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中毒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常見食物中毒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
【關鍵詞】含毒蘑菇中毒;發芽馬鈴薯;菜豆角;苦杏仁;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人們吃了帶有細菌、細菌毒素或含有有毒物質的食物而引起的以胃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急性疾病。本節僅介紹含有有毒物質的食物引起的中毒。
1.1病史 進食蘑菇病史。
1.2臨床表現 中毒發病迅速,多在誤食后數分鐘至6 h出現中毒癥狀。潛伏期最長,可達15~30 h。中毒的表現多種多樣,一般分有以下幾種表現型。
1.2.1胃腸類型 潛伏期10 min~6 h。以劇烈惡心、嘔吐和腹瀉為突出表現。輕癥者惡心、嘔吐;中癥者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重癥者持續性嚴重的嘔吐、劇烈腹痛、頻繁排出水樣類便、有時帶血,甚至可發生腓腸肌痙孿、低血壓、休克、腎功衰竭、昏迷。易與霍亂等相混淆。
1.2.2神經型 潛伏期15~60 min。最突出表現是大量出汗、瞳孔縮小、流淚、流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急促、幻覺等。
1.2.3精神型 潛伏期15~90 min。出現顏色和位置的幻覺、幻視及視覺方面癥狀。如物體輪廓改變、視力模糊、感覺物體變小、顏色奇異、跳舞、唱歌、狂笑、意識障礙、昏迷、瞳孔散大、心動過速、體溫上升等。
1.2.4肝臟損害型 潛伏期較長,一般為10~24 h,長者可達數月。初期表現胃腸癥狀,持續1~2 d,經3 d假愈期后,突然出現黃疸、肝臟腫大、壓痛、肝功能異常。嚴重者肝壞死、腎功能衰竭。
1.2.5毒蕈堿樣型 潛伏期12 h。出現流涎、多汗、頭痛、瞳孔縮小、心率減慢、幻覺、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
1.2.6阿托品樣型 含有類似阿托品毒素的毒蕈中毒時,可產生心動過速、瞳孔散大、興奮、狂躁、譫語、驚厥、昏迷等。
1.2.7溶血型 潛伏期6~12 h。初期出現胃腸道癥狀,很快出現溶血癥狀,如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血尿、肝脾腫大。
1.2.8周圍神經型 四肢遠端發生對稱性的感覺和運動障礙,麻木、強直、膝反射消失等。
1.2.9類霍亂型 潛伏期1~2 h。表現為劇烈嘔吐、腹痛、米泔水樣便,嚴重電解質紊亂。病死率60%~70%。
1.3診斷要點 ①有進食蘑菇病史,剩余食物或胃內容物中檢出蕈子殘塊。②臨床表現:如進食蕈30~120min后出現嘔吐、腹瀉、幻視、視覺、大量出汗、瞳孔縮小、血壓下降等癥狀和體征。
1.4處理要點
1.4.1排毒 用1∶5 000高錳酸鉀或0.5%鞣酸、濃茶水及其他溶液反復洗胃。洗胃后一次性灌入通用解毒粉(活性炭24份、鞣酸1份、氧化鎂1份)20 g或活性炭20 g。用肥皂水或溫水反復高位清潔灌腸數次。已有嚴重嘔吐、腹瀉者,不用導瀉劑。輸液、輸血或換血,給予利尿劑。
1.4.2解毒 以毒蕈堿樣癥狀和神經精神癥狀為主者,用阿托品1~2 mg,1次/15 min至阿托品化(皮膚干燥、瞳孔較前擴大、口干、心率增快達90~110 次/min、雙肺無濕啰音)后,減量維持3~4 d,對阿托品無效者,可試用抗毒蕈血清40 mL肌內注射(需作過敏試驗,陽性者采用脫敏法治療)。阿托品化后,應立即轉上級醫院。

表1 發芽馬玲薯、菜豆角、苦杏仁中毒診斷
1.4.3應用激素 早期足量應用糖皮質激素。
1.4.4對癥處理 抗休克、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防治溶血、出血,可給強的松、碳酸氫鈉、維生素K3等。肝昏迷病人用谷氨酸或氨酪酸、精氨酸等。
1.4.5中藥治療 ①生兔腦、胃,2~3只/d,連服5~7 d。機理是兔腦、胃中的類脂質能很好地吸收毒素,消除毒蕈中毒。②銀花75 g、生甘草50 g、白芷15 g、綠豆200 g,水煎服。③木防已全草150 g、大米250 g,開水100 mL,混合搓轉幾百次,取濾液,分兩次服。重者4次/d,輕者2次/d。民間單方:①空心菜洗凈切碎絞汁飲用;②甘草15 g、紫蘇10 g,水煎服;③生甘草50~100 g、綠豆50~200 g,水煎服;④鮮魚腥草根、葉50~100 g,水煎服;⑤綠豆120 g,蒲公英60 g,金銀花30 g,紫草根、大青葉各50 g,甘草15 g,1劑/d,水煎服。
此類物質中毒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見表1。
【中圖分類號】R459.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5-0057-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5.030
收稿日期:(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