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峰
(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
漢代荊州的水陸交通
陳玉峰
(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摘要:漢代荊州的交通運輸較為發達。陸路交通以關道、嶠道為主,北可達關中平原,東可至長江下游地區,南可到嶺南、番禹,形成一個完善的陸路交通網。水路交通依托江、漢之便,不僅航線密布、水運效率高,而且有著多處造船基地。陸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相互交織形成了完備的交通網絡。
關鍵詞:漢代;荊州;交通
1漢代荊州的陸路交通
早在秦朝,始皇就“為馳道于天下”,修治馳道,“南極吳楚,江湖之上”①。經過漢朝的發展,荊州原有的道路被修繕、拓寬,一些關道、嶠道新建起來,形成了完善的陸路交通網絡。
1.1武關道。“關”,是陸路交通的重要隘口。王子今在《秦漢交通史稿》中介紹武關道:“出武關東南向,經南陽至于南郡,使關中平原與江漢平原得以溝通,又通過水陸交錯的形式‘南極吳楚’,與長江中下游的衡山、會稽地區相聯系?!雹诳梢姡潢P道不僅溝通了關中平原和江漢平原,還延伸至長江下游的衡山、會稽地區。
1.2峣關道。《水經·渭水下》有關于峣關的記載?!皥兴治鬓煃i關,北歷峣柳城?!囟廊?,漢祖入,自武關攻秦,趙高遣將軍距于峣關者也?!庇忠锻恋赜洝吩唬骸八{田縣南有峣關。地名峣柳,道通荊州?!雹燮湮目梢姡瑣i關故址在今西安市藍田縣南,因臨峣山得名。峣關道是關中平原通往南陽盆地的交通要隘,是連接古代關中和江漢地區的重要陸路交通線。
1.3魯關道。王文楚在《歷史時期南陽盆地與中原地區間的交通發展》一文中介紹南陽魯關道:“由南陽入方城,經魯關,穿越伏牛山可抵洛陽,向東行過堵陽(今方城)伏牛山隘口,可達許昌,再經汝、潁河中上游,可達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北廣大地區?!雹芄旖⒄裼畹摹赌详柕墓糯缆贰芬晃囊灿蓄愃茢⑹觯骸?南陽)南控荊襄,經新野、鄧縣、宜城、當陽可直抵荊州,繼續向南可到長沙乃至番禹?!雹?/p>
1.4桂陽嶠道?!皪馈敝复┰轿鍘X的陸路。桂陽嶠道為東漢建武初桂陽太守衛颯所辟?!逗鬂h書·衛颯傳》載:“民居深山,濱溪谷,……去郡遠者,或且千里。吏事往來,輒發民乘船,……徭及數家,百姓苦之。颯乃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傳,置郵驛。”⑥因吏事往來靠船出行,且離郡千里,交通極為不便,故颯“鑿山”通道,即為“嶠道”,開通了穿越南嶺的陸路交通。
1.5零陵、桂陽嶠道。此為大司馬鄭弘所奏建。《后漢書·鄭弘傳》載:“舊交阯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沈溺相系。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于是夷通,至今遂為常路?!雹甙肝樾赂>帯逗贤ㄊ贰す糯怼罚亨嵑胨嘀伴_零陵、桂陽嶠道”,即為“西出零陵,開鑿越城嶺,進入廣西;東出桂陽,鑿通騎田嶺,進入粵北。”⑧“至今為常路”,指范曄生活的南北朝時期,這兩條嶠道依然是常用通道,通往今兩廣地區。零陵、桂陽嶠道是荊州通往嶺南的重要陸路要道。
以上關道和嶠道,使得荊州北可達關中平原,東可至長江下游地區,南可到嶺南、番禹,形成一個完善的陸路交通網。
2漢代荊州的水路交通
漢代荊州地區利用長江、漢水以通,水路交通甚為發達。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2.3造船業發達。漢代荊州有多處造船基地。有史記載的有下三處。




注解:
①班固:《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中華書局,1962年,第2328頁。
②王子今:《秦漢交通史稿》,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第28頁。
③酈道元撰,陳橋驛點校:《水經注》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70頁。
④王文楚:《歷史時期南陽盆地與中原地區間的交通發展》,《史學月刊》,1964年,第10期。
⑤郭天江、劉振宇:《南陽的古代道路》,河南交通科技,1996年,第3期。
⑥范曄:《后漢書》卷七十六《衛颯傳》,中華書局,1965年,第2459頁。
⑦范曄:《后漢書》卷三十三《鄭弘傳》,中華書局,1965年,第1156頁。
⑧伍新福主編,《湖南通史》古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第195頁。
⑨司馬遷:《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中華書局,1959年,第1407頁。
⑩鄭肇經:《中國水利史》,上海書店,1984年版,第253頁。









作者簡介:陳玉峰(1989.08-),男,漢,江蘇泰興人,歷史學碩士,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研究方向:秦漢史。
中圖分類號:K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