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濤
摘 要:高中歷史是一門具有豐富人文精神的學科,然而由于其人文的豐富性,造成了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和闊,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事件、名詞記憶的難度。
關鍵詞:思維習慣;主要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32-01
面臨高考,高中的學習任務是相當繁重和枯燥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就能在學習中走上捷徑,從而舉一反三,輕松掌握知識。高中歷史是一門具有豐富人文精神的學科,然而由于其人文的豐富性,造成了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和闊,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事件、名詞記憶的難度。在此情況下,探索出一條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習方法,對節約學生學習時間和提高對歷史事件、名詞等的記憶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1、要讓學生學會閱讀課本,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的基礎。具體方法是出示閱讀提綱、找閱讀內容的重點句、詞,設計一些提高能力的問題。如出示閱讀提綱應是本節或本段的重點內容。找閱讀內容的重點可告訴學生規律,如一段話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的概括,例如二戰影響,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點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內容,另外閱讀時要理解重點詞的含義,如蘇聯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高度集中”是重點詞,應理解,否則無法理解蘇聯解體的原因。除了這些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說,首先要引導學生弄清文中的內容講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組織語言表達,當然,老師要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如提問、討論、演講、編演歷史小品等。
2、讓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要能想、會想、多想、善想。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動腦子,鼓勵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事物后邊的問題,當得不到結果時,老師及時誘導。如在講“匈牙利共和國成立”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出問題來,當時有學生提出:“社會民主黨與共產黨合并,為什么最終建立的是無產階級性質的匈牙利共和國?”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學的看法,立刻有學生告訴他,因為社會民主黨主動提出來與共產黨合并,共產黨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建匈牙利共和國。我對他的回答予以肯定。那么為什么社會民主黨同意了共產黨的條件?社會民主黨把政權拱手交給共產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學生答:社會民主黨無力一黨支撐局面,更為重要的是共產黨掌握著武裝力量。從而使學生理解,匈牙利社會主義革命特點是在暴力基礎上和平過渡。因此通過學生自己找問題,學生回答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形成競爭機制,給學生以表現自己的機會,又可避免老師的一言堂。同時又可把學生思維帶到老師設計好的思維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主要途徑
1、課堂討論。討論是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歷史教學中,創設討論的情景,開辟群眾討論,鼓勵學生爭論,教師及時點撥,可以使問題在討論中解決,知識在討論中豐富增長,又可使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如在講二戰中“敦克爾克大撤退”,讓學生討論如何看待交戰雙方的勝負,一部分學生片面認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敗了才逃跑呢,當然是英法聯軍的失敗。”經過一番激勵爭論,加之老師的點撥,要從整個戰局的發展變化,用戰略的長遠的眼光來看此事。于是最終使同學們對此戰役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于雙方都有勝負,但德法西斯企圖將英法聯軍主力消滅在法國的陰謀破產。英法為以后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保存了實力。在討論中,同學們獲得各方面的知識,還學會了從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問題的思維方法。
2、充分利用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個明顯特征,即從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歷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應的思考題,要求學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綜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論證、討論。這些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習題為范例,仔細講解,教給學生解題方法。第一步,要先讀懂材料,通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選自××文章或哪一年的誰的講話,通過材料里邊提供的時間、人物、事件來判斷是課本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第二步,聯想課本中內容來解題。第三步,有的問題要弄清問什么,通過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經常找一些材料題,并逐漸地由易而難布置一些解析題,讓學生練習。另在教給學生解題方法、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材料的基礎上,上課盡可能增加課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如投影、電視等,使學生見多識廣,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在講美國在二戰中修改“中立法”實行“租借法案”的根本原因時引用了羅斯福的一個比喻“如果你的鄰居家著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當時能討價還價嗎?”此比喻形象地道出,美國對外政策變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自身的考慮。使學生能很快地悟出其道理。
3、通過練習提高能力。 歷史教學中練習,不僅使學生深入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還能培養運用技能技巧解題能力,使思維具有靈活性和準確性。練習要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如一題多練,一個選擇題的四個選項,可當成4道題來做,又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一些能使他們某一種思維得到訓練的題型,如像選擇題可考查學生的多種能力,對比、理解是否準確等,材料題可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問答題可訓練學生的歸納、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據重點難點來講評,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另外,總結歸納教材內容、知識結構,對舊知識加工梳理,也是鍛煉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對所學內容提煉要點,找出規律,清理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清晰的印象。通過小結學習心得的方式進行這方面思維訓練。
高中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歷史教學的根本,我們歷史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知識和提高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