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
分層次培訓模式對臨床護士技能及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
邱敏
目的 分析研究層次培訓模式對臨床護士技能及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本院50名在崗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上述護理人員以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5名。對照組采取常規培訓模式,觀察組則采取層次培訓模式,對比2組臨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考核結果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 對比2組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考核評分、護理操作水平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臨床護理人員采取層次培訓模式進行培訓,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規范護理操作,提高護理操作合格率,同時也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故可在臨床護士的日常培訓工作當中推廣應用。
層次培訓模式;護士技能;護理質量
臨床護理人員的在職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以及操作水平的重要途徑[1]。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會對患者的治療結果以及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響,故積極進行護理培訓工作,培養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以及專業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3]。本次研究將以隨機選取的50名在崗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層次培訓模式對臨床護士技能及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50名在崗護理人員作為本院研究對象,將上述護理人員以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5名。其中觀察組護士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4.2±2.3)歲;工作時間1~23年,平均工作時間(7.9±1.1)年;對照組護士25名,護士年齡22~49歲,平均年齡(34.3±2.1)歲;工作時間1~22年,平均工作年限(8.1±1.3)年;對比2組護士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可比性較好。本次研究目的、方法以及過程均已詳細告知護理人員,其均在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基礎上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采取常規培訓模式進行培訓,觀察組則采取層次培訓模式進行培訓:(1)建立護理教育考核小組,監管接受培訓護士的操作技能、理論技能的考核工作,設定個人技能考核量表,每項考核合格后方可由監督負責人蓋章。(2)制定培訓計劃,并依據各個科室護理人員層次的不同以及科室護理特點的不同制定培訓側重點。(3)依據護理人員職稱、工作年限以及工作環境(科室)以及護理培訓側重點的不同分別落實培訓工作,具體培訓流程如下:每個月采取早間晨會提問、集中學習、查房問答以及自學等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3~4項護理理論知識培訓工作,同時每月也要進行定期進行講座授課。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則由優秀護士親身指導,同時在培訓過程中進行相互點評,促使每名護理人員學習到他人規范的操作方法,同時也要在操作訓練當中發現自身不足,及時改正。(4)由護理教育考核小組對每名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操作水平以及護理質量水平進行考核評價。
1.3 觀察指標
(1)依據《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程序以及考核評分標準》對參與本次研究的50名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以及理論水平進行評價。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操作技能水平、護理知識理論水平越高[4]。
(2)采用本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價量表對參與本次研究的50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進行調查評價。量表中共分為四個評分項目:操作規范性、護理服務態度、護理差錯率以及護患糾紛發生情況。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護理質量越高。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指標均取平均值進行組間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相關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2組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考核評分、護理操作水平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操作水平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的對比(s)

表1 2組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操作水平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的對比(s)
組別例數理論知識考核評分操作水平評分護理質量評分對照組2586.5±2.387.4±5.290.7±4.4觀察組2591.3±2.193.4±5.496.5±4.3 t值7.7064.0024.714 P值<0.05<0.05<0.05
分層次培訓模式是依據護理人員職稱的不同以及工作年限、工作環境的不同進行具有針對性以及專業性的護理培訓模式,其可有效拓寬護理人員的專科技能,強化不同科室護理人員本科室疾病護理知識以及操作的掌握程度。另外曾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分層次培訓模式也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主動學習護理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降低臨床護理差錯率、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5-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考核評分、護理操作水平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對臨床護理人員采取層次培訓模式進行日常培訓工作可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各個層次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并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銀花以及楊桂華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分層次培訓模式可促使護理人員得到更為全面且專業的知識學習,而且也可有針對性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操作水平,降低日常護理工作的差錯率、提高護理操作的規范性,同時也可強化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7-8]。本次研究結果與其研究結論具有較高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對臨床護理人員采取層次培訓模式進行培訓,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規范護理操作,提高護理操作合格率,同時也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故可在臨床護士的日常培訓工作當中推廣應用。
[1] 周小香,梁艷娉,馮麗欽.護士在職教育實行分層次方法的探討[J].臨床醫學工程,2013,24(7):79-80.
[2] 李紅,王小芳,金爽,等.建立臨床和專業成長需要的系統化護理在職培訓體系[J].中華護理教育,2014,4(2):65-67.
[3] 王日芳.規范化培訓對基層醫院低年資護士素質培養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152-153.
[4] 趙書敏,侯榮丹,辛華,等.參與行動研究的臨床護士分層級培訓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22):2410-2412.
[5] 陳軼.層級培訓中加入模塊培訓對年輕護士整體素質提高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2(11):2648-2649.
[6] 羅旭文,陳曉琪,陳淑華.層級培訓模式對護士理論操作水平及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5):104-105.
[7] 銀花.護士分層次培訓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3,7(12):52-53.
[8] 楊桂華.在職護士分層次培訓的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3,7(5):223-2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113
江西 341401 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