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滿
“校園暴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它一直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一段段視頻,一組組數據,一張張稚氣的臉龐,一幕幕慘劇,讓人觸目驚心。在全國“兩會”上,“校園暴力”也成為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其實,這種暴力傾向已經嚴重影響了一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給學生留下了抹不去的心理陰影,應當引起各方面的廣泛重視。
【背景】
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縣發生一起多人圍毆女生事件。據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學生有2人,中學生4人,3人已輟學,年齡都在12至16歲之間。
2015年11月23日下午,微信朋友圈熱傳一個視頻,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女生被兩名同學輪番掌摑,畫面之外,不時傳來陣陣狂笑。在6分多鐘視頻中,被打女生遭38次掌摑。據了解,這個視頻發生在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校外,而打人者與被打者均為該校學生。
2016年4月8日13時,山東省陽信縣溫店鎮中學初二學生邊某、溫某、車某、趙某、馬某等人因瑣事產生矛盾,在廁所內發生爭執,進而發生毆打行為。之前,一個女生給了另外一個女生一記耳光,其他女生上來就將被打女生踹到,一直踹到廁所旁邊。
2016年5月16日,一段“校園暴力”視頻在網上瘋傳。此事發生在日照市五蓮縣街頭初中。這段時長1分33秒的視頻顯示拍攝于男生廁所。一個男生被一個身體強壯的同學毆打,先是邊拉上衣邊踹,踹倒在地后繼續踹胸部?,F場有多個學生圍觀,有的學生甚至嬉笑著說“再來一遍”。
【論壇】
張洋(初三學生):我是堅決反對“校園暴力”的。這不僅會給弱者帶去不良的影響,也會影響到班風和校風。然而,一些學校還存在“以強欺弱”的現象,令人觸目驚心。我覺得學校要加強管理,從校領導到普通教師,盡全力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校期間的情況,甚至可以委托班干部“深入”學生內部,及時反饋信息,并做好教育預防的工作。
孫子?。ǔ跞龑W生):校園本是一片寧靜的樂土,卻被“暴力”攪得一團糟兒。唉……真沒辦法呀!我就親眼目睹過這種暴力事件。三個大男生打一個小男生,不僅撕破了小男生的衣服,還把他的鼻子打出了血。那天早上,我剛把自行車停好,就聽到旁邊有人吵嚷。原來,小男生占了別人的車位,于是兩個人吵了起來。沒多久,又來了兩個男生,結果就發生了“流血事件”。事后,他們被請到了教導處,各說各的理兒,最后打人的三個男生挨了處分。可是,這件事并沒就此平息,那三個男生經常在放學的路上找茬兒,還找來社會上的小混子幫忙。結果,那個小男生得了恐懼癥,因為怕挨打而不敢上學。
李思博(高一學生):現在,不僅男生之間存在暴力行為,有些女生也在校園里大打出手。幾個女生形成一個小團體,誰遇到了麻煩,大家一起為她出氣。有一次,我班的兩個女生因為小事發生口角,下課后一個女生就被堵在了廁所被打了一頓。事后,她很委屈地說:“我也沒惹她們呀,她們上來就抓我的頭發,連打帶踢!”這個女生很柔弱,怕惹事上身,就把苦水往肚子咽??墒?,這件事一直持續了一個學期,那幾個女生總是刁難她,把她弄得神經兮兮的。
張競男(高三學生):我在一所普通高中上學,這里教學質量一般,校園紀律也不嚴,致使一些學生氣焰囂張,拉幫結伙,經常打架。我班就有幾個頑皮的男生,整天混在一起,稱兄道弟。他們經常向低年級的學生要東西,還讓別人請自己吃飯。有個男生膽子很小,不敢得罪他們,經常向父母要錢來“孝敬”幾位大哥。這幾位大哥也很“罩”著他,遇到什么麻煩事總幫著擺平。起初,這個男生還挺老實的,后來也學壞了,合伙欺負別人。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他因為向別人索要東西而被老師抓了現形,挨了處分。
薛牧哲(德育老師):現在,“校園暴力”依然存在,高年級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的事時有發生。年齡大的學生,認為自己對校園環境比較熟悉,在身體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又形成了一定的小團體,便欺負比自己小的學生。比如:向他人索要財物,讓他人聽自己的話干“壞事”等。一些學生還因為積怨太深而大打出手,造成“流血事件”?,F在,尤其是職業高中、中專等,學生素質本身并不高,再加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以及身心發展的不健全,致使暴力事件頻頻發生。作為教師,我非常同情受害者,也希望他們在被欺負后能及時向學校和家長反映,以便尋求解決的辦法。
方青(小學校長):我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校園暴力”的立法,來打擊這種不良的現象。目前,很多暴力的加害者,并沒有遭到嚴肅的處罰,這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他們的行為。因此,適當提前刑責年齡,用法律來規范和約束未成年人,這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
有暴力傾向的學生大都人格不健全,表現為情緒危機和信仰危機。他們大都以自我為中心,為了滿足個人的情感需要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甚至將自己的怨氣發泄到別人身上??梢哉f,青春期是心理問題的爆發口,而長期積壓的情緒一下子釋放出來,就會表現為自殘、暴力、破壞等行為?!昂⒆硬皇巧L在真空環境里的,校園暴力是社會暴力文化的縮影。如果孩子身邊充斥著暴力文化的影視作品、書籍、報刊及游戲等,他們難以獨善其身?!敝袊嗣翊髮W教授周孝正認為,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長如果對孩子實施家暴,會讓孩子認為暴力能解決問題,也會效仿這樣對待別人。因此,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盡可能地增加孩子的快樂體驗、愛的體驗和成功體驗,讓孩子懂得尊重、理解、包容的重要性。這也是一個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很多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以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僅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而且還很自私。在物質上,家長幾乎有求必應,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日積月累,虛榮心就會越來越強,使之出現攀比、敵視、孤立等不良表現。與此同時,一些家長還不斷給孩子施壓,要求孩子高學分、高學歷,限制孩子的人際交往,這些都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心理不健康,就易于情緒化,遇事不冷靜,甚至采取暴力的極端方式進行發泄。另外,孩子遭遇“校園暴力”的時候,家長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家長不能沖動,去做不理智的事情,而應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解決。
從學校層面分析,雖然現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很多學校還處于應試模式,老師的教育方法也不得當,甚至采取挖苦、體罰等方式,這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一旦承受不住很有可能走向極端。所以,學校一定要加強德育教育,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參與進來;另外,老師要多關注孩子的行為,加強法制宣傳和思想道德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預防】
“校園暴力”不僅發生在中學,就連小學偶爾也會發生,這對單純、弱小的孩子來說,就像夢魘一般,在心里形成了恐懼。一些施暴者甚至把視頻傳到網上,進行泄憤,讓人感到震驚。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對“校園暴力”提出了自己的提案。他認為,“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主要是因為相關法律不健全,一些法律沒有對“校園暴力”采取具體的規定措施。從小學到中學這個階段,校園暴力比較多,上了大學后類似的情況相對減少。另外,不僅是孩子對孩子的問題,有的是教師對孩子,其情形更為殘忍。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很難去監管,而學校也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鞏漢林提議,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也應加強網絡傳播平臺的管理,管控惡意炫耀、傳播暴力的視頻,減少對學生的誤導。全國人大代表富春麗稱,僅靠《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制定一部專門針對“校園暴力“的法律,以此更全面、更具體地解決這個問題。中學教師王家娟在今年“兩會”上給教育部提出議案,建議將法制教育明確列入中學課程。王家娟認為,法制教育一直沒有真正進入課程,每當普法的時候,中小學生都是重中之重,而真正將普法落到實處的很少。主要原因是,學校大都重注學習成績,而忽略了普法和生命教育。對每個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而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權利,也不能隨意毆打他人,給他人帶去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如今,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是否該給孩子多上一些“尊重生命”方面的課呢,是否讓孩子了解法律知識?所以,老師要增強責任感,在工作中做到細心、耐心、關心,學校還要定期舉辦法制講座、播放視頻等,讓孩子了解“校園暴力”的危害,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施暴者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還要支付醫藥費、精神損失費等;受害者更是悲慘,身體和心理都會受到傷害。其實,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并不是因為心中存在仇恨,大都是由于精神空虛且沒有預定的人生目標、對事不理智。很多施暴者在事發后表示“很后悔”,這充分說明了“沖動是魔鬼”??梢哉f,每個孩子都是有價值的個體,在告訴孩子應該遵守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的同時,還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人格、行為上慢慢獨立起來。
【鏈接】
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也反映出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的現狀,以及家庭、學校和社會法制教育缺位的問題。我國《刑法》規定,因不滿16周歲而不予以刑事處罰的,應當責令其父母或監護人嚴加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當事人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在處罰時應從輕或減輕處罰。已滿14周歲而不滿16周歲的孩子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他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孩子只要觸犯《刑法》就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由人民法院進行審判。對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學校、司法機關應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于屢教不改或者有嚴重暴力傾向的,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確保孩子不受傷害。另外,學校的法制教育也要形象化,可以讓孩子參觀少管所,將法制教育滲透到校園生活中;還可以開展主題班會,提高孩子對“校園暴力”的識別與抵制能力??傊?,只有讓孩子多了解法律知識,才能增加自己的“免疫力”,不傷人也不傷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