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紡織行業是我國的主要支柱產業,但近些年來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簡要闡述我國紡織行業的現狀,并提出一些解決方向,希望為行業相關企業提供一定的參考。
中國紡織行業現狀
我國的紡織行業屬于發展較早的行業,從最早的引進國外的技術到現在獨立自主生產且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經過了幾十年。紡織行業帶來的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紡織行業對于就業的帶動也是效果顯著。
行業發展背景。隨著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我國的紡織行業及相關產業受到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加之國內積極的財政和寬松的信貸,導致了很多紡織行業企業沒有認識到經濟危機的巨大影響,反而積極貸款擴張產能,到2014年—2015年,國際環境的變化導致了不少企業的破產。因此,在社會上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紡織業、服裝業以及化纖業等相關行業發展較早,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基本上屬于經濟強有力支撐,突然出現行業不景氣,社會大眾一時難以接受;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的奢侈品牌和國際大品牌的服裝等產品依然由國內代工,因此紡織行業的不景氣只是局部現象,消費者在此有很大的疑問。總體上,我國的紡織行業發展從無到有,從落后到先進,從無法滿足基本需求到出口全世界,行業是有實力,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紡織行業需要站立在更高的視野去審視行業的轉型。
2.行業發展驅動力。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我國紡織行業的出口開始快速下降,行業的發展驅動力逐步由國際轉向國內。經過十多年的經濟高位增長,我國居民的可供支配的收入也是逐年增多,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增加,消費潛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國內的消費驅動將成為我國紡織相關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引擎。這其中典型的代表是電子商務的崛起,以淘寶、天貓為代表的電商集團很大地帶動了居民的消費,也使得消費擴展到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淘寶和天貓的消費類目中,服裝是經常位列年度消費排行榜首位的,因此也產生了很多服裝淘品牌,見證了很多小服裝企業走電子商務的渠道,以國內市場為主打,引爆品牌知名度的案例。
3.行業發展趨勢。未來一階段,紡織行業將會進入激烈競爭時期,甚至不乏行業兼并和破產現象。國際經濟環境的疲軟,使得我國紡織行業無法回到它的輝煌出口時期。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型國內市場,同時也會有一部分企業考慮多元化發展。總體上,紡織行業面臨的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但依然存在很多發展機會。當國際經濟稍有恢復,就可以帶動國內紡織行業的發展。
中國紡織業面臨的難題
1.技術裝備落后。我國紡織行業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雖然取得一部分進步,也形成了一定的優勢,但依然存在部分問題。比較明顯的是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上落后發達國家,我國是紡織和服裝的代工大國,但并不是紡織強國。當然也存在部分技術的領先或者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例如化學纖維以及縫紉技術等。但在紡織的高端面料上,依然是歐美技術占據主流并壟斷一部分材料的工藝及生產。例如目前比較流行的沖鋒衣產品,即使很多沖鋒衣由中國企業代工,但是沖鋒衣的核心面料屬于國外專利技術,國內的沖鋒衣廠家只能購買相關的原材料進行加工貼牌出售。沖鋒衣的面料具有防水、透氣、吸濕、排汗、超輕等特性,這種復雜的紡織面料我國目前還做不到相應的質量標準。另外在紡紗、織造、染整等傳統工藝上也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
2.處于產業鏈低端。由上文沖鋒衣案例也可以看出,不僅僅我國紡織行業存在一定的技術落后,而且整體上我國紡織業并沒有占據產業的最有價值的部分,從面料的研發、特殊材料的加工到新型印染技術等,都存在較多的短板。與此類似的還有電子產品代工,蘋果手機占據行業較多的利潤,富士康僅僅是加工,并不能從整個成熟的產品生產環節攫取較多的利潤。我國的紡織行業以服裝為代表,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高端的服裝行業代工居多,中低端的數量占據全球大部分份額,但從此獲取的收益與份額不具備可比性。
3.企業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紡織行業在我國屬于起步較早的行業,較多的企業自我認同為傳統的制造業,在國際的信息化潮流中無法占據優勢。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生產也逐步走向定制化,訂單已經從原始的紙質訂單,到短期的快速訂單發展,很多企業跟不上變化的市場,很容易出現不敢接單,或者接單后不能準時交貨。全球經濟狀況瞬息萬變,提前一年下訂單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少,“短頻快“將是信息化時代的貿易趨勢。在這些方面,大部分紡織行業企業依然沒有跟上技術變革的腳步。
4.缺乏品牌經營理念。我國的紡織行業主要以加工為主,真正的實力品牌并不多。無論是原材料加工還是成品高端品牌都較少,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相關的企業缺乏品牌的經營理念。因此面臨產業鏈的頂端企業時,話語權缺失也是肯定的。典型的例子是,國際行情一旦不好就會導致很多紡織、服裝行業企業破產或跑路,這也說明了較多的企業存在著對外訂單的依賴,滿足于蠅頭小利,沒有品牌服務意識。
中國紡織業發展對策
現代紡織技術向設備高速化、自動化、工序連續化方向發展,傳統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國的紡織行業要想縮小與先進企業的差距或者繼續引領行業的未來只有嚴格正視自己的弱勢或者缺陷,彌補自身短板。筆者以為主要的努力方向有以下幾點。
引進先進技術加強研發。紡織領域需要引進新的設備或者生產線,以滿足新的紡織材料的研發、生產,與此同時應考慮提升各項紡織工藝,提升生產和實踐技術水平。例如提升相關纖維檢測技術,引進紅外線檢測、數字圖像處理、掃描電子顯微鏡等新技術、新設備,通過技術手段去創新化學纖維的研究以及生產,以至于建立自己的行業標準,占據技術優勢,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向。紡織行業的技術提升能直接轉化為沖鋒衣這種面料產品的創新,迅速轉化為經濟價值,這樣的企業肯定能占據產業鏈的頂端,以最優質的資產和最小的包袱,脫離加工這一層面進入設計和研發層面,同時取得的效益卻是指數般增長。
2.打造品牌。當前紡織行業應該抓住電子商務的大潮,加強信息化管理,打造自身的優質品牌,從加工企業進行轉型。例如天貓、淘寶的大型B站商城,這些新的銷售渠道和傳統的渠道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既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也給企業帶來壓力,但也能使得企業走出新的一步。大量的天貓賣家的成功使得一批批的小企業順利轉型為知名品牌廠家,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擺脫了過去依賴外貿訂單的被動生產局面,企業得到了新生。也有很多主打新設計、新國貨旗號的紡織企業,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轉型發展。品牌成為了未來紡織企業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3.經營渠道多樣化。由上文可看出,電子商務渠道正在成為一些企業的試水渠道,也成為一些中小紡織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紡織行業的企業發展未來一定會成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借著互聯網變革之風,企業的選擇也逐漸增多。既可以選擇常駐天貓、京東、亞馬遜等,開設品牌旗艦店,也可以考慮自己單獨開設線上品牌商城,同時全國的零售渠道也依然暢通,甚至并不耽誤企業去接外貿訂單,這一切在現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統中都是可以實現的。企業選擇上線大型的管理新系統,即可滿足線上線下的貨品錯位,訂單生產和消費需求不沖突等。多樣化的經營渠道是未來紡織行業企業的又一重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施禹之. WTO與中國紡織工業[J].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
[2] 徐劍明.我國紡織業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2(1):22-25.
[3]馬濤.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直面歐盟技術壁壘[J].WTO經濟導刊,2004(1):68-69.
[4] 蔡曉潔.中國紡織企業如何走出困境[J].甘肅農業,2006(3):193.
(作者單位:福建省纖維檢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