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陽潔
?
加拿大:人口流動大,留守兒童少
□ 金陽潔

在加拿大,總體上來說,留守兒童非常少,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實行自由遷徙和嚴苛的兒童保護制度。
我們先來說說自由遷徙。如果你是加拿大艾伯塔草原上的一名牧民,有一天,你突然決定帶著老婆和孩子去多倫多賺錢,你只需要告別鄉親和牛,便能說走就走。
能夠說走就走,還在于孩子們都可以在當地的公立學校上學,全家人也可以去多倫多的醫院看病。在加拿大,孩子不但不會成為家庭的負擔,反而還會幫你多拿到一些補助,或者住上更大面積的公租房。
事實上,加拿大人非常“喜歡”搬家。根據加拿大某調查機構數據顯示,2014年,約400萬加拿大人因為各種原因搬家,占總人口的11%。而在搬家者中,有87%的人都搬離了自己所在的郡縣,有近40%的人都屬于文化程度一般(本科以下)的人群。很多搬家族遷徙的原因是換工作,或是因為失業需要去新的地方找工作。當然,自由遷徙,帶上妻小,一家人總要在一起。
正因為能夠自由遷徙,父母無論想在哪里就業定居,帶上孩子就可以走,在新地方重新申請各項兒童福利。
加拿大留守兒童少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完善、嚴苛的兒童保護機制。
加拿大的兒童保護制度強調政府和社會的責任,有著完善體系,這包括聯邦立法、兒童保護機構的設置、具體保護制度的實施程序,以及配套的社會保障機制等。其目標是保護兒童獲得一個安全和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省,如果孩子在7歲以下,別說夫妻二人出門打工讓孩子常年留守在家,就是夫妻二人出門取個信,讓孩子一個人在家待5分鐘以上都不行。7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獨自在家被人發現,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監控,有第三次的話,你的孩子就不再是你的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可以單獨在家的時間也相應增加,但即便到了15歲,讓孩子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獨自過一夜的話,也一樣可能違法。
至于父母雙方都出遠門,把孩子扔給老人或親戚,這種事發生的概率極小。如果必須如此,父母必須通過正規法律程序,將孩子的監護權轉到老人或者親戚的名下,政府必須知道到底是誰在管這個孩子。如果父母沒有這么做,一旦被發現,監護人就有可能犯“忽視兒童罪”,導致整個家庭失去孩子。
加拿大的父母都非常害怕社工,社工不是警察,但卻瞪大了眼睛盯著社區里的父母和法律監護人,一旦有風吹草動,他們會立刻打電話或上門“盤查”。而一旦社工認為這個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他們可以立刻將孩子帶走,送到寄養家庭。社工手里有無數渴望收養孩子的家庭名單。
如果真的有留守兒童出現在社區里,可以想象社工會多么緊密地跟蹤這些孩子。而這些社工都是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他們不僅關注社區的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行為發展和受教育環境。
加拿大人還特別愛管“鄰居家的事”,因為任何人見到兒童被忽視而不舉報也要承擔法律責任。所以,只要發現兒童身邊沒有監護人或有遭受虐待的傾向,便會舉報。
接到舉報的兒童福利工作者經核實后如發現確有兒童遭虐待或被忽視的情況,兒童保護機構或法院會評估案件,商議采取何種干預措施。根據案情輕重,干預措施可以是志愿性的協助或服務,也可以是法庭強制性的監管措施,甚至是中止父母的監護權。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