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狂
跳球統治者
騎士和活塞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勒布朗·詹姆斯走上球場,他先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球褲,然后身體半蹲,做好跳球的架勢。可能詹姆斯不知道——其實成千上萬的觀眾也不知道——他幾乎沒有機會能在跳球環節中勝出。
這一切只是因為,幾英尺之外,在他對面正蹲伏著一位跳球天才:安德烈·德拉蒙德。盡管他的身高比聯盟中絕大多數對位的大個子都矮,但他自進入聯盟以來贏得跳球的幾率高達69.4%。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比率,在聯盟所有身高低于2.13米的球員中高居榜首。而且根據著名的Nylon Calculus數據跟蹤系統顯示(該數據在1998年創立),只有薩博尼斯(2.21米)、奧尼爾(2.16米)和伊爾戈斯卡斯(2.21米)的跳球表現比德拉蒙德更出色。
并不是單憑身高就可以贏得跳球。如果真的如此,姚明職業生涯的跳球勝率也不會僅有43.2%;單憑臂展同樣無法贏得跳球,否則安東尼·戴維斯的跳球勝率不會只有可憐的39.5%。
和其他體重接近300磅的球員相比,德拉蒙德具備獨特的運動能力,而這又使得他比同等高度的球員速度更快。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德拉蒙德仍在不斷進化中——他具備變態的運動能力,可以以最快的彈速跳到非常高的高度。更確切地說:德拉蒙德具備快速的反應速度、超出常人的神經處理能力等出眾的條件。從機械運動理論的角度來說,他的身體應該是NBA中最完美的。
魔鬼肌肉人
有一個簡單的問題擺在埃里克·雷德斯多夫面前,他是“P3巔峰表現項目運動”的首席運動生理機械學研究員——你如何在推特上簡單地用不超過140個字就對運動能力做出一個精確的定義?
此刻,這位滿臉胡須的斯坦福大學高材生,正坐在加州圣巴巴拉市訓練康復研究中心辦公室的座椅上,用滿篇科學術語開始他漫長的獨白,好像他就是今天的埃薩克·牛頓。諸如“運動質量”、“原力共振功能”、“偏心負載”這些生澀的短語,不停從他嘴中傾倒出來。
雷德斯多夫從專業技術角度足足解釋了幾分鐘,然后停下來,開始發笑。
“老實說,最好的運動能力模板就像是安德烈·德拉蒙德那樣。”
超過100名NBA大個球員都曾經在P3實驗室——這里毗鄰圣巴巴拉市海邊的一個足球場,曾是一塊不錯的音樂場館——接受過運動生理機械學的測試,他們希望借此來優化自己的訓練方式。根據P3實驗室專家的說法,德拉蒙德的測試數據是他們中最優秀的。
“他的測試數據簡直和外線球員沒什么兩樣,”P3實驗室的創始人和帶頭研究員馬庫斯·埃利奧特博士說。“這簡直太罕見了,你很少見到有哪個大個子可以像體重只有200磅的球員那樣靈敏。”
去年夏天,德拉蒙德在P3實驗室足足訓練了六個星期,活塞主帥兼籃球運營總裁大范甘迪拿到了記錄德拉蒙德這位明星球員的第一手測試數據圖表資料。
那段經歷對德拉蒙德而言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全明星球員,進軍季后賽簡直觸手可及(他現在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活塞的支票本將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這是因為,如果德拉蒙德足夠健康,而且能精心打磨籃球技巧,他可能會在2016年夏天得到一份頂薪合同。
大范甘迪在看到那份測試數據圖表資料詳細內容后,馬上就被驚得目瞪口呆。
這不僅僅是因為德拉蒙德的垂直起跳高度達到30英寸,超出了參加P3實驗室測試的90%的球員,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橫向移動比87%的NBA球員都要出色——甚至包括后衛,更是因為他的二次起跳更為迅捷,甚至比第一次起跳還要高出4英寸。這足夠令人困惑嗎?德拉蒙德完全可以做到籃球場上的所有事情,甚至遠遠超出了你的期望值。
“德拉蒙德擁有一種——我們把它叫做‘大幅度跳躍——的能力,他可以用多種方式起跳,并且能跳到非常高的高度。”埃利奧特說。“NBA的很多球員,如果讓他們以其擅長的方式起跳,表現會非常不錯。但是德拉蒙德就不同了,他可以雙腿同時起跳,也可以只用右腿或者左腿起跳,他甚至可以在左腿或右腿與地面呈一定角度的情況下起跳。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德拉蒙德的彈跳數據都非常好。”
還有一項有關刺激反應的測試,德拉蒙德也表現突出——一名P3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左右手各拿著一個網球。同時雙臂向前伸直,呈一個大寫的“T”字。運動員站在他兩英尺遠的地方,他的任務是一旦某個球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掉落時,要做出滑步接住球,但他并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球會掉落。
這樣就可以測出球員的反應時間、發力強度和速度,這三項數據對于像德拉蒙德這樣的聯盟精英球員來說至關重要。簡單地說:當德拉蒙德受到視覺刺激后,德拉蒙德要迅速發力,讓身體向兩側快速移動。事實上,德拉蒙德的反應速度之快,要超過在P3實驗室接受測試的91%的大個子球員!說得詳細一點,德拉蒙德在橫向移動0.75米的時候,消耗的時間為0.535秒,而NBA大個子球員的平均值為0.580秒,他的這一數據要比NBA中82%的中鋒和大前鋒要好;同時,德拉蒙德在橫向移動1米的時候,消耗的時間為0.630秒,而NBA大個子球員的平均值為0.716秒,其數據要優于NBA中91%的中鋒和大前鋒。
這些數據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德拉蒙德在敏捷性上的優勢,要比他的身體強壯度更明顯。
“當我在場上打球時,有些事情是我自始至終都在關注的,尤其是籃板球。”德拉蒙德說。“能像我這么高、反應又這么快的球員,整個聯盟實在是沒幾個。”
籃板的秘密
總的來說,教練們一般也認為搶籃板需要頭腦、勤奮和決心,他們也總是會把這幾個詞匯掛在嘴邊,但問題是,為什么德拉蒙德能搶到那么多的籃板球?因為他的欲望比任何人都要強烈。
至少在最高的層次上,我們可以用純粹的生物機械學理論來解釋大多數籃板球背后隱藏的真相。
“搶籃板球對德拉蒙德來說是非常自然的習慣,”大范甘迪說。“他反應迅速,個子又高,還可以連續起跳,這就是他的天賦。我這么說并不是以此來否認他的勤奮,很顯然,即便你擁有這樣的天賦,也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如果你在場上無所事事,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到比賽中,天賦再高也是沒有用的。”
即使大范甘迪之前曾在魔術和熱火先后執教過德懷特·霍華德和奧尼爾和霍華德的主教練,但他仍對德拉蒙德搶籃板球的能力驚艷不已。
“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有些比賽里,你似乎沒怎么感覺到他的努力,也沒注意到他搶到好多籃板,并沒有感覺到他無處不在。但在比賽結束后,當你拿到技術統計表,會突然發現他已經搶下了15個籃板。”大范甘迪說。
為什么德拉蒙德在場上總是顯得很高效?
秘訣在于德拉蒙德在做橫向移動時,他的臀部和軀干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只有5.9度,比聯盟其他球員小了近10度,這種能夠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可以使他的反應更高效,不會過多地浪費體力和時間。
雖然只有22歲,但德拉蒙德的籃板數據是無與倫比的。本賽季,德拉蒙德的籃板率高達24.5%,這一數據是領跑全聯盟的。同時,德拉蒙德在常規賽中拿下了全聯盟最高的66次“兩雙”,上一次有NBA球員做到這一點,還要追溯到2010-11賽季的德懷特·霍華德。
事實上,你真的很難把德拉蒙德和德懷特·霍華德放到一塊進行比較,但數據不會說謊——在過去20年里,只有一名球員在他前四個賽季的得分和籃板數可以和德拉蒙德相匹敵。他是誰?不好意思,又是德懷特·霍華德。
在德拉蒙德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德懷特·霍華德這個名字會始終被提起。“我經常聽到人們拿我和霍華德對比,現在尤其如此,但我就是我自己,”德拉蒙德說。“我不想被拿來和任何人作比較。”
但他們之間的比較不會停止。如果你翻看德懷特·霍華德的數據,會發現在他職業生涯的前半段,在出勤的表現上異乎尋常的穩定。好吧,你知道的,在他的前四個賽季,打了所有的比賽,沒有第二名中鋒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過去三個賽季里,德拉蒙德因傷只缺席了兩場比賽,這對于現今的NBA大個子而言,也是非常罕見的。大范甘迪和P3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都希望德拉蒙德能把這個勢頭延續下去,其中最大的難點是讓身體和運動能力同步對稱的發展,這是一個不能間斷的過程,需要在圣巴巴拉市的訓練康復研究中心經常進行體檢,以防止負面“雪球效應”的出現。
“我們不是要讓他的運動能力更強,或者是橫向移動更出色,而要整個身體機能協調地發展。”埃利奧特說。“如果他出現了小傷病,會用其他方式進行補償。這一點無需我們用肉眼去看,我們的科研系統會及時捕捉到這些細微的變化。”
像德拉蒙德這樣的大個子球員更容易受傷,因為他四肢的一點異常變化,都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傷病。考慮到一支標準的鉛筆很難被折斷,要保證德拉蒙德的身體健康,不能僅僅靠運氣,盡管在未來不可預測性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其影響至關重要。
可喜的是,德拉蒙德身體的左右差異幾乎為零,這意味著他不會出現身體的一邊過度工作,而另一邊則出現故障的狀況。根據P3實驗室提供的報告,德拉蒙德身體的非對稱價值評估,始終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尤其令人恐怖的是,大個子容易出現的膝外翻——當他們跳投時膝蓋容易發生碰撞撕裂——德拉蒙德也安然度過了這種測試。
“他在比賽中學習的能力非常強,”埃利奧特說。“沒有什么能夠阻礙他,如果我們能保證他身體健康,德拉蒙德非常有機會成為聯盟中最出色的大個子。是的,非常有機會,我保證。”
最后的短板
我們經常看到,在比賽初段,德拉蒙德可以成為場上最出色的球員。但到了比賽末段,他經常被放到場下作壁上觀。為什么?罰球。
罰球是他的致命軟肋,這迫使教練在比賽的關鍵時刻只能把他束之高閣。比如說,在季后賽第一場比賽中,大范甘迪在比賽僅剩2分58秒時,不得不用阿隆·貝恩斯換下了德拉蒙德。
這樣安排是有道理的。德拉蒙德在常規賽中創下了NBA歷史最差的罰球命中率(35.5%),到了季后賽,他的表現更糟,只有32.4%(34罰11中)。
活塞在訓練時并沒有記錄球員的罰球命中率,但德拉蒙德說他在這個時段的罰球“非常不錯”,大范甘迪大致估算了一下:他訓練時罰球命中率可以達到65%。
活塞請來了著名罰球教練戴夫·霍普拉,他們試圖讓德拉蒙德學會罰球這項原本不太難的技術。現在,德拉蒙德說他并沒有覺得自己的罰球真的有那么爛——運三下球,停頓一下,然后抬頭瞄籃——整個賽季他一直都是這么做的。
大范甘迪明白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也無法解決德拉蒙德的罰球問題。
“對我來說,這和打棒球的過程很相似。”大范甘迪說。“我年輕的時候,經常為此感到糾結。你知道的,當你揮棒擊球時,要把身體的每個零件都調整到正確的狀態。如果哪個技術環節出現問題,你就要努力糾正它。但問題在于,如果你從沒有成功過,就會額外增加精神負擔。”
大范甘迪承認他不是個棒球好手,但他拒絕承認罰球難題就是德拉蒙德悲哀的宿命。
“我之前帶過奧尼爾、霍華德,現在我在帶德拉蒙德。”大范甘迪說。
“他們都是非常偉大的球員,并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然而他們在罰球方面卻一直表現得不夠好,我覺得這件事情都已經在他們的腦子里生根了。”
大范甘迪強調說德拉蒙德練罰球練得都快吐了,你要是再讓他多練習,那簡直就是瘋了。在這件事上,熟能生巧并不能行得通。
“對于這些球員來說,他們投入了巨大精力練習罰球。”大范甘迪說。“但這很難見效。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們就是很難把訓練成果在比賽中呈現出來。看,你獨自站在罰球線上,整個比賽都靜止下來,所有人都在注視著你。我的意思是,如果一個球員跳投不進,他可以立刻跑到球場的另一邊,所有人的目光也會很快從他的身上移到別處。但一位靠籃板球稱霸全聯盟的球員站在那里,耳朵里聽到的全是人們談論他可憐的罰球……太痛苦了,這一切真是太痛苦了。”
除了奧尼爾和德懷特·霍華德,那些罰球差的球員往往會和偉大聯系到一起。你甚至不需要看得更遠,只需查閱一下活塞歷史就可以找到蹤跡——四屆NBA最佳防守球員本·華萊士,在2004年幫助活塞奪冠時,他的罰球命中率不足50%。1966-67賽季,張伯倫拿到NBA總冠軍,并獲得常規賽MVP,但他罰丟了一半以上的罰球。
“德拉蒙德非常年輕,他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去學習,但他已經變得越來越好。”大范甘迪說。“我們都希望他能更快的進步,甚至是立刻就學會這些東西。但通常情況下事情并不是這個樣子,這得慢慢來。”
到今年的八月份,德拉蒙德就年滿23歲了,在這之前,球隊計劃讓他再到P3實驗室度過這個夏季。德拉蒙德成為NBA里最優秀的大個球員指日可待,他只需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觸及。只是這一次,他花費的時間比以往時候都要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