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漢清
摘 要:改革是一種精神。在我們的改革步履艱難之際,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學習他們先進的理念,更需要的是學習他們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改革精神!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教育;改革;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18-02
農家孩子基礎薄弱、見聞不豐、群居校園生活單調枯燥等因素讓沐川初中的教學舉步維艱,校園里籠罩著些許沉悶的氛圍。如何讓孩子感到校園的美好,體會到學習生活的快樂?樂于學習、善于思考的教育領導班子,敏銳地捕捉到教學改革的氣息——堅定地走教學改革之路。
一、心存疑慮
課改實驗學校沐溪鄧謹老師發帖:“杜郎口”教改模式在我們山區學校合適與否?”
該帖子引起沐川語文教師的廣泛關注(回帖38條,瀏覽人數165人),現摘錄心存困惑的幾個帖子:
教師1:我覺得好是好,但是我們的差生多,施行起來有很大的難度。
教師2:要是每個學生都要學,都想把學習搞好,那這種模式一定會促進教學的。
教師3:感覺是有難度的,我們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就有很大難度啊,我想每個地方都應該以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一味的照搬和生吞未必就是好事!
教師4:嗯……我覺得在我們這些鄉村學校實施的可能性不大……施行杜郎口教學也要分析學生實際,由于教學環境、條件差,學生課外閱讀少等原因,討論式教學在他們身上沒有什么價值……
教師5:我個人堅決反對依樣畫葫蘆,這樣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
教師6:不管是什么方法,在應試教育下,分數是老師的命根。
教師7:在培訓和學習中獲得的這些理論的東西聽起來都是很有道理的,可是我感覺在實施的時候卻是那么的難,很困惑啊!
教師8:理論和實踐是兩碼事,我好困惑,我在工作中努力把理論聯系實踐,結果卻不理想。
當然,持肯定態度的占絕大多數。有局部認可的,也有全面認可的。沐溪的鐘代軍就堅信:“這樣看:別個都干起了,我們也不要怕啥子嘛”。
困惑,也不僅僅是糾結于課程改革。蒲江的“幸福教育”和昌樂的“高效課堂”的理念無疑是完美的,但要怎么做才能使這些好的理念落到實處、發揮作用、見到效果……我們的教師感到極度困惑。拋開對杜郎口等名校的課改心存疑惑外,對語文教育教學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困惑。
教師9: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在減退,我該咋辦?
教師10: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使用的意義何在?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需要用到多媒體的課文很多,但是如果真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卻收益甚少……該怎樣取舍呢?”
教師11:怎樣讓學生喜歡閱讀?
“我們語文老師都知道學習語文必須有較強的感悟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多讀多看,但現在的學生好像沒時間看書,不喜歡看書,有什么辦法”。
教師12:作文該怎樣教?
“作文教學是我工作的難點之一,每一次作文課我都是盡心上了的。可是當學生們的作文本擺在我面前時,我猶如霜打了的茄子,情緒一落千丈!真不知道該怎么教才可以見到更多優秀的文章?懇請諸位語文老師多指教!!!”
文言文、現代詩歌、語文實踐活動等怎么教學?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可見,有困惑不是壞事。
二、迎難而上
沐川教育掀起的學習熱潮、課改熱潮,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教師熱心學習、靜心思考、努力探索……
1、好的理念必須學習
蒲江的教風:“厚德載物,止于至善”。它給我們的啟發頗大,教師要厚積薄發,修煉自身的品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業務水平;方能朝著“至善”的境界發展。
要有理念引導的實踐才是有價值的實踐。蒲江的“幸福教育”和昌樂的“高效課堂”的理念是他們付出艱辛的努力多年探索精心提煉而成;觀念相對滯后的我們有必要學習他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使我們的研究和實踐在正確理論的指引下向前推進。
在教師培訓中、片區活動中、學校校本研修中,下功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教師們聯系自身的實際深入思考、廣泛交流,有所悟、有所獲。
2、注重對“做法”的探索、揣摩、感悟,積累經驗
蒲江中學實驗學校的徐副校長在交流中強調:要推行改革,學校領導必須堅定信念,教師要“敬業服從,智慧工作”,制度保障上明確提出“搞課改的教師不寫教案,騰出時間觀摩研究別人的課堂教學,各種政策向他們傾斜”。
他們推行“幸福教育”,從細節處著手,注重禮儀、注重修養,讓學生構建人生大廈的基石。歸納并完善《蒲江中學實驗學校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規范讀本》。
學風上講究“強學力行,止于至善”。從“強學力行”四個字中,可以看出“幸福教育”仍然需要紀律保障、勤奮刻苦、體驗實踐……從艱苦的磨礪中獲得成功才是最大的幸福。就初中語文學習而言,朱自清先生認為:“偶然的隨意的吟誦是無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學。那得下一番切實的苦功夫,便是記誦。學習文學而懶于記誦是不成的。”“博聞強記,厚積薄發”仍需大力提倡。
追求小組合作的生本教學。課改學校普遍采用“預習、交流(展示)、鞏固(檢測)”三個環節或三種課型。其中有兩點,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小組建設以6人為最佳,二是盡早培養小老師。蒲江徐副校長在交流中說“我們學習杜郎口回來推行小組合作,學生講不清楚,成績大幅度下降”,此話發人深省啊。我們可以借鑒他們提煉的“小老師的八條標準”(聲音洪亮,儀態大方,分析清楚,強調關鍵,簡明扼要,注重互動,講練結合,生成拓展)努力培養小老師或者小組發言人,并且在課堂活動中小老師、小組發言人由學生輪流擔當。2010年10月15日,我們在實驗中學進行新教師培訓,演練了3節小組合作的現場課堂教學。沐溪楊葆榮老師執教《行道樹》使用導學案,點撥舉重若輕,游刃有余。王景執教《陋室銘》以其活動形式的多樣、點撥的及時到位、語文味的濃郁被與會同志稱為“活潑、靈動、飄逸”的課堂教學。新教師張力的課也充分體現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效率高等特點。
總之,課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雖然面臨重重困難,但改革的步伐既然邁出,目光就要堅定地朝向前方。“有夢想誰都了不起”。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踏出堅實的步伐,追尋課程改革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