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孝俊,徐義邦,趙 陽
1.南昌市環境監測站,江西 南昌 330038
2.南昌市環境保護局,江西 南昌 330038
南昌市秋季大氣PM2.5中金屬元素污染及生態風險評價
樊孝俊1,徐義邦1,趙 陽2
1.南昌市環境監測站,江西 南昌 330038
2.南昌市環境保護局,江西 南昌 330038
2013年秋季采集了南昌市6個不同功能區的大氣PM2.5樣品,分析了PM2.5含量及其中18種金屬元素的含量。結果表明:采樣期間南昌市大氣PM2.5平均質量濃度均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日平均濃度限值二級標準規定(75 μg/m3)的范圍內。PM2.5中多數金屬元素的含量水平低于中國內地城市,而與香港和國外城市相比則偏高。分別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對重金屬污染風險進行了評價。富集因子法表明Zn、Pb、Hg、Cu等元素富集程度較高,Cd富集程度極高,人為源顯著;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表明Pb、Hg、Cd潛在生態風險程度為極強,南昌市總體潛在生態風險表現為極強,2種方法的評價結果較為一致。
南昌市;PM2.5;金屬元素;富集因子;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
近年來,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來源解析成為國內外研究的重點[1-3],因其不僅對空氣質量有重要影響,且粒徑越小越容易隨呼吸通過鼻纖毛進入血液或沉積在肺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環境科學院與國家環境保護局研究人員在《環境研究通訊》發布研究報告稱,全球每年約210 萬人死于大氣中PM2.5等懸浮顆粒物濃度上升對人體肺部造成的損害。自1990年美國通過清潔空氣法修正案并確定187種有害空氣污染物起,國外已逐步開始重視空氣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污染,尤其是世界衛生組織(WHO) 公布空氣質量導則確定主要有害微量元素的指導值后,各國先后加強了對空氣重金屬的監管和控制。中國新頒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將Pb列入常規監測指標,而將Cd、Hg、As和Cr(Ⅵ)列入附錄A的參考指標,尚沒有對大氣中的有害微量金屬元素開展常規監測[4]。因此,研究城市大氣PM2.5中金屬元素的污染特征,并開展相應的健康風險評價,對于保護公眾健康和有關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都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通過測定南昌市不同區域PM2.5含量,分析其中金屬元素污染水平,并進行健康風險評價,為進一步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公眾健康和減少經濟損失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
以南昌市環境空氣質量國控點為依托,在南昌市區布設6個采樣點位(其中武術學校為對照點),詳見圖1。于2013年9月13—25日,連續性同步采樣,單日采樣時間滿足樣品分析檢出限要求,且避免濾膜負荷過載,一般為20 h,共采集10 d,60組樣品(雨天不采樣)。采樣儀器為TH-150AII智能中流量采樣器,氣流流速為(100±1)L/min,選用90 mm聚丙烯濾膜。

圖1 南昌市PM2.5采樣點位示意圖
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5]測定Mg、Al、K、Ca、Ti、V、Ba、Co、Cr、Mn、Fe、Cu、Zn、Cd、Pb的含量;用原子熒光光譜法[6]測定As、Hg的含量。
2.1 采樣期間PM2.5質量濃度空間分布特征
采樣期間大氣PM2.5的質量濃度如表1所示。所有采樣點的PM2.5質量濃度均值都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二級日均質量濃度限值(75 μg/m3)范圍內。

表1 采樣期間南昌市PM2.5質量濃度
由表1可見,京東鎮政府采樣點的PM2.5平均質量濃度最高,有3個樣品超標,樣品超標率達30%,該采樣點距離方大特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較近,交通、工業污染源排放的PM2.5較多;省外辦采樣點的PM2.5平均質量濃度也較高,樣品超標率也達30%,可能是受附近佑民寺燒香的影響;石化和林科所均只有1個樣品超標,樣品超標率為10%;建工學校和武術學校均無超標樣品。
2.2 PM2.5中金屬元素含量水平
表2列出了南昌市和國內外一些城市PM2.5及有關金屬元素的平均質量濃度。

表2 南昌市PM2.5及金屬元素質量濃度與其他城市比較 μg/m3
注:“—”表示無相關值。
由表2可見,南昌市PM2.5中金屬元素平均含量順序為Ca>Al>K>Fe>Na>Mg>Ba>Zn>Pb>Mn>Ti> Cr>Cu>V>As>Co>Cd>Hg。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中規定的金屬元素參考濃度限值,南昌市大氣PM2.5中Pb、Hg和Cd含量在所有采樣點均未超標,而As含量在所有采樣點的超標樣品率均高于50%。就As而言,僅韓國首爾滿足WHO標準要求,成都、北京、南京和天津均超標,這突顯了中國主要城市大氣As 超標的普遍現象。
不同城市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元素質量濃度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與各城市能源結構、氣候特征及工業結構有關。與國內城市(除香港外)相比,南昌市大部分金屬元素含量普遍較低,但Zn的含量是南京市的22倍左右,Co的含量是北京市和成都市的6倍。與香港和國外城市相比,南昌市金屬元素含量水平均較高。
2.3 PM2.5中金屬元素污染程度評價
研究雖獲取了南昌市大氣PM2.5中18種微量元素,但僅重點討論其中Cu、Mn、Pb、As、Cr、Cd、Co、Ti、V、Zn和Hg等11種元素,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對污染程度進行評價。
2.3.1 富集因子法
富集因子是反映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擾動程度的重要指標,通過樣品中金屬元素的實測值與金屬元素背景值含量對比,計算金屬元素的富集程度,以判斷人為源對樣品中金屬元素含量的貢獻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1)
式中:EF為富集因子,Ci和Cr分別為PM2.5中待測金屬元素i和參比金屬元素r的濃度,Xi和Xr分別為元素i和參比元素r的土壤背景濃度。目前研究多采用Al、Fe和Ti作為參比元素,而通過計算得出Ti的變異系數較小,且與其余金屬元素的相關性較好,因此選取Ti作為參比元素。若元素EF值<10,可以認為該金屬元素主要由土壤或巖石風化形成的塵埃進入大氣形成的,相對于地殼而言沒有富集;若EF值增大到10~1×104,則表明元素主要受到人類活動影響[14]。
南昌市大氣PM2.5中各金屬元素的富集因子見表3。

表3 南昌市PM2.5中金屬元素的富集因子
由表3可見,富集因子排序為Cd>Zn>Pb>Hg>Cu>Cr>As>Co>Mn>V。V、Cr、Mn、As、Co的富集因子范圍為10.9~61.1,說明這些金屬元素既有自然來源也有人為來源;Zn、Pb、Cu、Hg的富集因子范圍為108.4~530.2,表明這些金屬元素受到明顯的人為污染;Cd的富集因子值非常高,達到1 018.5,表明該元素的主要來源與人為排放密切相關。研究區Pb、Cd的富集因子大于對照點,說明市區受到一定的Pb、Cd污染;對照點As、Co和Hg的富集因子大于研究區,表明在對照點周圍可能存在As、Co和Hg重金屬污染源,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As作為燃煤的代表性元素,各種煤中As含量范圍為3~ 45 mg/kg,燃燒后產生大量含As 化合物易成為微粒進入空氣,從而使As 含量較高。近年來,盡管含鉛汽油被禁止使用,但汽車尾氣仍然是大氣中Pb含量的來源之一,煤燃燒產生的工業廢氣也成為大氣Pb污染的重要來源。燃煤是大氣中Cd的重要來源,汽車輪胎和剎車片磨損、潤滑油也是大氣中Cd的重要來源,這是導致南昌市大氣PM2.5中Cd富集較高的原因。截至2013年底,南昌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63萬輛,機動車污染不僅成為影響該地區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而且還是多數有害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
2.3.2 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
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是瑞典科學家Hakanson提出的沉積物評價方法。該方法引入毒性響應系數,將重金屬的環境生態效應與毒理學聯系起來,使評價更側重于毒理方面,對其潛在的生態危害進行評價。該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土壤、水生生物和水體沉積物中重金屬元素的污染評價。計算公式為
(2)
式中:RI為采樣點多種重金屬元素的潛在生態風險指數,Eri為元素i的潛在生態風險系數,Tri為元素i的毒性系數,Cri為元素i的污染系數,Ci為元素i的實測濃度值,Xi為元素i的評價標準。潛在生態風險程度等級劃分見表4。

表4 潛在生態風險評價指標分級
胡恭任等[16-17]認為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不僅可用于評價土壤及河流沉積物重金屬的生態風險,同樣可用于評價大氣降塵、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的生態風險,但目前還未制定出針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大氣降塵、大氣顆粒物重金屬含量標準,這方面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已經有部分文獻[8,18]將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用于大氣顆粒物重金屬元素的生態風險評價。研究參照文獻,選擇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為評價標準,用生態風險指數對南昌市大氣顆粒物中的金屬元素進行生態風險評價。
表5為各種重金屬元素的潛在生態風險程度。

表5 南昌市PM2.5中金屬元素的潛在生態風險程度
注:“—”表示無相應值。
由表5可以看出,南昌市PM2.5中Ti、Mn、V、Cr等元素的生態危害程度為輕微,Co元素為中等,Zn、Cu、As元素為強,Pb、Hg、Cd為極強;對照點的Pb、Hg、Cd、Zn、Cu的生態危害程度均小于研究區域。南昌市總體潛在生態風險表現為極強,與文獻報道的廈門市[17]、蘭州市[18]、天津市[8]結果較為類似。其中Cd、Hg元素對南昌市RI貢獻最大,分別占南昌市RI的72.2%和17.8%,盡管Cd、Hg濃度較低,但由于Cd、Hg元素土壤背景值較低(分別為0.108、0.084 μg/g),并且具有很高的毒性系數(分別為30、40),因而生態危害程度極強。南昌市各重金屬元素的生態危害程度排序為Cd> Hg>Pb>As>Cu>Zn>Co>Cr>V>Mn>Ti。
1)南昌市6個采樣點在采樣期間大氣PM2.5平均質量濃度均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日均質量濃度限值二級標準(75 μg/m3)規定的范圍內。
2)南昌市秋季大氣PM2.5中金屬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為Ca>Al>K>Fe>Na>Mg>Ba>Zn>Pb>Mn> Ti>Cr>Cu>V>As>Co>Cd>Hg。與中國內地城市相比,南昌市大氣PM2.5中金屬元素含量大多處于較低水平,與香港和國外城市相比,南昌市大氣PM2.5中大多數金屬元素濃度值偏高。
3)富集因子法表明南昌市大氣PM2.5中Cd、Zn、Pb、Hg、Cu等元素富集程度較高,人為源顯著;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表明Pb、Hg、Cd潛在生態風險程度為極強,南昌市總體潛在生態風險表現為極強,2種方法的評價結果較為一致。南昌市大氣PM2.5中Pb、Hg、Cd等金屬元素的污染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密切注意,加強防控和治理。
[1] 楊弘,張君秋,王維,等.太原市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的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J]. 中國環境監測,2015,31(2):24-28.
[2] 陳純,朱澤軍,劉丹,等. 鄭州市大氣PM2.5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J].中國環境監測,2013,29(5):47-52.
[3] 包貞,馮銀廠,焦荔,等. 杭州市大氣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J]. 中國環境監測,2010,26(2):44-48.
[4]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5]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 空氣和廢氣 顆粒物中鉛等金屬元素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HJ 657—2013[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3.
[6] 劉忠馬,樊孝俊,徐義邦. 王水水浴消解-原子熒光法同時測定PM2.5中的砷和汞[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20):2 918-2 920.
[7] 姚青,韓素芹,蔡子穎. 天津采暖期大氣PM2.5中重金屬元素污染及其生態風險評價[J]. 中國環境科學,2013,33(9):1 596-1 600.
[8] 陶俊,張仁健,段菁春,等. 北京城區PM2.5中致癌重金屬季節變化特征及其來源分析[J]. 環境科學,2014,35(2):411-417.
[9] 張智勝,陶俊,龍穎賢,等. 成都城區PM2.5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污染特征[J].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2014,31(3):426-430.
[10] JIANG S,YANG F H,CHAN K L,et al. Water solubility of metals in coarse PM and PM2.5in typical urban environment in Hong Kong[J].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2014,5(2):236-244.
[11] PARK E J,KIM D S,PARK K.Monitoring of ambient particles and heavy metals in a residential area of Seoul,Korea[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8,137(1-3):441-449.
[12] PERRONE M R,DINOI A,BECAGLI S,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1and PM2.5at a suburban site in southern Ita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2014,94(2):127-150.
[1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ir quality guidelines for Europe[M]. 2nd ed. Copenhagen:WHO Regional Publication,2000.
[14] RUBIO B,NOMBELA M A,VILAS F.Geochemistry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sediments of the Ria de Vigo(NW Spain):An assessment of metal pollution[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0,40(11):968-980.
[15]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中國土壤元素背景值[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329-490.
[16] 胡恭任,戚紅璐,于瑞蓮,等. 大氣降塵中重金屬形態分析及生態風險評價[J]. 有色金屬,2011,63(2):286-291.
[17] 溫先華,胡恭任,戚紅璐,等. 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生態風險評價與源解析[J].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14,24(7):11-19.
[18] 林海鵬,武曉燕,戰景明,等. 蘭州市某城區冬夏季大氣顆粒物及重金屬的污染特征[J]. 中國環境科學,2012,32(5):810-815.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PM2.5in Autumn in Nanchang
FAN Xiaojun1,XU Yibang1,ZHAO Yang2
1.Nanch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Nanchang 330038,China
2.Nanch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Nanchang 330038,China
During Autumn in 2013,PM2.5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six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 in Nanchang. The PM2.5content and eighteen kinds of metal elements content in PM2.5were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PM2.5during autumn in Nanchang was under theAmbientAirQualityStandards(GB 3095—2012),which daily average limit of secondary standard was 75 μg/m3.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ties,most elements in atmospheric levels of PM2.5were lower than other domestic mainland cities,and higher than Hong Kong and foreign cities. And the pollution status was evaluated with enrichment factors and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richment factor values of Zn,Pb,Hg and Cu was high,Cd was extremely high,suggesting that these elements were closely related primarily to anhropogenic emissions.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Pb,Hg and Cd was extremely strong,the whol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Nanchang city was very stro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is consistent.
Nanchang;PM2.5;metal elements;enrichment factors;the method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2015-04-17;
2015-05-07
江西省環保科技項目(JXHBKJ2012-1)
樊孝俊(1978-),男,江西南昌人,學士,工程師。
X823
A
1002-6002(2016)02- 002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