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仞,尹麗春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9)
?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研究綜述
張千仞,尹麗春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9)
摘要在對國內大量有關電子商務,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領域的研究論文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概況、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對今后國內農村電子商務研究的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互聯網作為當下的主流傳播媒介之一,它的出現不僅僅改變了人們信息獲取行為的傳統途徑,提升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廣度和速度,更是豐富了市場經濟主體中各類信息與產品的推廣手段和方式。基于農村電商交易市場的巨大潛力,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要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奠定了發展農村電商的政策基礎。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農民通過互聯網能夠更加方便的獲得“三農”政策、農業技術、農資、市場中各類信息并進行雙向交流的同時,農村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的潛力也正逐漸被激發,電子商務在農村區域的普及與滲透正逐漸改善農民乃至整個農村的生產、銷售模式和生活消費模式。在農村電子商務大發展的背景下,筆者在大量閱讀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農村電子商務研究概況、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并對未來研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1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概況
在“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主題欄中以“農村電子商務”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表時間限定在2006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共檢索到3 054篇學術文獻,發表的碩博論文以及期刊2 940篇,各年數量見表1。
如表1所示,自2006年以來,關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研究呈逐年增多的趨勢,2010年以后對該問題的研究開始進入高峰期,越來越多的學位論文將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定為研究方向和論文選題。總的說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研究已然成為學術界的一項研究熱點,2015年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研究文獻更是猛增到1 500余篇。豐富的文獻資料恰好證明了在農村發展電子商務是新常態背景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推進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直接反映。隨著我國農村地區網絡硬件設施的逐步完善,互聯網普及程度的日漸提高,農村網民數量的持續增加,農村電子商務研究在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發展我國農村經濟的理論借鑒上將發揮更加深刻的影響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表1 2006~2015年主題中含“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
2 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研究內容
在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中,很多學者相繼對其產生及發展過程做了相關理論研究,而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也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該類研究也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在區域內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借鑒和實踐經驗。
2.1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產生及發展研究互聯網的出現與快速發展為我國農業信息化的起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孫百鳴[1]認為,傳統行業的轉型以及經營模式與需求的多元化,是催生電子商務發展與應用的重要前提之一。隨著國內消費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處于高速發展期的電子商務已然成為適應市場需求、調整國民消費結構、提升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中央相繼出臺的政策性條文及法律法規也為電子商務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發展奠定了基礎[2]。但是,我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近些年來,“重生產,輕銷售”的固有理念嚴重阻滯了農民對新的產銷技術、新方式的接受與采納,使得原本就不算暢通的農產品流通環節嚴重受阻,影響農民增收[3]。而郭明軍[4]認為,雖然目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存在著發展緩慢、利用率較低等制約性因素,但卻不能忽視主客觀因素等要素對其產生的影響,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動因在不同階段是不同的,并非完全一成不變。如果自產生到發展再到最后的壯大,這一過程需要分為3個階段,每一階段的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都是決定最后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的重要驅動條件。從以上學者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產生與發展研究可以總結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產生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發展過程中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隨著農村網民意識的轉變、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相關政策的扶持,我國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可謂是一片“藍海”,前景非常廣闊。
2.2區域性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研究在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起步早,起點高,發展勢頭迅猛,千千萬萬的“淘寶村”應運而生。李其維[5]對浙江東海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認為處在“互聯網+”時期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大背景環境下發展各類電商產業聯盟和各類協會,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區位和優勢資源推進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恰如其分,將極大激發當地市場的經濟活力。方小鐵[6]指出,處于沿海地區的廣東省開放較早,電子商務的起步也較為領先。近些年來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強力依托互聯網涉農網站以及各大高等院校的服務功能,在這些現實優勢條件下,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吳曉萍[7]指出,在安徽,農業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促使農副產品流通模式轉型,不再單一。另一方面,安徽省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系統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為整個安徽省農業及農產品市場流通的產業鏈注入新的活力。劉虎等[8]認為,在電子商務相對發達的浙江省遂昌縣,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夠得到今天的成績與發展態勢,離不開當地農戶高漲的互聯網創業熱情與對各大電商平臺的推廣力和影響力的利用,創新的運營模式會引導當地電子商務向更正規,更加有序的方向邁進。
在我國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區域的電子商務發展也呈現出自身的一些特點與優勢,但整體上仍存在問題。薛宏麗等[9]以南陽地區的農村為研究對象,指出雖然中部地區特殊的區位和閉塞的信息流通路徑制約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但由于近年來政策上的傾斜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中部地區農村信息服務站的設立逐年增多,農業信息網站的作用日益顯現,這就為中部地區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同樣的,張健[10]指出,在河北省這樣一個農業產業占比相對突出的省份,農村地區能夠依托當地農村盛產特色經濟農作物的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全力投入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并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宣傳力與現存的信息技術網絡形成了一整套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的平臺,使得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異軍突起,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李勁寶[11]認為,皖西革命老區地處內陸,鄉村地區受革命歷史的影響,其電子商務也擁有著其自身的發展特色,很容易將現有的特色農產品如中草藥、古酒、綠色食品打造成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動力。這就為這類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國地區性經濟發展差異明顯,沿海開放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遠高于內陸省份,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也是突飛猛進。雖然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信息傳播與物質交換在地域空間上的限制,但從宏觀上講,我國各地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電子商務在農村的開展,對于電子商務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更要加緊利用當地特色,加深對現有農副產品附加值的開發,為電子商務的開展鋪平道路。
2.3圍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具體問題的研究電子商務被看作是傳統服務業的轉型發展方式之一,隨著近年來網絡交易額的不斷攀升,這種網絡交易平臺在我國的發展大有可觀。整體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在城市的發展較為快速,但是由于種種問題或因素,使得原本具有資源優勢的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卻遠遠滯后于城市,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相關學者也從諸多角度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展開了研究,可以歸納概括為以下一些普遍性問題。
2.3.1農村基礎設施的限制。李玲芳等[12]通過對農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盡管近些年來農民的收入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但農村網絡通信設施的布局仍然捉襟見肘,不容樂觀,這其中包括計算機、手機等上網設備的保有量低、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等硬件上的問題,在人才培養、技術指導的過程中也是先天不足。
2.3.2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缺失。從現有的研究中來看,主要體現在農產品網商的職業素質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不強,不能及時應對電子商務交易流程中出現的問題[13]。
2.3.3農村物流配送及交通問題。王慧[14]指出,農村電子商務的開展很大程度上是依托物流體系對其供給與支持,物流與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區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再加上一些農副產品自身的特殊屬性,難免會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出現損耗,這一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左停等[15]以農村信息傳播的“最后一公里”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農村地區在信息流通時產生的障礙與制約因素,并指出只有重視溝通,重視農民主體的訴求,才能最大限度地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頸。
2.3.4農副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章力建等[16]以農副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農村電子商務交易流通過程中農副產品的質量缺乏安全認證與法律的硬性約束,在質量安全方面得不到嚴格的把控,種種缺失與不足無形中擴大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風險。
2.4對未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出對策的相關研究針對目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關學者在理論與技術的發展思路上提出了一些獨到的創新發展思路。在基礎設施建設層面,丁紅[17]從現有農業補貼政策與農民持有銀行卡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認為農村“一卡通”作為當下我國農業信息化基礎服務之一,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基于此設計的一套電子商務支付系統將極大的便利農村電子商務支付體系環節。在人才培養方面,楊大蓉[18]認為,要積極向農村輸送實用技術型人才,職業院校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之一,但從現實來看,職業院校發揮的作用只能說是“冰山一角”,農村電子商務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必須依靠多元化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孵化模式,充分利用農村現有人才資源,積極開展與高校、企業的合作,為未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交易模式上來看,吳崑[19]通過對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一種相對適合于農村的電子商務發展新模式——B2F(Business to Farmer),即在農村地區設立供銷合作社基站,搭建起一條“農民—銀行—基站”的電子商務交易流通橋梁,這樣一來,既實現了企業、農戶的三方合作共贏,這種模式也更適合未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向。政策上,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大力扶植農村地區利用現有優勢資源,借鑒“沙集模式”的成功經驗,發展“淘寶村”,讓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成組織集群效應,盡量避免形成“一盤散沙”的局面[20]。
3研究評述與展望
以往農村“靠天吃飯”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早已不能適應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若要振興農村經濟,在路徑選擇上就必須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潮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勢在必行。近些年來,學者們在這一問題上做出了不菲的研究成果,為今后一段時間農村地區發展電子商務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借鑒和實踐經驗,但整體看來,目前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和未觸及到的地方。
3.1區域性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研究存在地域上的局限從現有文獻分析來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地域上的研究存在嚴重的不平衡性。沿海開放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迅速,先天優勢明顯,對其電子商務的發展研究炙手可熱。但對于邊疆地區或內陸地區而言,由于缺少成功的發展模式,這就造成了研究對象上的缺失與忽視,若一味照搬開放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這些地方將可能產生嚴重的“水土不服”,這將是未來農村區域電子商務平衡發展的一大重要研究切入點。由于這些欠發達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存在一定程度上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所以有著特殊的研究價值。
3.2基于電子商務網上交易行為的研究有待深入農民作為整個電子商務交易流程的參與者,必然要經歷的環節就是網上購物或網上開店等市場行為。電子商務帶來的交易模式的轉變,網購日益滲透到居民的生活當中來,深入分析其網購行為,會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從消費者行為這一理論角度深入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卻是捉襟見肘,亟待深入。
3.3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路徑的研究仍待完善目前,關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研究正在逐漸走向白熱化階段,各路學者和專家的研究角度都不盡相同,在農村地區發展電子商務就意味著農村傳統交易模式的轉型,一方面給農民帶來新的致富路徑,另一方面也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帶來極大的挑戰。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對于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農民意識轉變的研究應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 孫百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初探[J].北方經濟,2005(10):39-40.
[2] 金英澤.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0(3):23-24.
[3] 于小燕.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濟導刊,2009(12):68-69.
[4] 郭明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大動因[N].人民郵電,2014-02-24(006).
[5] 李其維.給“E”時代添活力 江蘇省東海縣積極為電子商務發展保駕護航[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5(7):42.
[6] 方小鐵.廣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與應用策略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3):44-49.
[7] 吳曉萍.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探討[J].商業時代,2010(3):117-119.
[8] 劉虎,蔣國海,鄧曉.遂昌創新農村電子商務模式[J].浙江經濟,2013(22):48-49.
[9] 薛宏麗,朱彥杰.南陽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現代商業,2011(14):101,100.
[10] 張健.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4):147-148.
[11] 李勁寶.皖西革命老區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價值工程,2012(25):152-154.
[12] 李玲芳,徐思遠,洪占卿.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5):70-74.
[13] 李瑋,王璐.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思路與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42-45.
[14] 王慧.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與銷售模式探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3(32):13-14.
[15] 左停,曠宗仁,徐秀麗.從“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對中國農村技術和信息傳播理念的反思[J].中國農村經濟,2009(7):42-47.
[16] 章力建,胡育驕.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1(5):60-63.
[17] 丁紅.“一卡通”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J].特區經濟,2010(12):182-183.
[18] 楊大蓉.職業院校農村電子商務實用人才孵化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2013(23):125-128.
[19] 吳崑.農村市場電子商務的新模式:B to F交易平臺構建研究[J].現代商業,2007(27):231-234.
[20] 孫愛玲,姜運義.對沙集模式下振興農村經濟的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4(6):85-86.
Literature Review of Chinese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atus
ZHANG Qian-ren, YIN Li-chun
(College of Economic &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Based on reviewing research papers about e-commerce in China, the research situation, content, achievements of rural e-commerce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tendency was forecasted.
Key words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atus
作者簡介張千仞(1992- ),男,黑龍江鶴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電子商務。*通訊作者,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5
中圖分類號S 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0-2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