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進
摘 要:本文闡述了體育教學中學生情緒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情緒的好壞也是反映學生技能的掌握。并指出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心理手段和情緒的調節,為學生創造最佳心境。
關鍵詞:情緒;情緒問題;調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33-02
在體育運動中情緒與學生活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為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技術動作難易程度不同,有些運動項目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而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能水平等又不同,必然會引起學生在體育課中情緒的變化,特別是初中學生心理素質不穩定情緒變化較大如果對學生消極的情緒不及時進行調整,不僅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而且還會阻礙著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體育課中應用心理手段和情緒的調節,創造學生最佳的心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擬對此問題作一論述。
一、情緒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1、情緒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于南北朝,表示事情多端如絲之緒,詩詞中的名詞“剪不斷、理還亂”就生動地表現了難以辨清和不好控制的特點,學生在上體育課,在運動訓練,還是在別的活動中都不斷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感。有的時候緊張,如:具有危險性的項目,有的時候輕松,有的時候高興,如:游戲和比賽,有的時候沉悶,如:比較累的中長跑項目等等。而情緒主要是指人對認識事物所持的態度的體驗,它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它使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傾向,是人類顯著的心理特征之一。法國心理學家馮特1895年發表了情緒的“三維”理論,提出的情緒可以愉快,不愉快,緊張,松馳,興奮,抑制三個方面進行有效描述和定量研究
2、影響情緒體驗變化的因素有,刺激因素,認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刺激因素主要是通過感官從外部獲得信息,它對情緒的變化也起直接影響,認知因素,主要是感覺與知覺,表象與想象及思維的關系。體育作為一門科學是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體育運動所特有的運動思維能力,同時對情緒的生理因素又更為重要,它是大腦產生和調節情感的中樞。情緒的發生是在客觀刺激作用下,大腦皮層和皮下中樞協同活動的結果,而大腦皮層對皮下中樞起著調節、支配的作用,因此,它的發生有著更為重要的、更直接的關系。巴雨絡夫認為大腦皮層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可以建立比較穩定的暫時神經聯系。它會引起各種經天緯地的變化,一般說來,會產生愉快、高興的情感,同時也可能產生痛苦、不愉快的情感,在情緒狀態下,由于有機體會發生各種生理變化,會出現各種情感外部表現,如面部肌肉收縮,說話聲調的改變等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感采用有關效的方法來及時調節學生情緒。
3、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情緒變化能夠影響機體的生理變化,積極的情緒可以使植物神經系統興奮起來,從而促使心跳加快,體內新陳代謝過程的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并有助于克服異常生理變化,穩定練習情緒,促使學生形成最佳心理狀態,反之,消極的情緒狀態也會引起相反作用,并加劇異常心理變化,造成學習效果降低。客觀的體育教學固然是學生消極情緒狀態的觸發原因,體育教學的安排、手段、方法,都可以引起學生的不同情緒,表現在行動、表情、臉色、心率、語氣中,從而決定了學生練習情緒的可愛性,因而在體育課中對學生的個體和群體情緒狀態進行觀察、分析、判斷是非常重要的。
二、體育教學中的情緒問題
1、如何對待學生興趣,興趣對情緒影響很大,一種認為要照顧好學生的愛好,另一種是不能造就學生的愛好,否則沒法上課,本人認為這主要是認識問題,即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以增強體質,提高身心健康為主,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與情緒,盡量使學生對體育課有興趣,如果以完成技能訓練為體育教學的目的,體育課既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同時又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
2、引導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開始階段要盡可能多照顧他們的原有興趣,以后,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同時要多創造條件,不斷豐富體育課的內容,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越來越大,情緒越來越高,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及時向學生反饋體育課對提高身心健康與體力方面的效果,而不僅是一些運動成績,如測肺活量、和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等。通過一段時間加以對比,看看進步如何,如學生成績和一些指標提高,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對上體育課有一種愉快的情緒。二要重視理論教學,通過理論課對學生講解體育對身心健康的作用,提高學生結體育的認識程度,并使他們對體育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三要改善教學環境,如把健美操,功能音樂引入體育課,這些均可以調節學生情緒。
三、調節情緒的方法
1、呼吸調節法。調節呼吸頻率和深度是改善學習情緒波動的有效辦法,能促進神經系統恢復平衡,使得呼吸平靜而有節奏,起到穩定學生情緒的作用。一般可采用腹式呼吸法,這種呼吸法緩慢,吸氧量大,便于人們恢復體力和腦力。
2、心理暗示調節法。暗示對學生情緒穩定,信息增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暗示可以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狀態,用一定語言、動作、表情給予暗示,會增強情緒上的安定,比如:在上課時自己默念:“今天自然感覺非常好”,“情緒穩定,肯定會把課上好”,這此言語的暗示,都是積極的,是根據活動需要對自己心理狀態的積極調節。
3、注意調節法。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具體地說是根據自己的愿望與要求或外界現象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朝向一定對象,從而起到調節學生心理狀態,這樣對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技能掌握都有顯著效果,另外,在課后,還需要進行各種放松,使注意力從緊張狀態中解脫出來,集中在使機體得到休息的活動上。
4、情感調節法。情感與情緒有著密切的關系,積極情感可以產生積極的情緒,人對于各種事物采取什么樣態度,常常取決于該事物是否與人的需要和適相適應,如事物能符合人的需要,人就會對它采取的態度從而產生愉快、高興的情感,機體同樣可發生各種生理變化,如說話聲調的改變等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外部再現了解學生對學習的態度。
5、模擬調節法。教師有意組織練習比賽,從中消除緊張情緒,這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嘗試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其達到控制的最好水平,從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四、情緒調節措施
1、體育課中學生情緒調節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師在選擇和運用時,應根據學生體能基礎、氣質類型,性格特征等因素,針對情況,合理而靈活選用。
2、教師了解學生產生某種情緒狀態的原因和分別解決問題的辦法,采用整體調節法,并通過觀察來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情緒。
3、教學過程中要有張有弛,可在間歇休息時,安排一些游戲音樂等,從而達到積極休息和調節學生情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