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余,于曉江,劉秀萍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論著·
醫用衛生濕巾應用于ICU物體表面消毒的效果及使用依從性
何金余,于曉江,劉秀萍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110000)
[摘要]目的探討醫用衛生濕巾對重癥監護病房(ICU)物體表面的消毒效果及使用依從性。方法隨機抽取某院ICU 30張床位分為A、B、C 3組,每組10張床位,A組采用醫用衛生濕巾消毒,B組采用含氯消毒劑浸泡的毛巾(以下簡稱消毒毛巾),C組同時提供醫用衛生濕巾及消毒毛巾供使用人員選擇使用,比較不同消毒方法消毒的依從性以及物體表面消毒效果。結果A、B組的物體表面消毒依從率分別為78.78%、42.12%,A組高于B組(χ2=68.56,P<0.05);除處置車和呼吸機外,其余物體表面A組消毒的依從率均高于B組(均P<0.05)。除呼吸機外,A、B兩組物體表面消毒前后ATP差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A組消毒前后差值較大,消毒效果優于B組。C組使用衛生濕巾次數(836次,占91.57%)多于使用消毒毛巾次數(77次,占8.43%)。護士每天配制消毒劑需花費的時間為(20.15±3.00)min,清洗使用過的消毒毛巾每天需要(15.02±2.00)min,而衛生濕巾可以立即使用,用后丟棄,不花費任何時間。結論使用醫用衛生濕巾方便快捷,且無刺激性氣味,節省人力,提高了ICU物體表面消毒的效果和醫護人員消毒的依從性。
[關鍵詞]醫用衛生濕巾; 含氯消毒劑; 物體表面; 消毒; 依從性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6,15(5):337-340]
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危重、復雜,住院時間一般較長,侵入性操作多,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較差,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而ICU一直都是醫院感染的重點科室[2]。研究表明,ICU物體表面含有大量致病菌[3],而ICU人力資源配置卻相對不足[4],工作人員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往往接觸到不同病床間的物體表面,手衛生等操作執行不嚴格時易導致患者間的醫院感染傳播。因此,有效地執行ICU物體表面消毒十分必要。傳統的含氯消毒劑因其氣味刺鼻,腐蝕性強等缺點[5-6],在病房中應用較差,而醫用衛生濕巾有效彌補了含氯消毒劑的諸多缺點,某院ICU使用醫用衛生濕巾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伽瑪衛生濕巾(強效殺菌型)由諾斯貝爾無紡日化有限公司生產,主要成分由無紡布、RO純水、復方雙鏈季銨鹽化合物制成(復方雙鏈季銨鹽有效成分含量為0.765%~0.935%),大小為21 cm×27.5 cm,200 片/袋。浸泡消毒毛巾的消毒劑由健之素牌消毒泡騰片和水配成,消毒劑濃度為500 mg/L,每日由專人配制,用小毛巾浸潤后擦拭消毒。
1.2方法
1.2.1分組隨機抽取某院ICU 30張床位,分為A、B、C 3組,每組10張床位。A組采用醫用衛生濕巾消毒,B組采用消毒毛巾消毒,C組同時提供醫用衛生濕巾及消毒毛巾供使用人員選擇使用。
1.2.2觀察方法依據2012年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要求,除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應每天進行清潔、消毒外,當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進行清潔、消毒1次,即為應消毒,而護士此時進行了清潔、消毒,即為實際消毒(實消毒)。自2014年6—12月,由專人隨機觀察并記錄A、B兩組護士對物體表面的應消毒次數及實際消毒次數。觀察記錄C組護士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時所選擇的消毒方式。觀察記錄每天配制消毒劑及清洗消毒毛巾所用時間,最后進行比較。
1.2.3消毒及檢測使用衛生濕巾消毒時每次使用兩片,消毒方法由上至下呈S型擦拭。消毒效果檢測由同一名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獨立完成。為避免誤差,所檢測樣本由同一名護士按規范流程采集,采集部位為醫護人員經常觸碰的操作面板及各種儀器按鍵等,采集面積為表2所記錄物品的整體平面,如床頭桌采集整個桌面。含氯消毒劑的配制和毛巾的清洗由一名熟練的護士完成,記錄該護士每天配制消毒劑和清洗小毛巾所使用的時間,最后進行統計。
1.3評價指標
1.3.1依從率消毒依從率=(實際消毒次數/應消毒次數)×100%。
1.3.2消毒效果采用ATP表面潔凈度檢測法檢測物體表面消毒效果,此方法早已應用于醫療衛生行業[7-8]。檢測儀器為noval LINK ATP熒光檢測儀和PocketSwab Plus試劑棒,試劑棒由藝康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
1.4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兩種消毒方法依從性比較
A組應消毒933次,實際消毒735次,依從率為78.78%;B組應消毒1 009次,實際消毒425次,依從率為42.12%。A組的物體表面消毒依從率高于B組(χ2=68.56,P<0.05);不同物體表面消毒的依從率比較,除處置車和呼吸機外,其余物體表面A組消毒的依從率均高于B組(均P<0.05)。見表1。
2.2兩種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比較
A、B兩組物體表面消毒前后ATP差值比較,除呼吸機外,其余物體表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A組消毒前后差值較大,消毒效果優于B組。見表2。
2.3不同消毒方式比較
C組總消毒次數為913次,使用衛生濕巾次數為836次(占91.57%),使用消毒毛巾次數為77次(占8.43%),使用衛生濕巾次數明顯多于使用消毒毛巾次數。見表3。

表1 應用兩種消毒方法對物體表面消毒的依從性比較



物體表面A組B組tP床頭桌74074.09±12536.0436521.12±6028.0528.57<0.01處置車72916.74±7535.8355784.83±12342.8213.00<0.01輸液泵56865.58±15451.9540520.29±7922.4611.49<0.01呼吸機33287.80±10107.0855807.44±8191.881.520.13電腦鍵盤47420.95±2248.4638831.45±9997.453.89<0.01床單位控制器72661.30±7716.2856694.72±8184.0113.13<0.01

表3 C組兩種消毒方式使用次數及構成
2.4花費時間比較
護士每天配制消毒劑所花費的時間為(20.15±3.00)min,清洗使用過的消毒毛巾每天需要(15.02±2.00)min,而衛生濕巾可以立即使用,用后丟棄,不花費任何時間。
3討論
季銨鹽自1915年被首次合成至今,作為消毒劑使用已有百年歷史。本研究結果表明使用醫用衛生濕巾的消毒效果較使用消毒毛巾更好。近年來關于衛生濕巾的報道研究有很多[9-10],說明了不同衛生濕巾的消毒效果。孫亞君[11]的研究表明,含有雙鏈季銨鹽成分的醫用消毒濕巾的消毒效果與含氯消毒劑的消毒效果基本無差異。李穎等[12]推薦使用含雙鏈季銨鹽成分的消毒濕巾進行ICU物體表面消毒。
本研究發現A組與B組消毒的依從率除處置車與呼吸機無統計學意義外,A組對于床頭桌、輸液泵、鍵盤、床單位控制器消毒的依從率均高于B組。處置車與呼吸機消毒的依從率均很高,可能與護士平時就很重視處置車和呼吸機的管理有關,且在研究期間科室正在加強處置車和呼吸機的管理。本研究結果表明,C組913次消毒中,使用衛生濕巾占91.57%,而使用消毒毛巾僅占8.43%。護士選擇衛生濕巾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衛生濕巾體積小巧,使用方便,用完丟棄,不存在反復使用而造成的污染,且已有研究[13]充分證明復合季銨鹽的消毒效果,其殺菌譜廣,作用時間快,無刺鼻性氣味及腐蝕性,對使用人員的手刺激性小,因此醫務人員使用的意愿較高。雖然目前大多醫院仍是以使用含氯消毒劑為主的消毒方式,但其自身的諸多缺點一直限制著其使用[5],如含氯消毒劑氣味刺鼻,致使護理人員使用意愿不高;穩定性較差,不宜儲存,需現配現用,且由于人員差異易導致消毒劑濃度不準確;消毒毛巾在每次使用完后,都需要先清洗、晾干,才能再次使用,不同區域還需要不同的消毒毛巾;含氯消毒劑對物品的腐蝕性強,長時間使用造成的無形損失也無法評估。因此護士在消毒衛生濕巾與消毒毛巾之間進行選擇時,大多更愿意使用衛生濕巾,也有部分護士認為衛生濕巾太小太薄,拿握不方便,而消毒毛巾作用面積大,更節省時間,所以還會選擇使用消毒毛巾。本研究表明使用衛生濕巾代替消毒毛巾1 d就可為護士節省約35 min,1年就是12 775 min,按照每天白班8 h計算,1年大約浪費掉26.6 d的工作時間。
高曉東等[3]對上海71所醫院的調查發現,ICU的環境清潔消毒大部分由護士完成,而采用的消毒方式大多以含氯消毒劑為主,而每天環境表面清潔消毒大于2次的僅占39.45%。而金慧等[14]對ICU醫務人員常接觸物體表面的MRSA研究中發現,其污染情況較嚴重,環境物體表面的污染均是ICU發生耐藥菌等暴發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林萍萍等[15]通過加強對燒傷科ICU環境物體表面清潔消毒的研究發現,在加強消毒5 d后,該病房醫院感染發生得到控制,由此可見,加強環境表面的消毒對于控制醫院感染十分重要,應重視ICU物體表面的清潔與消毒,通過提高物體表面清潔消毒的依從性,達到更好的清潔與消毒效果。衛生濕巾也有自身的缺點,使用率的增加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但其節省了護士的工作時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服務患者,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衛生濕巾的使用使ICU的整體消毒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減少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發生醫院感染就意味著增加醫療費用支出[16-17]和住院日數[18]。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將研發出更多廉價且實用的衛生用品,來改善我們的醫療環境。
[參 考 文 獻]
[1]程莉莉, 楊洪艷, 張秀月, 等.綜合ICU目標性監測的比較分析[J].現代醫院管理, 2014, 12(5):27-28, 33.
[2]凌菱.我院2013年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27):61-62.
[3]高曉東, 胡必杰, 沈燕, 等.上海市71所醫院環境清潔消毒及監測現狀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12):2606-2608.
[4]柴智.ICU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提升措施探討[J].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27):86-87.
[5]王洪梅.常用含氯消毒劑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 2011, 9(35):162.
[6]崔書華.含氯消毒劑對內窺鏡及附件腐蝕性的臨床觀察[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3, 30(9):866-867.
[7]易濱, 劉軍, 王芳, 等.ATP生物熒光檢測技術相關性基礎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2, 11(2):81-85.
[8]張辰, 張文靜, 譚慧瓊, 等.ATP生物熒光檢測法提高ICU輪科醫生手衛生依從性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4, 13(3):152-154.
[9]張淑敏, 冉素萍, 周文靜, 等.層流GICU物體表面消毒方法的比較及菌群檢測[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4, 13(9):541-543, 547.
[10] 董鳳英, 柴娟, 吳亞. 一次性醫用消毒濕巾對物體表面消毒效果評價[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3):615-616.
[11] 孫亞君.醫用消毒濕巾在醫院內物體表面消毒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22):5065-5067.
[12] 李穎, 戈偉, 許文, 等.ICU物體表面消毒方法優選試驗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7):1629-1631.
[13] 祝丙華, 林虎, 邢玉斌, 等. ICU長效復合季銨鹽消毒前后效果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20):5163-5165.
[14] 金慧, 徐虹, 查捷, 等.ICU環境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10):2366-2368.
[15] 林萍萍, 陳小新, 陳蓉芳, 等.加強環境清潔消毒法在燒傷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2, 29(6):530-531.
[16] 國暢, 劉永華, 田丹生.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8):1651-1653.
[17] 韓黎, 胡小華, 尹麗霞.醫院感染控制—重要公共衛生問題[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09, 8(5):331-335.
[18] 王書會, 鄧鈺, 李士雪, 等.ICU病房不同部位醫院感染的經濟損失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 2012, 31(6):58-60.
(本文編輯:陳玉華)
Effect of medical hygiene wipes on disinfecting object surface and compliance to us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HEJin-yu,YUXiao-jiang,LIUXiu-ping(Shengjing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edical hygiene wipes on disinfecting object surface and compliance to us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30 beds in the ICU at a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B and C, each group had 10 beds. Group A were only provided hygiene wipes, group B used towel soaked in chlorine-containing disinfectant (disinfected towel), group C were provided both medical hygiene wipes and disinfected towel for selected use. Compliance to different disinfection methods, and disinfectant efficacy on object surface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rate of compliance to disinfection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group B ( 78.78% vs 42.12%, χ2=68.56,P<0.05);except medical disposal trolley and ventilator, compliance to disinfection of the other object surface in group A were all higher than group B ( all P<0.05).Except ventilator, adenosis triphosphate (ATP)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disinfection of object surface in group A and B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th P<0.05), disinfectant efficacy of group A was superior to group B. Group C used medical hygiene wipes more than disinfected towel([836 times,91.57%] vs [77 times,8.43%]).Nurses spent (20.15+ 3.00) minutes on preparing disinfectant every day, and (15.02±2.00)minutes on washing used disinfected towel, while hygiene wipes could be used immediately, discarded after use, and was timesaving. ConclusionUse of medical hygiene wipes is convenient, rapid,and without irritating odor, it also improves disinfection effect on object surface and ICU health care workers’ compliance to disinfection.
[Key words]medical hygiene wipe;chlorine-containing disinfectant; object surface;disinfection; compliance
[收稿日期]2015-09-15
[作者簡介]何金余(1985-),男(滿族),遼寧省沈陽市人,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于曉江E-mail:yuxj@sj-hospital.org
DOI:10.3969/j.issn.1671-9638.2016.05.013
[中圖分類號]R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638(2016)05-03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