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梅
摘 要:《孔雀東南飛》是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詩中劉蘭芝的形象給人印象頗深。本文通過挖掘詩中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對劉蘭芝這一人物形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昭示了我國古代勞動婦女的高尚品質和光輝形象。
關鍵詞:劉蘭芝;個性化語言;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12-01
為了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成績,初中數學教師總是習慣采用題海戰術,想要通過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數學習題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而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不予以重視,致使學生在大量數學習題練習過程中因未徹底掌握數學基本概念、數學基礎薄弱而無法從數學基本概念入手,對解題思路加以分析,對解決方法加以探索。這樣就影響了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也影響了學生解題的效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做好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下面筆者從幾方面談一談如何搞好初中數學概念教學。
一、有效引入概念,為搞好好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調動學生猜想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概念,實現數學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猜想,也就是要鼓勵學生在掌握已有的材料和知識的基礎上,做出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推測性想象,讓學生像數學家一樣經歷發現概念的最初階段,讓學生聯系概念的現實原形,引導學生分析屬性,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概念。
2、借助學生熟悉的圖形,引導學生抽象出概念,實現數學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要盡量利用學生熟悉的、看得見的實際物體或模型,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來抽象出一些概念。例如:在講“角”時,先讓學生觀察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以及圓規的兩條腿等,通過實例再抽象出概念。
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恰當地引入數學概念,使學生可以對數學概念加以深刻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概念的興趣。
二、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促使概念的形成,提高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1、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促使有關概念的形成。自主探索,形成有關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辨別而抽象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或原型的本質與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這將比老師講解更有影響力。
2、想方設法為學生自主探索創造情景,促進概念的形成。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為了促使學生自主探索,教師還應當創設好情景。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認識”一節時,學生對“圍城”一詞有困難,我特別讓學生準備了長10厘米、6厘米、8厘米、1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選擇其中的三根擺成三角形,在擺平的過程中,學生發現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長的棒都能拼成三角形。當選10厘米、16厘米、6厘米長的三根小棒時,首尾不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這樣借助圖形,學生就從直觀上感知了“兩邊之和不能小于第三邊”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而應該是由“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因此,學生對三角形的這個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故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要努力給學生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三、準確表述數學概念,體現數學語言的嚴謹性,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1、準確表述數學概念的基本屬性。對于一個重要的概念,要求學生要理解概念的意義,掌握基本屬性,并學會用自己的話來敘述概念的基本屬性,同時能夠找出具體的例子,證明自己對概念的理解,杜絕死記硬背。比如:講同位角、內錯角與同旁內角的概念時,數學課本是通過“三線八角”引入的,當我們從中分析出三種有特殊位置的角后,就不再拘泥于三條線的原始圖形,而要突出其位置特征。
2、表述數學概念時強調重點詞語。在數學概念教學中,不少學生在表述數學概念時,往往使用一些自然語言。比如:概括“直線公理”時,會講“過兩點可以做一條直線”。對此,教師應當對學生的上述說法加以及時的糾正,指導學生準確復述這一概念,告訴學生應該這樣表述: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有”和“只有”的含義加以正確的辨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語言的嚴謹性,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四、指導學生靈活牢固記憶數學概念,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程度
1、指導學生對臨近概念加以區分,使學生獲得更加精準的數學概念。在感知幾何圖形時,學生往往會受到圖形的一些非本質屬性的影響,誤把畫在黑板或書上的標準圖形看做本質屬性,如:將等腰三角形的頂點畫在左方,底邊畫在右方時,有的學生認為它的兩腰不在視線兩旁,從而錯誤的認為,它不是等腰三角形。讓學生觀察,辨認有利于克服感知圖形時的消極影響,幫助學生從錯誤的反省中激起對知識更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獲得的概念更精確、穩定和易于遷移。
2、指導學生對數學概念加以對比分析,增加學生數學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對于乘方與冪、解方程與方程的解、平方和與和的平方等數學概念,學生往往分辨不清而導致錯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如:“乘方”和“冪”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求若干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后者是運算的結果。an表示乘方運算的式子時,讀作“a的n次方”,表示乘方運算的結果時,讀作“a的n次冪”,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增加學生數學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促使學生更好地在數學問題解決中運用數學概念
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概念的運用過程是有所區別的,前者是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而后者是一個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它們是學生掌握概念的兩個階段。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學生運用概念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問題,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運用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數學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促使學生更好地在數學問題解決中運用數學概念。
總之,數學概念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給予數學概念教學高度的重視,重視指導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概念,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提高,使學生數學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 武敦超.淺議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