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宏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循證治療效果分析
舒宏春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循證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76例,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88),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循證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05%,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1.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循證聯合的方法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療有著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可在將來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循證;中西醫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酒精及其他明確肝損害因素所致的、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及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1]。許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無癥狀,只有輕微的血清氨基轉移酶及影像學異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西方國家中有著20%~30%的發病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發于肥胖男性。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我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也在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多以通過干預患者的飲食和運動對患者進行基礎治療。此次研究選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76例,治療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上饒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76例,其中男139例,占78.98%,女37例,占21.02%,年齡36~63歲,平均(46.31±2.49)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8例。2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織的標準[2]。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西藥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將1.8 g的還原型谷胱甘肽溶入到生理鹽水中,采用濃度為0.9%生理鹽水250 mL,采用靜脈注射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注射,每天1次,治療3個月。在進行治療時,患者應禁止飲酒、吸煙,食物應以低脂類食物為主。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循證的方法進行治療。服用水飛薊賓膠囊,每天3次,每次4粒,治療3個月。再采用降脂益肝方進行治療,藥方:丹參20 g、山楂20 g、澤瀉20 g、葛根20 g、決明子15 g、柴胡12 g、蒼術12 g、茯苓12 g、枳殼12 g、皂角刺10 g,水煎服,400 mL,分2次服,3 d服用2劑,治療3個月。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肝體積恢復正常或回縮>2 cm,總膽固醇下降>20%,甘油三酯下降>40%,B超檢測結果顯示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肝體積回縮≤2 cm,總膽固醇下降10%~20%,甘油三酯下降20%~40%,B超檢測結果顯示有一定程度變化;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肝體積未恢復正常,膽固醇未下降,甘油三酯未下降,B超檢測結果未正常,病情沒有發生變化或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對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也在日益增多,從而導致我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多以通過干預患者的飲食和運動對患者進行基礎治療,如何有效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成為了目前眾多學者討論的話題[3]。
有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還沒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效藥物[4]。還原型谷胱甘肽是目前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常用藥物,還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促進人體的糖、蛋白質、膽酸、脂肪的代謝,同時還具有增強肝臟解毒的作用[5]。水飛薊賓是以當藥和水飛薊的提取物為主要成分,具有化濕利膽的作用,而且可以清熱解毒[6-7]。在中醫方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屬于瘀血阻滯、濕濁痰瘀,因此本文采用化痰祛瘀、肝脾調和、疏肝利膽的藥方對其進行治療。
從中醫學角度去看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表現,患者多為脾氣不足、腎虛肝弱,有些患者還存在痰濕內蘊的情況,患者的腎、肝、脾均有不同情況的癥狀存在。所以在采用中醫循證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該對患者的腎、肝、脾等方面進行考慮,所以對其采用肝脾調和、疏肝利膽的治療方法對其進行治療[8-9]。
綜上所述,中西醫循證聯合的方法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療有著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可在將來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 18(3):163-166.
[2] 段娜,李志紅,黃一茜,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證候分布特點的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5(12):858-861.
[3] 沈馨茹,魯云霞,章秋,等.非諾貝特保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胰島素抵抗作用機制的探討[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 49(6):721-725.
[4] 冉莉,萬婧,張海英,等.血漿游離脂肪酸組成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14):1697-1699.
[5] 馬紅,郭春花,楊香玖,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臟脂聯素的表達與病理改變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3(16):4480-4482.
[6] 向毅,羅文杰.探討二甲雙胍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療效[J].當代醫學,2012,18(17):18-19.
[7] 吳昳,田江,徐翠玲,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09,15(15):75-76.
[8] 左新紅,彭和根,楊圣宇,等.理肝化痰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18):106-107.
[9] 李潔冰.中西藥結合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當代醫學,2013, 19(12):1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6
江西 334000 上饒市人民醫院(舒宏春)