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丙坤
摘 要 紫砂壺是用得天獨厚的五色土制成的,歷代藝人以大自然為創作源泉,吸收了其它傳統藝術的造型風格,認真探究,細心揣摩,并精心設計了不計其數造型各異的陶瓷器皿,孕育了紫砂壺藝的獨特風格。紫砂藝術包含深刻的文化內涵,把傳統文化的精魂熔鑄于作品中,形成內在的生命力。在日趨發達的現代社會,我們在壺藝創作時不僅應注重造型的設計,更應注重紫砂藝術的內在美。
關鍵詞 髹砂流云壺;紫砂;設計風格
宜興紫砂壺蘊涵著美好的精神愿望,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按照形式上的法則進行美的創造,表達出人們各式各樣美好的愿望,其主題往往融入壺器的設計中,除了展示其形體美,還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其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心理不斷地改變,紫砂壺的造型也不斷地發展。現本文以紫砂“髹砂流云壺”為例(見圖1),試從壺器的造型探究當代中國人的審美心理。
1 紫砂“髹砂流云壺”的造型美
紫砂壺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氣息,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人不分古代還是現代,都向往美好的事物。紫砂壺寄托的美好寓意貫穿了整部中國古代裝飾藝術史。造型是紫砂壺的根本,反映了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時代風尚及審美心理。因此,考察紫砂壺的價值,首先應從壺器的造型入手:這樣能夠使我們清楚地看到審美心理的真諦,對于考察紫砂壺的價值,以及把握中國人的審美心理都十分必要。
紫砂“髹砂流云壺”器型美觀大方,壺蓋和壺身成圓形。口蓋微隆,更顯空間感。壺蓋上有圓柱鈕,與壺身、壺蓋相互襯托。細觀此壺,壺身圓潤而不臃腫,只覺頎長秀麗。耳形壺把自肩到底,自然而協調。壺嘴拱成三彎,流胥出自然,出水順暢。嘴、把彼此協調,視覺效果極佳。一衲底收勢穩妥,立地坦蕩。紫砂“髹砂流云壺”無一處不顯示出其古樸厚實的質感,器型簡潔,無贅飾纏身,寧靜淡泊,雖柔但不可摧也。此外,紫砂“髹砂流云壺”采用原礦紫泥,色澤古樸,用此壺飲茶,則能平心靜氣,頃刻間蕩滌內心的塵埃。
2 紫砂“髹砂流云壺”的線條美
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間有一點很不相同,中國藝術非常重視線條的運用,無論雕塑、繪畫、書法還是建筑。米開朗基羅說過:一個好的雕塑作品,就是從山上滾下來也不會壞,因為他們的雕塑立足于團塊。然而,在中國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中國的藝術家們特別重視線條,這可以在漢代的玉雕、初唐佛教造像的衣褶和大量的浮雕作品中得到印證——它們不注重立體性,而注意線條的流動。尤其在中國產生了純粹的線條藝術——書法,則更說明了線條在中國人審美心理上占據的重要地位。線條在紫砂“髹砂流云壺”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運用。那么紫砂“髹砂流云壺”的線條有哪些特征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簡約,二是變化。第一,簡約就是指線條是最簡潔、凝練的藝術表現手段,這與人類的藝術創作的發展過程有關。人類在認識世界和藝術化重現的過程中,如難以用繁縟的語言或其他手段準確反映時,往往采取一種抽象化概括的模糊手段,于是才有了最簡約的線條。古人認為愈是簡約的線條愈能容納復雜的內涵。正是這種簡約而包容的特征,為此款紫砂“髹砂流云壺”提供了無限寄托豐富感情的空間,也提供了無限自由思考的空間。第二,變化也是紫砂“髹砂流云壺”中最活躍的因素。如果說簡約迎合了中國人的審美觀,那么線條的變化又使此壺具有了動態的審美效果。這款紫砂壺以“髹砂流云”為名,“流云”給人一種自由自在、行動自如的感覺;從壺的曲線來看,它不拘一格,妙趣橫生,正如流云,予人無限美好的遐想。
3 結 語
紫砂“髹砂流云壺”突破了紫砂壺藝術的傳統,是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傳統紫砂陶藝的嘗試。此壺將形體結構的各部分融于整體,獲得面、體、形與空間的和諧,同時形成線與面的變化、協調、統一。線條處理靜中寓動,清晰挺秀,流與把所形成的虛空間與壺的實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巧妙地勾勒出壺的輪廓美和韻律美。細細解讀紫砂“髹砂流云壺”的造型語言,它在空間與實體的強烈對比中,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表達著無數的信息,用古人之規矩抒發自己之性靈,在文化藝術的傳承中乘風破浪、獨立潮頭,無疑已經成為當代經典。
參 考 文 獻
[1]惠彥淵.試論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相互作用[J].藝術科技.2013(01):4-5.
[2]許燕.時代風尚與審美心理的反映——從紫砂“靈芝供春壺”談起[J].江蘇陶瓷.2014(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