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昆
摘 要:《孔雀東南飛》是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詩中劉蘭芝的形象給人印象頗深。本文通過挖掘詩中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對劉蘭芝這一人物形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昭示了我國古代勞動婦女的高尚品質和光輝形象。
關鍵詞:劉蘭芝;個性化語言;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08-01
多少年來,令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頭痛的問題莫過于指導學生寫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的也是作文。因此,要解決這一難點,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曾嘗試了以下方法:
一、開展有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
小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缺少生活和語言積累,這給作文帶來了一定困難。學生寫作前,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動來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例如,我在布置“記一次有趣的活動”的作文時,先給學生講“觀察”對于寫作的重要,交給學生怎樣進行觀察,觀察后怎樣記錄,進行積累等等。之后,我沒有立即讓學生動筆寫,而是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帶領學生做了兩個有趣的活動,一個是“老鷹組小雞”,一個是“貼鼻子”游戲。拔河比賽時,學生們興高采烈,群情振奮,他們的熱情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他們不僅玩得開心,而且很專注地觀察比賽的細節,為寫作做準備。在“貼鼻子”活動中,學生看到了平時被稱作調皮鬼的同學蒙上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的滑稽樣子,笑得前仰后合。在這異常歡快的氣氛中我啟發學生:你們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這有趣的活動記錄下來嗎?學生在我的鼓勵下,認認真真地完成了“記一次有趣的活動”的寫作,大部分作文寫得都很真實、生動、富有情趣。
二、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現在有不少學生在“題海戰術”中苦戰以提高分數,以致于有些學生平時很少讀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小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 ,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 。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 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吾意所欲言,不無隨意所欲,內容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溜不竭 。
三、提倡模仿,培養文風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好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吳增棋說:“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 。”這是指文章體式上要加以模仿學習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考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庚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這些手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模仿是創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開始求“與古人合”,其后必須“與古人離”,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模仿時還要加以創新,培養好文風。
四、以說促寫,下筆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 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后,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問進行演講,培養口頭作文能力,并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敘述, 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作能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 。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優點是很有才華,他的缺點是貪財。鮑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華而重用他,讓管仲在齊國的爭霸事業中一顯身手,使齊國得以九合諸候,雄極一時。如果當時鮑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點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發揮自己的優點,齊國會有后來的成功嗎? 同樣,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習作并不見佳,但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贊美,激發其創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以為寫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難以“登堂人室”。
六、多寫片段,多記日記
一般地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學生平時可以進行多練筆,多記日記。 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我們中學生平時能按照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為此,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對時政國事的抨擊,小至遣詞造句,不一而足。學生經過了一段時問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諸熟門徑,善于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