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健
摘 要 紫砂壺藝是用獨特的造型語言反映紫砂的質樸品質、以簡練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以及對美的理解、并把其情感注入到造型中的藝術門類。紫砂壺是古樸、自然、典雅和清淡風格陶藝作品的代表。本文擬以紫砂“貂蟬拜月壺”為例,解讀其設計風格和立意。
關鍵詞 貂蟬拜月壺;紫砂;設計風格;立意
早期的原始紫砂經不斷發展演變,通過改進工藝技法及工具,逐漸向藝術過渡。紫砂壺最美的地方,是壺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隱藏的深意。只有內心領悟才可能有更深層次的藝術感受,也只有沉浸在這種感受中才能領悟人壺一體的真諦,才可能體會到制壺者獨特的個性和見地,才可能最終發現壺型中蘊藏的情感和苦心。現以紫砂“貂蟬拜月壺”為例(見圖1),談談此壺的工藝制作及其獨特的立意。
1 紫砂“貂蟬拜月壺”的工藝特點
紫砂“貂蟬拜月壺”選用上等紫泥手工制作而成,色澤古樸,瑰麗至極,特別適宜賞玩。作品的精、氣、神合為一體,壺身略呈扁圓形,腹鼓,端莊若大家閨秀。大口蓋,大氣十足,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錐形圓鈕有力。二彎流胥出自然。圓圈把勻勢而起。肩部富于靈動。全壺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勢;張力十足,好似氣沉丹田,亟待噴薄而出。此壺尤為突出的特點是壺身彩繪《貂蟬拜月圖》,祥云環繞,古樸又不失文雅,堪稱上品。
2壺身彩繪《貂蟬拜月圖》
壺身彩繪《貂蟬拜月圖》的立意源自東漢末年的傳說。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她見漢室被奸臣董卓所操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分憂,這也是畫面表現的內容。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在暗地里把貂蟬許給呂布,再把貂蟬獻給董卓。這兩人都是好色之徒。從此以后,貂蟬周旋于二人之間,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一日,呂布趁董卓上朝,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強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奪過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呂布和董卓兩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機說服呂布鏟除董卓,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壺身彩繪《貂蟬拜月圖》,以呂布和董卓的結局警示世人不可沉迷酒色,以免為他人所利用。
3 紫砂壺的設計與立意的關系
作為從事紫砂藝術創作的藝術工作者,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不斷進行研究與探索是提高創作設計質量的關鍵。對于創作設計理念,應力求在造型設計的基礎上有所變化,使作品更為生動。具體到作品上,無論造型上的變化、裝飾上的設計還是表現出來的工藝都必須有所突破。紫砂藝術是全方位的藝術,創作設計理念更應是全方位的思維。正如這款紫砂“貂蟬拜月壺”,《貂蟬拜月圖》并非純粹表現美圖的裝飾效果,還折射出一個歷史教訓,更是一次人生的啟迪。這才是制作紫砂“貂蟬拜月壺”的意義所在。
4 結 語
藝術是相通的。紫砂壺藝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除了實用功能,還有陳設與收藏價值。就創作設計的理念而言,在造型上追求小中見大,在藝術上追求氣度恢弘、韻味悠長。紫砂工藝是由表及里、由里向外的統一,為此,作為紫砂從藝人員需要提高自我藝術修養,增強藝術品位,改進創作設計的理念。吸收一切優秀的藝術成果,和時代步伐一致,并創作出前人未有過的作品,進入更深刻的藝術層次。具體表現出來的工藝都必須有所突破。恰如紫砂“貂蟬拜月壺”,它以跨越時代的藝術設計手法,在圓壺體的線條變化之中營造出一種自然的氣氛,這就是美在其中;而作品的裝飾更是立意深刻,發人深思。
參 考 文 獻
[1]吳亞亦,時順華.從早期紫砂器談紫砂壺的演變[J].東南文化.2006(04):94-96.
[2]顧建芳.談紫砂壺創作設計理念[J].現代養生.2011(10x):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