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學 鄧冰茹 劉芳 林佳 王婷
超市中的零食種類繁多,單瓜子就有數種口味,我們平時吃的瓜子大多數是原味、奶香味、五香味等,如今出現了五顏六色的瓜子,這引起了我們的濃厚興趣。它們的口感如何?食用過多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影響?這些瓜子中所含的成分是否一致?
我們對它們所含的成分進行了大膽猜測:綠茶味的瓜子里可能是由色素染成;表面光滑的瓜子可能是由滑石粉炒制;瓜子里可能會有染色劑、明礬等有害物質……
于是我們準備了五種不同顏色和口味的瓜子,對此展開了實驗探究。
五彩瓜子中是否有明礬?若有,含量又是多少?
托盤天平、燒杯、試管、玻璃棒、膠頭滴管、酒精燈、鐵架臺、過濾漏斗、濾紙、藍色鈷玻璃、鉑絲、低濃度NaOH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
1.稱取白多味、黃多味、紅多味、藍莓味和綠茶味五種不同顏色和口味的瓜子各5g,分別裝入5只燒杯中。
2.在5只燒杯中各加入50ml熱水,用玻璃棒攪拌,浸泡后靜置,直至冷卻至室溫。接著觀察每種瓜子溶液顏色的變化。
3.將冷卻后的溶液過濾,各取20ml濾液分別裝入另5只燒杯中。
4.每種濾液取試管容積的1/3裝入,將NaOH溶液滴入濾液中,觀察到試管底部有白色沉淀出現。
5.將稀鹽酸溶液滴入濾液中,觀察到試管內現象無變化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
6.用玻璃棒沾取幾滴濾液涂抹在鉑絲上,再滴加幾滴濃鹽酸溶液,點燃酒精燈后,通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酒精燈火焰變成紫色。
第一次實驗由于放置時間過久,過濾的瓜子溶液濃度太低,觀察時,溶液已經變質,所以無法繼續之后的實驗。于是我們進行了第二次實驗。為讓實驗現象更明顯,我們又準備了原味瓜子進行對比實驗。
為提高濃度,用煮沸后的蒸餾水浸泡瓜子,倒入燒杯中攪拌,之后重復上述實驗步驟。這次實驗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原味瓜子的溶液中無明顯白色沉淀。
加入低濃度的NaOH溶液后,試管底部有白色沉淀,說明瓜子溶液中有鋁離子的存在。加入稀鹽酸溶液除去雜質后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說明有硫酸根離子存在。在鉑絲上滴加瓜子溶液后再滴加濃鹽酸溶液,通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說明溶液中有鉀離子存在。
這說明除原味瓜子外,其他幾種口味的瓜子中都含有明礬。明礬含有鋁離子,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的吸收,導致骨質疏松、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
在食品安全事故頻出的當下,我們應學會正確鑒別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以防誤食有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