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秀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與日俱增,體育運動已經成為都市人群最為時尚的生活方式之一,游泳運動以其健身更為全面,對身體損害最小,成為都市人群健身的重要選擇該研究詳細分析了當前我國體育院校游泳教育專業和游泳職業資格鑒定的現狀,并詳細的對比了兩者之間的差異性,旨在為明晰我國體育院校游泳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游泳 教育 鑒定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a)-0144-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與日俱增,體育運動已經成為都市人群最為時尚的生活方式之一,游泳運動以其健身更為全面,對身體損害最小(尤其是對關節損耗幾乎為零),成為都市人群健身的重要選擇,人們在茶余飯后、節假日閑暇之余,更多的是親朋好友走入游泳館當中,享受戲水帶來的樂趣同時,也增進了身心的健康,而于此同時對于專業的游泳指導員的需求也隨之增高,尤其是在全民健身運動如火如荼深開展的今天,游泳專項的體育職業指導員,已經成為全民健身運動能夠健康深化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體育院校作為游泳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其游泳教育能否和社會需求的游泳人才相匹配已經成為當前游泳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1 我國體育院校游泳教育的現狀
1.1 游泳專項課教學目標設置情況
據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所有的獨立體育院校均已開設游泳專項課程,游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主要由思想品德、游泳專業理論知識、游泳專業實踐技能和游泳專業綜合能力四個方面構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全面游泳人才,同時不同的體育院校在人才目標的設定上也存在著不同的側重,例如:部分體院院校在游泳專項思想品德的培養上更加注重吃苦耐勞、刻苦訓練的思想品德培養,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這部份體育院校更加注重游泳專業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培養;還有部分院校注重對學生嚴謹治學、良好師德的培養,這部分體育院校游泳專業人才基本定位于游泳教師和社會體育服務人才的培養;在游泳專業實踐技能上目標設定也存在很大差別,部分體育院校注重游泳素質的培養,要求學生最終一定具有較高游泳素質(達到國際一級運動員以上的水平),而有些體育學院則注重游泳的實踐教學能力,能夠指導他人順利的完成游泳教學任務。
1.2 游泳教學大綱和教材使用情況
游泳教學大綱是體育院校游泳教育專業開展游泳課程和培養人才的依據和標準,是對體育院校游泳教學開展具有指導作用的綱領性文件。游泳教學大綱通常明確了專業培養人才的規格和目標,并圍繞該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設定和計劃,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具有指導作用。目前我國體育院校游泳專業都制定了相對獨立的教學大綱,大綱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任務、課時安排和進度,以及考核評定辦法上都存在很大差異。
1.3 游泳教學內容設置情況
目前我國獨立體育院校的游泳教學內容主要由游泳理論教學內容和游泳實踐教學內容兩部分構成,其中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含:游泳訓練理論、游泳裁判教學、游泳的運動創傷的預防、游泳的體育科學研究、游泳的社會體育管理和群眾游泳運動;而游泳的實踐教學內容主要由競技游泳技術訓練、大眾實用游泳技術和游泳救援救生技術等。目前看雖然體育院校游泳專業理論教學內容較多,但所占課時比重較少,所有的體育院校游泳專業教學內容比重依然是以游泳競技技術和實用游泳技術的為主,明顯具有重實踐技術而輕理論教學的特點,且幾乎所有的體育院校游泳教學延習傳統游泳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游泳專業領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其他利于知識的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視野。
2 當前我國游泳資格職業鑒定體系
2.1 游泳理論培訓體系
游泳資格職業鑒定是國家對有志從事游泳訓練指導事業而設定的最低準入門檻制度。鑒定體系主要由理論培訓與考核與實踐技能培訓與考核兩部分組成,其中理論培訓主要涉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公共理論和游泳專項理論,社會體育指導員公共理論主要包括:體育人文社會知識、運動人體科學知識、體育健身方法和常識、其他體育相關知識;游泳專項理論包括:游泳的基本原理和理論、游泳運動損傷的防護和治療、游泳的分類、游泳運動的基本管理等方面內容;游泳理論知識是對游泳項目的經驗總結和高度概括,游泳理論與游泳實踐技能是互為表內,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因為理論知識是在實踐當中不斷總結,同時又反作用于實踐。
2.2 游泳技能培訓體系
游泳職業資格鑒定的核心便是游泳專項技能,這是從事游泳救生工作和游泳教練員工作的基本技能,無論是游泳的教學活動,還是游泳救生救護,游泳的專項技能高低將直接影響游泳教學的效果乃至關乎人身安全。因此,游泳職業資格鑒定的過程中嚴格要求的游泳技能的指標。任何人無法達到要求指標,都將無法從事游泳相關教練員和救生員工作。根據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管理中心與游泳運動管理中心聯合制定的《全國體育社會指導員職業技能鑒定規范—游泳》培訓教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游泳職業資格鑒定主要由游泳教練員培訓主要分為初級和中級兩種,培訓的具體內容分別為:初級培訓學員的蛙泳、自由泳和仰泳的身姿、手腿動作、配合實效、教學內容、安全保障和教學組織。中級培訓學員的100 m混合泳,教學組織和教法。
3 游泳教學與游泳職業資格鑒定的差異
3.1 教學目標與資格鑒定之間的差異
體育院校游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能夠勝任學校體育教學和游泳相關管理工作,而游泳職業資格鑒定的目的是培養指導群眾性游泳活動的社會指導員,此外體育院校游泳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體育科研能力的培養,游泳賽事的組織運營和管理等方面知識的學習,而游泳職業資格鑒定更加注重個人游泳技能和指導能力的考核,通過游泳考核的人可以獲得國家相關單位頒發的相應等級資格證書。由此可見,體育院校游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游泳職業資格鑒定存在顯著的差異,雖然都注重游泳技能的培養和學習,但是前者的側重的方向明顯有異于后者,這也是今后體育院校游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改革的重要內容。
3.2 教學內容上的差異
體育院校游泳教育目標決定游泳教學內容的設置,同時教學內容的設置也反作用于教學目標的定位,目前我國獨立體育院校游泳專業根據各自游泳人才培養目標,選著游泳教學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應的課程體系,整體上各體育院校游泳教學基本都僅僅圍繞游泳技能教學為主,并在此基礎上注重游泳管理、游泳科研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教學,此外,部分體育院校游泳專業在游泳教學大綱外,給予游泳教師自主授課的權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訴求設置彈性教學內容。而游泳職業資格鑒定的培訓內容分為理論內容和實操內容,理論包含社會體育指導員公共理論和游泳專項理論,而實操培訓注重游泳技術動作和游泳指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游泳職業資格鑒定的培訓內容更為接近社會實際需求,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
3.3 能力培養方法的差異
目前我國體育院校游泳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愈發注重能力培養,但各體育院校對人才能力培養的側重點不同,例如:部分院校注重其游泳教學能力的培養,有些院校則注重游泳專項技術能力的培養,還有一些院校注重游泳賽事的管理能力培養等,此外,所有的體育院校游泳專業對學生的體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而游泳資格職業鑒定則更加注重考生的實操能力的培養,根據《全國體育社會指導員職業技能鑒定規范—游泳》考核評定內容可以看出,對提出申請的考核人員,要求具有相應的游泳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有相關的游泳健身指導能力,兩者間無論是培養能力的方向和側重點均不相同。
參考文獻
[1] 邢華.體育繼續教育的實踐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27).
[2] 田嬌.體育院校游泳教學改革[J].中國信息科技,2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