量監測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監測中心,建立農村水源和水質監控監測體系,通過定期不定期地對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實施嚴格檢測,保證生活飲水達到《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的要求;著力改造管網和水質凈化消毒設施,重點加強簡便、高效、低廉的水處理和水質檢測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和推廣,促進農村供水領域的技術進步;制定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堅持不懈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3.2 拓寬收費渠道提高服務質量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費用,主要包括電費、人員經費和管網設備維修費等。水價的科學制定是保證農村飲水工程、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保障水費收繳是維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通過依法合理定價、計量收費、群眾參與,形成以水養水、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一是提高農民認識。逐步轉變農民觀念,改變農民將水視為“福利水,大鍋水”的慣性思維模式,要利用廣播,電視,門戶網站和微信平臺等多種形式,對供水管理條例和法規進行學習宣傳,喚醒水商品意識,樹立重水,節水,依法依規有償用水的新觀念。二是合理確定水價。水價的確定一方面要考慮供水形式、成本回收和政府補貼等,另一方面要兼顧農民的經濟收入和支付能力。結合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積極推動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水價改革,因地制宜制定適合當地用水效率和農民支付水平的水價形成機制。三是提高服務質量。合理制定收費獎懲辦法,調動基層抄表員的工作熱情;公布監督電話,建立24h服務制度,及時處理和回復用戶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確保水務服務網絡的高效運轉;為方便農民繳費,可聯合農村信用社,推行銀行預存代扣,網上交費等多種方式,拓寬繳費渠道。
3.3 健全管理制度,加強運行維護
為保證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可持續健康發展,運行單位務必要解放思想,創新運行管理機制,邁上精細化管理、規范化運作的良性發展軌道。一是實現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以建章立制為手段,以增強服務功能為目標,建立健全操作規程、維修規程、安全規程和定期養護等各項規章制度。保留生產全過程的計量系統、原始記錄和統計分析數據,確保安全透明高效運轉。二是加強技術人員培訓。在確保安全生產和正常供水的基礎上,組織管理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實際應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培訓工作,提高業務素質,逐步建立起一支維護管理水務服務網絡的專業化隊伍,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三是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包括財政部對工程建設運營給予的稅收優惠和發改委對工程電價給予的優惠政策,同時重抓節電,大力節約不必要開支,降低運行成本;進一步創新發展,積極推廣和使用自動化監控系統、信息化管理系統和節水節能技術設備,開源節流,確保工程的良性運行和群眾長期受益。
(責任編輯:劉長垠邢博輝)

S277.7
B
1673-8853(2016)09-0020-02
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