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艷
摘 要:在教育的任何階段中,語文都是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初中語文在教學中體現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識,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教育資源。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人文素養的現狀和內涵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提高人文素養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55-02
人文素養即是新時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我國在近幾年大力推行人文教育,其中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的培養是新時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樣也是提高學生素養的基礎。新課改著力培養學生的素質,而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素材,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正確的觀念,能和社會更好的融合。
一、初中語文教學人文素養培養探究存在的問題
1、人文素養的內涵分析以及現狀
何謂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簡單的來講就是人類的自我關懷,即對人類尊嚴、價值追求的關心和維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心靈的完整性。還包含人的自然情感、道德情感、審美理性以及宗教理性的統一,對人類留下來的精神文化珍視傳承,全面的發展理想人格?,F如今,人的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責任感淡薄,缺少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奉獻精神。
2、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核心就是人文素養。錢理群教授說:“中學語文教學落實到人文教育上,給人建立了精神的底子。這個任務,現如今語文教學應當擔負起來?!逼渲匾栽谟谛纬烧_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它能通過各種的人文學科知識的吸收而形成人格、氣質、道德和思維方式,讓中學生的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培養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策略
1、從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養,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元素。還有著大量的人文情感,由于學生的人生經歷、生活環境、感情體驗以及學生的個人性格、品質都不同,也就形成了同樣的文章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可以有效的利用初中語文教材資源,用其中的人文情懷來影響和感化學生,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一方面要不斷的加強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積累和訓練。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個性和閱讀興趣的基礎上,耐心的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能自主的將自己的感受積極的表達出來。 例如,在上朱自清《背景》時,教師可以先播放有關于父親的感人視頻或者播放歌曲《父親》,渲染教學背景,引發學生對于自己父親的思考,體驗來自父親對自己深深地愛以及付出。讓學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流露的同時能跟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資源,讓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可以感染到每個學生。同時營造積極良好的課堂氛圍?;粍訛橹鲃?,讓學生自主的去接受人文的熏陶。
2、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中滲透人文
人文的培養和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無法相割裂。因為,在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的優化設置來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語文教學中滲透著人文性,對學生的人文培養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來跟學生交流溝通,借助問題能有效的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學生回答問題能有效的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能及時的對課堂教學做出調整,推動課堂發展,促進學生進步。比如:在學習《岳陽樓記》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的去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含的思想,在教學中設置問題,“作者所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之處體現在哪里?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與外物是否無關,是否跟個人遭遇有關?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結合作者的資料談談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不存在的的人物?!蓖ㄟ^學生回答問題,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不足的地方再加以不從說明,在討論中學習,人文素養的學習也孕育在其中。
3、加強教師師德教育,發揮教師的模范引導作用
教師是語文教學的組織和傳播者,其個人的情感素質、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因此,教師的師德教育不容忽視,只有語文教師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才能對學生產生好的影響和積極的引導,首先,教師對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具備親切,寬容等性格品質。其次,教師對待每個學生要公平公正,做到不偏差,要給學生最大的尊重,欣賞每個學生。只有如此,教師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4、語文教學與生活結合,從生活學習人文素養
文學從來不是空穴來風,它是來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很多文學作品中所包含的的人文精神以及內涵,都是作家對真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去聯系現實生活,聯系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從而更好的去了解人文內涵。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結合自己經歷過的生活經驗,找到與文章中類似的情感體驗,找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好的展開活動。社會生活是語文教學最好的素材。因此,應該在語文學習中跟社會聯系。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形成的,人文素養的提升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所以,要培養學生養成觀察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正確的看待事情看待問題,避免學生逃避問題和不正確對待問題,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
5、增加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實踐
語文教學不是紙上談兵,不是僅學習課堂中的知識就可以,課后應該多加學習和進行鞏固,加強鞏固和學習的有效途徑就是通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進步。例如,在《我的母親》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同學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同母親之間發生小故事,然后發起“給母親的一封信”活動,表達對母親的愛,或者對母親小小的建議。然后自己制作小禮物,給母親一個驚喜。最后指導學生將這次經歷寫成文章。通過這次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會感恩母親,還培養了學生孝敬、關懷的人文素養。
初中語文教學中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內容,教師通過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中人文知識的講解,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的人文精神,從而使學生自主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較高的思想道德水準,為新時代時代培養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郝亭亭.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 謝菲菲.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1:6.
[3] 韓加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