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進一步做好發展律師黨員工作的內容尤其受到關注。此前微信圈傳出消息,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縣級以上各級黨政機關將在2017年底前普遍設立律師顧問、公職律師,外聘法律顧問一般應當是中共黨員。少數律師對上述內容做出了敏感的反應。
目前人們能看到的就是《意見》,關于黨政機關普設法律顧問、黨員律師最可能受聘等無法明確證實。那么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是否是應當的呢?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是對一些爭論進行厘清的基礎。
必須指出,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是中國憲法的契合之論及題中之義,而不是一項附加的命題。如果說以前這個原則被提得少了,以致有人產生了誤解,那么消除這個誤解不僅必要,而且早做比晚做好。
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黨的領導必然在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發揮作用,它同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構成了有機統一的整體,成為構建法治國家的保障性因素。如果圍繞法治的討論至今還要論證這個要義,那真是不應該的。加強黨對律師工作領導應當關注的問題是“怎么做好”,而不是“該不該做”。少數人看到這種論述覺得不舒服,那應是他們自身的問題。
律師隊伍在推動中國法治建設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積極角色,然而前一段時間某些“死磕律師”的突出表現也造成了一些困惑。首先是對于律師“死磕”究竟應不應該,以及是否應遵循一些底線,出現了爭議。接下來,這些爭議導致部分“死磕律師”在感情和立場上與現行法律體系的隔閡,這種隔閡在一些情形下有朝著對立方向發展的苗頭。
律師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積極、建設性的參與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此整個律師隊伍應當為鞏固“加強黨的領導”這個基礎性共識做出貢獻。與此同時,他們應當得到創造性踐行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行業空間,他們一些受職業角色影響的“死磕”行為應當受到更多理解和包容。
黨在領導推進依法治國,而依法治國的社會形態和面貌與我們熟悉的傳統樣子一定有所不同。隨著法治的強化,律師們更加活躍,更富于就事論事的“挑戰性”,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律師們的“挑戰”決不應是針對整個體系的,全世界律師對待體系的集體態度都是保守的,而非激進的。過去一段時間的問題是,有個別律師把法律工作當成政治來搞,他們又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人們對其他正常“死磕”行為的判斷。
圍繞司法的爭論必須逐漸走出上述泥潭。加強黨的領導作為總原則應在整個司法體系中得到明確無誤的確立,司法界的爭論需要避免政治化的假大空,而應對準如何讓依法治國在實踐領域一步步坐實這個真正的核心問題。司法界應堅決且實事求是地克服、逾越由于中國社會法治基礎全線薄弱而出現的各種障礙。
應當看到,律師職業全球范圍內的主要模板是在西方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們有著西方體制的深刻烙印。中國搞依法治國,在一些領域必然學習西方,但律師職業同時要在我國大的政治法律現實中自我創新和發展,這樣的意識不可缺少。中國的一切都要現代化,也都要契合本國現實形成最佳表現,這需要中國全社會、尤其是精英社會的不懈探索?!ㄗ髡呤黔h球時報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