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軍
紫砂陶,簡稱紫砂,是一種傳統而極具地方特色的陶制品,其中尤以紫砂壺聞名遐邇,數百年來深受大眾喜愛,并且至今依然有數十萬計的紫砂從業者堅守著這一門傳統的手工技藝。紫砂壺造型簡練大方,色澤淳樸古雅。用來泡茶能夠很好地保有茶湯原味。隨著使用年代的增長,其色澤會愈加光潤,所泡茶湯也愈加香醇馥郁。紫砂藝術歷史悠久,這與其材質、造型密切相關,也與其主旨取材等因素分不開,可以說,紫砂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能夠承載十分豐富的藝術內容,值得品味與研究。
紫砂“漢寶壺”是一件極具視覺美感的作品(見圖1)。無論其在造型還是裝飾內容上,都充分考慮到藝術形態的轉化,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征。它的藝術層次十分豐富,并且與傳統文化藝術相結合,汲取了眾多姊妹藝術的長處,表現出濃厚的人文色彩,內外雙修、形神兼備。其充分合理利用點、線、面的統一架構,整體造型簡潔明快、曲直剛柔、端莊周正,同時壺身的古錢幣樣圖形裝飾應用了金石篆刻技法,豐富了作品的整體布局,又將對漢玉璽、螭龍雕塑的理解恰到好處地轉化于壺型中,使之不僅更具視覺美感,更進一步表現出深層的人文情感。現主要談一談這把壺的具體藝術內涵。
“漢寶壺”著重于詮釋漢文化,在表現文化情懷的基礎上,寄托了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漢文化,狹義上指由漢朝的整體風貌提煉出來的彰顯民族氣節錚錚鐵骨恢弘氣度等諸多特點的大漢精神,廣義上則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這把壺具體上以漢韻為立足點,傳遞出深刻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觀賞者的共鳴。
全壺的造型根據漢玉璽展開,取其神髓,造型精工。壺身筒較高,雖為四方形,但邊角渾圓。壺面微鼓,呈弓背狀,富于動態變化之美感。壺底為一整個平面,恰似玉璽印面,惟妙惟肖、生動形象。壺蓋內嵌于壺口,蓋面微鼓,整體似一塊細膩潤澤的玉片,令人愛不釋手。壺鈕則好似玉璽握把,整體風格統一和諧,既源于現實又富于創意,顯得敦龐周正、骨肉亭勻。三彎流飽滿渾厚,從壺身前探出,與且方且圓的壺把前后呼應,形成了全壺完整的狀態。玉璽作為古代皇帝的玉印,是皇權的象征,更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漢文化。“漢寶壺”因造型取自玉璽而顯得氣度高遠、卓爾不凡,它將漢文化的精神特征濃縮于壺體,流露出悠悠漢韻。
“漢寶壺”的壺鈕被塑造成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螭龍形象。形象生動,神態自若,置于蓋頂中央,更有一種中流砥柱之感,是全壺的結構核心和視覺焦點。螭龍在傳統文化中作為祥瑞,本就是美好的象征;而與全壺玉璽造型結合并成為其一部分,則進一步強調了其所蘊含的吉祥寓意。
以金石篆刻為基礎的紫砂陶刻裝飾技藝,一直都是紫砂藝術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保留了篆刻的藝術風格,更結合了紫砂泥的獨特性能,以刀代筆,賦予作品更為直觀的美,豐富了其文化內涵,進一步點明了作品的主旨。壺身上的陶刻古錢幣圖案,是對作品深層寓意的解讀和表達,古代精美的刀幣與泉幣點綴壺面,輪廓清晰、一氣呵成。每一個錢幣上又巧妙地刻上文字,如“長樂永康”,布局莫不巧思合理。其線條輕重變化皆有法度,抑揚頓挫間神韻隱現,書刻的風格與紫砂表面肌理融為一體,意趣天成。古錢幣的裝飾表達出招財進寶的樸實愿望,從而使作品雅俗共賞并深得人們喜愛。
中國文化,氣象萬千。豐富多樣的形式共同構成了博大精深的恢弘氣象,紫砂壺便是其優秀載體之一。總體而言,“漢寶壺”充分融入了諸多傳統文化的內容,通過造型和裝飾相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其內涵,使形與境相得益彰,從而升華了全壺的格調,富有耐人尋味的價值,更可謂濃濃漢韻,祥瑞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