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滿
名牌熱
小學生喜愛漫畫、卡通以及新鮮玩具,中學生則在穿衣上講究起來。阿迪、耐克等運動品牌受到學生們的青睞,不僅如此,使用蘋果手機的也有很多。一位初二學生說:“我身邊的同學穿的都是名牌,和他們比起來,我簡直不可一提。其實,我也想穿好的用好的,但家里條件不允許呀,所以只能望塵莫及了。”一位家長說:“孩子從小到大,穿的用的都是牌子貨,手機就換了三個。孩子不用的,我用,再買新款給孩子!”
【你說他談】
齊虹博(初一學生):學生穿名牌有什么錯,現在都什么年代了,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有幾個不穿名牌的?就連收破爛的大叔也穿著“耐克”呢。呵呵,這鞋子也許是他撿來的吧,但不管怎樣,名牌被他踩在腳下。
岳子涵(初二學生):其實,穿不穿名牌無所謂,大家來到學校不是比吃比穿的,而是來學習的。你穿的再好,如果考試不及格,渾身披金又有什么用呢?
沈冬冬(老師):學生穿名牌,看中的不是品牌的質量,而是面子問題,其實,這都是虛榮心在作怪。中學生處于青春期,都有一定的虛榮心,他們往往追求外在美,而忽略了內在美,甚至有的學生以穿名牌來炫富,引起別人的關注。
追星熱
不知從何時起,社會上掀起了一場如火如荼的“造星運動”。從“超級女生”到“快樂男生”,從“星光大道”到“中國夢想秀”……制片人、經紀人、媒體等精心包裝和炒作,一時間,歌星、影星、舞星、笑星,甚至還有所謂的“邪星”迅速走紅,形成一個“群星璀璨”的場面。于是,一撥又一撥以中學生為主體的“粉絲族”應運而生,隊伍不斷壯大,參與程度越來越明顯。
【你說他談】
張靜然(初一學生):現在,很多中學生都追星,這是很普通的現象。有些老師上課時還會和學生講娛樂新聞。我們班的女生主要分兩派,一派崇拜“韓星”,另一派崇拜“港星”。他們不僅從網上收集明星的資料、新聞、照片等,甚至將自己和明星PS在一起,做成了PPT和畫冊。爸媽說他們不務正業,他們卻滿不在乎,反正就是“追”!
田晏羽(初三學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明星,而追星也是很正常的事。不過,千萬不能盲目去追,而且要學習明星好的方面,以之來激勵和改進自己。以前我也追星,但長大了一些后,也覺得明星沒什么了不起。只要我們肯于努力,即使不能像他們那樣功成名就,也能光彩照人?,F在,我把自己看成是“明星”,呵呵,有點特別吧。與其浪費時間去追別人,還不如珍惜一下自己呢。
李鵬(老師):中學生追星也未嘗不可,如果他們能將對明星的崇拜和自我發展聯系到一起,實現從認知到行為、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那么其對他們的成長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相反,若沉迷于明星的外表,盲目地追,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留學熱
常老師是某重點中學高一年級的班主任。“班上又有一個同學拿到了美國簽證后辦了退學手續?!背@蠋熣f,去年開學至今不到一年,班上已有3個同學先后退學,到國外上高中?!斑@幾年,、初三學生家長來辦理留學手續的越來越多?!睋y計,深圳市中學生每年申請出國留學的達2000余人,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其中多集中在初三至高二階段。
【你說他談】
劉子敬(初三學生):出國是人生的一個新的選擇,也是對人生的一個歷練,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出國沒什么不好,最起碼能開拓一下眼界,增長一些見識。但是,也并不說明出國了就一定會能出息,很多“海歸”照樣不打工嗎?甚至有些年輕人由于輕高,一直無法給自己準確定位。
王姍姍(初三學生):我其實是不想出國的,出國有什么好處呢,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在國外一個親人都沒有,還要打工養活自己。不過,很多人都覺得出國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如果經濟條件好的話,選擇出國也未嘗不可,換個環境去成長!
季紅(老師):現在,學生的升學壓力越來越大,就業也很殘酷,很多大學生走進社會后,因為理想與現實存在落差而無法獲得心理平衡。甚至,有人持有“畢業即失業”的觀點。因此,家長有了把孩子送到國外的想法,一方面想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想鍛煉一下孩子。但是,出國也要選好時機,過早地將孩子送到國外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家長陪護、語言障礙等。
補習熱
“同步數學班”“作文提高班”“能力強化班”……如今,各種補習班猶如琳瑯滿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宣傳單上那些“提高成績、拓展學生解題思路”的保證,讓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怦然心動。目前,各地的補習班市場很火,從學前班到高三畢業班,橫跨各個年齡層面,都能找到適合的補習內容,尤其是特長班更是不勝枚舉。每逢寒暑假,補課便蔚然成風,美術班、英語班、舞蹈班、書法班、器樂班,再加上以學科為單位的“提高班”,讓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
【你說他談】
姜一航(初三學生):不管別人怎么看,反正我是不贊同補課的?,F在,我們都累成什么樣了,爸媽還給我們報班、請家教。他們難道真想把我們變成書呆子嗎?
趙茹茵(初二學生):在補習班學習特別緊張,學習強度比正常上學時還要大,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要把一個學期的課程學一遍,學習累不說,這效果能好嗎?
劉小松(老師):其實,我也不贊同給學生補課,可是補課已成了一種社會現象了。現在升學壓力這么大,不補課哪能行呢?不過,一定要選好補課班,寧缺毋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