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強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安徽 合肥 230088)
?
霍邱縣城東湖閘加固方案設計
金永強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安徽 合肥230088)
摘要:文章對安徽省霍邱縣城東湖水閘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根據規范要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對城東湖水閘加固方案進行了探討,提出老閘加固同時擴建新閘的加固方案,較好地解決了工程所存在的各項問題,為同等類型的水閘除險加固方案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閘;安全;加固方案;擴建
1工程概況
城東湖位于安徽霍邱境內,是淮河南岸支流汲河下游的天然湖泊,也是淮河中游的蓄洪洼地。城東湖閘位于城東湖入淮口,于1952年11月興建,1953年7月竣工。城東湖閘設計流量為1 800 m3/s,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蓄洪控制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保證城東湖蓄洪區能夠按照防汛調度的要求,及時有效蓄洪,控制正陽關水位,以減輕淮北大堤以及重要城市防洪圈堤的防洪壓力。同時該水閘也是城東湖蓄洪區的退水閘,節制湖水位維持湖區通航,其次可盡量排空湖水,防止小洪水倒灌入湖。
2水閘存在的安全隱患
根據《安徽省東湖閘安全鑒定報告書》的結論,該水閘安全鑒定類別為III類,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隱患:
(1) 該水閘過流能力低于設計要求,閘室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和地基應力不均勻系數均不滿足規范要求;進退洪消能防沖海漫長度及沖刷坑深度均不滿足規范要求。
(2) 閘室底板、閘墩、岸墻等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一般不足C15,不滿足要求。
(3) 工作閘門結構強度、剛度不滿足規范要求,檢修閘門變形損壞嚴重,工作閘門啟閉機除中孔外,啟閉容量不滿足要求。
(4) 供電電源為10 kV農用線路,無備用電源,電器設備老化,閘門監控主要設備損壞,無法自動控制。
(5) 安全監測設施不完善,管理設施簡陋,通航過閘條件差。
3除險加固方案設計
3.1加固方案的設計標準
城東湖閘設計流量為1 800 m3/s,根據文獻[1-3]的規定,該水閘為Ⅱ等大(2)型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級別為2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臨時性建筑物級別為4級。閘上公路橋設計荷載標準同省道S310荷載標準為公路Ⅱ級。
根據施工設計要求,施工分期洪水位系列根據1956~2007年實測水位資料統計,利用頻率法計算,城東湖閘施工期11月~次年4月期間1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城東湖側20.74 m、淮河側20.94 m,10年一遇設計流量264 m3/s。
3.2加固方案的設計思路
此次城東湖閘加固方案的制定,應結合《安徽省東湖閘安全鑒定報告書》的鑒定結論和水閘實際情況,并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同時借鑒類似工程設計成果[4-10]。不僅要考慮工程本身存在的問題,還要結合整個淮河干流中游汛期度汛,將水閘存在的問題徹底解決,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好保障。
城東湖閘建成60年來,共6次開閘蓄洪。實際運行中最大進洪流量達1 800 m3/s,進洪期設計過閘單寬流量達到45 m3/s,進洪水位差也大大超過原設計標準,城東湖側的消能防沖設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此次加固設計擬對城東湖閘進行擴孔,既解決閘室過流能力不足,也降低了過閘單寬流量,有利于閘室及下游消能防沖設施的安全。同時,加大退洪流量,縮短退洪時間,能有效地減輕蓄洪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壓力[11]。
3.3加固方案設計
安全鑒定意見中確定城東湖閘為三類閘,故本次加固設計中盡可能利用原有結構。綜合考慮老閘結構、閘室規模、度汛要求、公路橋、運行管理等因素,本次加固對老閘進行維修加固的同時擴建新閘。
(1) 保留老閘閘室、兩側岸墻及右岸上下游翼墻;對閘底板、閘墩、上下游翼墻以及公路橋排架局部混凝土表面采用聚合物砂漿修補;拆除重建老公路橋兩橋頭下游側(東湖側)擋墻,新建閘門鋼筋混凝土檢修平臺,拆除重建排架、啟閉機房及兩側橋頭堡;對上、下游消能防沖設施及護坡進行維修加固。
(2) 原閘址西側擴建新閘,新閘閘址中心線與老閘平行,新閘5孔,中孔為通航孔,不設胸墻,凈寬12.0 m,閘底板高程14.9 m;城東湖側設下閘首,下閘首順水流方向長13.0 m,上閘首位于閘室控制段,上下閘首間通航閘室順水流方向長60.0 m;非通航孔閘室控制段設胸墻,閘孔高6.0 m,凈寬8.0 m,閘底板頂高程為17.04 m。閘室總凈寬44.0 m,閘室順水流方向長度為18.0 m;閘墩上部設檢修橋及公路橋,公路橋布置在城東湖側,與老閘公路橋正對。老閘與新閘之間設分流島,寬28.0 m(圖1)。

圖1 城東湖閘加固工程平面布置圖
(3) 更換老閘工作閘門、門槽埋件及啟閉設備。
(4) 根據閘室布置情況,結合水閘運行需要,補充必要監控、監測設施,新建必要管理設施、完善管理區交通及綠化。
(5) 考慮到進退洪及通航安全,擬對淮河側鄰近水閘長約3.0 km引河進行疏浚。
4結束語
城東湖閘是城東湖蓄洪區唯一的進退洪控制工程。由于歷史原因,城東湖閘存在安全隱患。一旦城東湖閘不能正常運行或發生事故,城東湖蓄洪區將失去進退洪功能,這不僅使城東湖本身遭受洪災損失,同時將嚴重影響到淮河中游洪水的調度,威脅到淮北大堤和沿淮城市工礦圈堤的防洪安全。城東湖閘加固工程完成后,可以改善工程運行條件,確保工程在設計條件下的防洪安全,保證其安全、有效控制運用。對于類似水閘除險加固項目,必須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加固方案。
〔參考文獻〕
[1]GB50201-94,防洪標準[S].
[2]SL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
[3]SL265-2001,水閘設計規范[S].
[4]尹如飛.關于明秀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的探討[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6):91-93.
[5]王寶樹,張林,李莉.安徽省水閘病險成因及主要加固技術[J].安徽水利科技,2005(5):13-14.
[6]江龍貴.病險水閘的除險加固方法[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35-36.
[7]樸哲浩,宋力.我國病險水閘成因及除險加固工程措施分析[J].水利建設與管理, 2011(1):71-72.
[8]姚久經.蘇家吉水閘出現加固設計方案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6):97-99.
[9]鐘國鋒.當前病險水閘形成原因分析及除險加固思路[J].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4(10):285-286.
[10]梁旭.淺析小型水庫病險水閘成因及除險加固的工程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6):294.
[11]秦毅,顧群.全國病險水閘成因分析及加固的必要性[J].水利水電工程設計, 2010(2):25-26.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簡介:金永強(1980-),男,安徽巢湖人,博士,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TV653;TV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781(2016)01-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